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10月25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夏更生先生,党组成员李敬辉先生,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现在先请张兴旺先生作情况介绍。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认真抓好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各项任务落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进一步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前三季度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这样几个突出表现:
第一,全年粮食再获丰收。夏粮早稻已经丰收到手,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截至昨天秋粮收获进度已达82.5%,又是一个丰收季。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今年预计将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仍然保持在1.5亿亩以上,预计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裕。突出表现为数量足、质量好、品种多。生猪产能有序调控,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62万头,生猪养殖业稳步发展。肉蛋奶生产稳定,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70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5%。蔬菜水果品类丰富、供给充足。
第三,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充分发挥监测帮扶体系作用,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截至9月底,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25个省,超六成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14.73亿元、惠及93.39万脱贫户,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在3000万人以上,达到了3301.6万人。加快改善脱贫地区发展和生活条件,用好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机制,重点区域帮扶成效明显。
第四,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大力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进一步摸清了农作物、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家底,保护利用体系逐步健全。加快实施农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选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等生产急需品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超过1.12亿亩。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了新突破。
第五,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农产品加工业效益改善,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67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2.46,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第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不断增强,亿万农民共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第七,农村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在安徽、湖南、广西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抓紧谋划推出增量政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年度任务,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邢慧娜:
现在请大家举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刚才发布人提到,目前秋粮收获已经超过了八成,今年粮食产量预计突破1.4万亿斤,请问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态势有没有根本改变?谢谢!
张兴旺:
今年粮食能够再获丰收,最根本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部署推动,各地落实党政同责、环环相扣,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亿万农民辛勤劳作、默默耕耘,共同推动实现了粮食高位增产。
面积是增的。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了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间作套种,秋粮面积稳中有增,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比较多,对整体上增产贡献比较大。
单产也是增的。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接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新启动了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指导各地落实适当增密、提高播种质量、水肥一体化、“一喷多促”等关键措施,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预计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超过了七成。
从供需角度看,虽然稻谷、小麦供需状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玉米产需的缺口还比较大,大豆仍然主要依靠进口,全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红线,必须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必须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总体上,今年秋粮和全年粮食能够再获丰收,天帮忙是客观条件,政策好、人努力才是关键。谢谢!
北京青年报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请问,目前在提高单产上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还有哪些考虑?谢谢!
这个问题请潘文博总农艺师回答。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管理司)司长潘文博:
谢谢您的提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会同国家发改委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季季紧抓,茬茬接续、环环相扣挖掘单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刚才,张兴旺副部长已经介绍今年粮食再获丰收,预计产量突破1.4万亿斤。专家分析,今年粮食丰收单产提升是重要的支撑,对增产的贡献达七成以上。具体有四点体现:
一是以“增密度”为切入点,亩均株数不断增加。比如,今年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亩株数,少的增加100株,多的增加300—400株。二是以“创高产”为着力点,关键技术加快推广。今年重点推广了玉米精准调控、大豆大垄密植、小麦精细整地播种、油菜直播密植等高产技术模式。三是以“高性能”为突破点,农机装备升级明显,针对播种质量不高这一薄弱环节,加快高性能精量播种机普及推广,同时辅助加装了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等智能装备。四是以整建制为着力点,带动均衡增产。比如,今年小麦整建制推进县亩产较上年提高了5.1%左右,带动小麦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要求,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持续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一是继续筛选推广一批抗逆稳产、高产优质品种。二是继续组装集成一批高产稳产、绿色高效、宜机适用的技术模式。三是继续普及推广一批以气力式高性能播种机和有序抛秧机为重点的新型农机具。四是继续建设一批水肥一体、集中育秧、沟渠配套的农田设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五是继续引导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带动推广增产措施,保障关键举措落地见效,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近日生猪价格止跌反弹,这种涨势能否持续?如何看待四季度的生猪市场形势,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举措稳定生猪产量?谢谢!
这个问题请李敬辉党组成员回答。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市场调产量”,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具体措施主要是三句话九个字:一是强监测。加密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调度分析,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二是稳产能。指导各级落实分级调控责任,把住能繁母猪这个调控“总开关”,保持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提前部署防范和应对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的产能阶段性过剩、猪价大幅下跌问题。三是防疫病。秋冬冷季猪病易发高发,指导强化生猪养殖、运输和屠宰环节清洗消毒,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风险。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知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产业是重要基础,目前帮扶产业发展情况如何?下一步有哪些考虑?谢谢!
这个问题请夏更生党组成员回答。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夏更生:
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帮扶产业发展“四个一批”的部署要求,即“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专门印发了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三个着力”。
着力加强分类指导。指导脱贫地区全面开展摸底,因地制宜提出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的推进路径和具体举措,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用好中央财政衔接资金,加大对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促进帮扶产业可持续发展。
着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储运短板,提升设施装备条件,着力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的确是今年我们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困难。因为这既关系到肉牛养殖场户的收益,实际上也关系到整个肉牛产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国牛肉牛奶的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场户的经营是非常困难的,行业面临的形势也复杂严峻。近期经过多方的努力,肉牛存栏适应性调减,奶牛养殖增速减缓,价格企稳回升,养殖亏损的情况有所减轻。
针对肉牛奶牛生产面临的突出困难,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千方百计助农助企纾困。多次进行专题研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主产区开展调研指导,及时出台降本增效技术指导意见,尽量降低生产的成本,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大财政金融政策保障力度,帮助养殖场户尽量减少亏损。9月底,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7个方面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内蒙古、新疆等主产省份也积极行动,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出台了比如养殖补贴、生鲜乳喷粉补贴等务实管用的政策,有效发挥了政策联动效应,生产的困难局面现在有所缓解。
凤凰卫视记者:
目前,全国各地秋粮陆续丰收上市,逐步进入秋粮购销旺季,请问国内的粮食市场形势怎么样?另外国家又会出台哪些措施促进顺畅销售,保障农户的种粮收益?谢谢!
李敬辉:
为稳定粮食市场,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建立健全包括最低收购价、储备轮换、关税配额等在内的一揽子调控政策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紧盯秋粮购销动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多措并举抓好秋粮政策性收储、市场化收购及购销市场调控,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障种粮农民收益。主要从几个方面做工作:
一是做好托市收购和储备收购。落实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符合条件的地区及时启动托市收购,切实发挥政策托底作用。10月中下旬,河南和江苏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已经启动了中晚稻托市收购,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近期,中储粮在黑龙江等主产区也启动了新季玉米储备收购,后期还将增加收购网点,扩大收购规模。大豆加工补助、储备收购等政策正在加快推进,并将适时出台。
二是强化服务保障。协调强化仓容、资金、运力等要素保障,优化为企服务,多措并举引导各类主体入市收粮。据我们了解,随着下游需求回暖,部分加工企业开机率提升,收购玉米、大豆力度加大。
四是强化信息服务。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报道,今天请记者朋友们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及时发布粮食收购进度、市场信息等,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秋粮收购市场平稳有序。谢谢大家!
封面新闻记者:
当前是化肥使用的高峰期,后期秋冬种还有备肥的需求,请问今年秋冬种化肥市场形势如何?国家有什么稳价保供举措?谢谢!
潘文博:
正如您所说,秋冬种是用肥高峰期,占全年用肥量的25%多一点。从供需情况看,今年秋冬种期间,化肥农用需求总量1380万吨,这是折纯量,供应量大体1900万吨,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从市场运行看,9月份,尿素、氯化钾、复合肥出厂价同比有所下降,但磷酸二铵涨了2%左右,预计后期主要化肥产品价格还是以稳为主。
回到您刚才讲的国家有什么保供稳价的举措上,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机制作用,重点是做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稳定生产,指导重点生产企业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强化用煤、用电、用气要素保障。二是促进流通,加大适销对路品种备货供给,及时有序投放市场,确保货源充足、随买随有。三是加强监管,定期发布客观的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信息,开展农资打假,强化市场监管,持续净化农资市场。四是指导科学施肥,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实用技术应用,组织开展科学施肥培训,提高生产主体科学选肥用肥水平,通过以上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用肥需要。谢谢!
新黄河客户端记者:
2020年国家建立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请问今年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是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谢谢!
这个问题请夏更生党组成员来回答。
夏更生:
在工作推进上,主要是盯重点、优方式。盯重点就是紧紧地盯住因病、因学、因灾和产业就业方面的突出风险隐患,今年主要是针对自然灾害局部较重、肉牛价格持续低迷等情况,指导地方用好“绿色通道”,对有风险的农户采取先帮扶再完善手续的办法,对帮扶关口实行前移,进一步提高帮扶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优方式,就是重点在为基层减负上下功夫,在监测识别时进一步强化信息系统的作用,让数据多跑路、让基层干部群众少跑腿,推动实现“能线上的不线下、能电子的不纸质、能提取的不采集、能选择的不填写”。
在帮扶举措上精准帮、合力扶。精准帮就是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开展针对性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产业或者就业等开发式帮扶举措。截至今年9月底,有一半以上的监测对象享受了产业帮扶举措,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全国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今年三季度末比上个季度末脱贫劳动力就业人数增加了27.6万人。合力扶就是发挥好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作用,积极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进一步凝聚帮扶合力,提升帮扶效能。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方式,提升监测帮扶工作效能,健全及时预警、快速响应、高效核查、精准帮扶的工作机制,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谢谢!
羊城晚报记者:
当前,秋粮正喜迎丰收的同时,秋冬种也在开展。请问,目前的进展情况怎么样?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谢谢您的提问。我刚从“三秋”生产一线回来,农谚讲“三春不如一秋忙”,秋收还没结束,秋种就接茬展开了。大家也知道,秋冬种是翌年农业生产的开始,秋冬播的小麦面积约占全年粮食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冬油菜占全年油料的一半以上,抓好冬小麦、冬油菜的播种,对夺取明年夏季粮油丰收至关重要。农业农村部在统筹抓好秋收的同时,未雨绸缪地推进秋冬种工作,秋分前就作了全面部署安排,会同有关部门及时释放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的政策信号,制定发布了冬小麦冬油菜播种技术指导意见,开展了“前茬玉米晚收、后茬小麦晚播”的“双晚”技术培训,关口前移落实秋播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等防病虫措施,从播种环节就着手落实大面积单产提升措施。
从实地调研和各地反映情况看,目前秋冬种进展总体是顺利的,前茬作物腾茬及时,大部分地区墒情适宜,播种进度同比略快。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4日,冬小麦已播2.1亿亩,完成意向面积的61.5%,进度比受华西秋雨影响的去年同期快了5.9个百分点,由于我们推广了适期晚播的措施,今年小麦播种比常年略慢一点,这也是有意控制播种进度。冬油菜已播7400多万亩,完成66.7%,快了3.1个百分点。
最后一个问题。
科技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企业,请问农业农村部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措施?下一步如何更好强化农业科技企业的主体地位?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近阶段我们国家粮食和农业生产能有这样一个好的形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了科技的力量。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要进一步增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能力,很大的潜力也要靠科技创新、科技力量。
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注重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努力打赢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库,我们正在梳理农业领域里有哪些创新能力比较强、潜力比较大的科技型企业,形成农业科技企业库,更有针对性支持这些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建立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一企一策”闭环式推动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主要是从三个方面予以支持:
一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出题人”。不断完善科技攻关需求对接机制,支持企业深度参与重大科技创新决策。因为企业离市场最近,离产业最近,离需求最近,要把题目找准,要发挥企业“出题人”的作用。
二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答题人”。进一步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加速聚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自主性和驱动力。
三是支持企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阅卷人”,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企业深度参与成果转化,主导科技成果应用场景,让科研的成果真正在产业当中发挥应有的实际作用。谢谢!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