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高校已启动!2025定向选调招录来了!

(图源:山东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由于选调生一般仅面向当年应届毕业生招录,致使考生对各省市选调考情一知半解。而选调生的招录节奏较快,若等公告发布后再了解考情,备考将非常匆忙。为此,金标尺教育特整理全国各省市选调考情,助力考生蓄力选调。

2024全国各地分别发布选调生招录公告,其中明确表明招录人数的省市合计招录超3W人。随着国家对基层建设的大力推进,近年各地选调招录人数与前几年相比,呈断层式增涨。以广东选调生为例:

观察上图可知,2020年广东选调招录人数为437,2021年招录人数较前一年呈倍数上涨,到2023年招录人数又再一次大幅度上涨,扩招22.7%。

虽然各地选调有扩招趋势,但由于选调生近年越来越受大学生追捧,致使各省市选调生竞争比逐年上升。以近三年云南省定向选调为例:

—选调备考了解考情是前提—

WHY

要求各异,提前了解好准备

选调生与国考、省考区别较大,不仅只针对部分高校范围招录,还会限制报考专业,选调资格更为严格。以2024年重庆定向选调招录为例:

当然,各地选调生招录要求都有区别,例如广东选调生面向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还需要满足“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前50%”的要求。

所以想要报考选调生的考生需要提前了解意向地区的选调要求,才能明确自己是否满足报考条件,从而更好提前做准备。

科目不同,打牢基础进步快

各地选调笔试科目,面试形式各有不同。例如在定选笔试环节,上海考察《行测》《申论》,北京考察《综合能力测试》,山东考察公共基础知识、写作等。在面试环节,黑龙江以结构化面试为主,内蒙古以差额方式进行。

所以,若等意向地区出了公告再备考,知识点学不完,答题技巧学不完;长线备考,基础知识掌握更牢固、更系统全面,上岸不再拼运气,而是靠实力。

THE END
1.留学生彻底无缘选调!2025年广东省最新选调名单出炉,所有留学生被今年广东省选调政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不再接受留学生报考。 这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报考者需要以最高学历(学位)报考。这意味着,即便本科阶段所就读的高校位于选调生的资格名单之内,一旦选择海外留学攻读硕士学位,那么在报考选调生时,学历认定将以留学所获得的学历为准。 http://m2.compassedu.hk/article_8810
2.2025年广东选调生选调高校范围有哪些?你能报考吗?2025年广东选调生选调高校范围有哪些?你能报考吗? 对于有意向未来考公务员的同学,选调生的竞争压力会比国考、省考较低,能够报考选调生考试的人群是比较有限的。加上很多符合条件的同学并不了解选调生考试、或者并不想考选调生考试。这就导致了真正符合选调生条件并进行报考的同学是比较有限的。http://www.chinagwy.org/html/gdzk/guangdong/202408/82_645932.html
3.2025年广东省选调公告近期发出,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直接去掉了原来与2025年广东省选调公告近期发出,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直接去掉了原来与1类高校平等的所有海外高校名单,包括港澳高校。 这引发了市场热议,因为这广东省直接一刀切,可能其他省市也会跟进,这对留学生可能不是好消息。 有的人认为是敏感和安全考虑。 有的人说是现在国内大学生质量提升了,比留学生更好的。 https://xueqiu.com/6803553117/316361269
4.2025年四川省选调生考试公告(1024人)资格审查由各市(州)党委组织部负责,贯穿选调全过程。任何时候发现报考者有不符合选调资格条件、弄虚作假的情形,取消考试、录用资格,所产生的后果由报考者本人承担。报名及资格初审按以下程序进行: 1.网上报名。在选调范围内、符合选调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向所在院(系)党组织提出申请,院(系)党组织、高校(院所)党委组织https://jiuye.xaiu.edu.cn/detail/industry?id=588865
5.公考事业编为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人才,现决定在部分高校开展北京市2025年度定向选调和“优秀管理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优培计划”)招聘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工作。具体公告如下:一、选调和招聘对象定向选调和“优培计划”招聘对象包括北京大学等4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北京交通http://yuanshungk.com/nr.jsp?groupId=1&jpt=4
6.人力资源报网(二)公开选调范围、岗位及基本条件1. 公开选调范围川渝两地各级党政群机关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川渝两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中央在川渝两地单位(包括垂直管理单位、派出单位等)在编在岗机关、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报名时,省委网信办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工作人员,不属于本次选调对象范围。2. https://www.hrnewspaper.com/?253577=989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