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2014年十大消费事件有哪些?2014年热点的十大消费事件有2014年促消费政策频出,消费被赋予更重使命;食品安全法大修改;实体店忙开零售网店,电商迅猛发展;消费者获得后悔权,电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奶粉进口门槛提高;台湾地沟油事件爆发;阿里巴巴上市等等。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在本文详细介绍。
促消费政策频出消费被赋予更重使命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内贸流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凸显。经济“新常态”,需要积极发挥消费在“三驾马车”中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为了解决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不愿消费等制约消费的问题,今年国家推出诸多促消费政策,消费被赋予更重使命。
2014年8月2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部署积极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内贸流通,推进循环经济,促进绿色低碳消费、生态文明建设。
一年之内在国家层面这么大力度推出多项促消费政策,前所未有。这些措施既立足当前,又惠及长远。由此可以看出,在“新常态”与“升级版”的经济发展主题下,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使命,体育、旅游、网购有望在这个时期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加快内贸流通健康发展,有利于扩大消费,调整经济结构,引导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食品安全法“大修”重典治乱顺民意
2014年6月2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并于6月30日将该修订草案在中国人大官网公布,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是该法自2009年颁布实施以来的第一次大修。草案总体思路是,更加突出预防为主、风险防范;建立最严格的全过程监管制度;建立最严格的各方法律责任制度。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手段,对违法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对失职渎职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实行最严肃的问责,对违法作业的检验机构等实行最严格的追责;实行食品安全社会共治。12月22日,这部关乎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进入二审修订阶段,回应了社会关切的一些热点问题,增加的内容涉及食品贮存运输、食用农产品、转基因食品标识、农药、保健食品、媒体责任、法律责任这七个方面。
这部被誉为“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要想名副其实,不重蹈覆辙,就必须注重细化责任,明确监管者的角色定位以及企业的市场定位。而且即便是“最严处罚”,也终究是一种事后追责,它启动于危害酿成之后。任何严厉的惩戒机制,都必须以一揽子预设的行业规范为(博客,微博)铺垫。比如健全的产品信息标示、地理标识、原料跟踪……普遍建构起食品的身份数据,并降低其获取难度,是实现对“不法者”严厉处罚的先决条件,这显然需要更持续的立法引导和技术性努力。另外,无论是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还是最严肃的问责,都离不开一个统一、科学、顺畅、高效、明晰的执法体制,这才是食品安全执法常态化和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实体零售忙开网店电商化步伐加快
[page]
消费者获得“后悔权”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购市场颇有野蛮增长的态势。而自今年伊始,国家开始加大对电商销售行为的规范力度,给该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根据市场反应,买家欢欣鼓舞,网络店主则喜忧参半,备感压力。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国家对电商经营行为的规范,虽然在制度和实施方面仍需细化,但从长远来看,绝对利大于弊,对于我国整体的网购市场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一方面,买家在网络上的消费权益将得到保障,网购消费诚信系统也将逐步建立起来;另一方面,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电商企业的集中度将更高,市场将更加规范,网购经营者也会建立更加完善的销售模式。
奶粉进口门槛提高
2014年5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进口奶粉新规正式实施—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国家认监委公布了首批获得注册认证的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名单。此前,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自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不得在境内加贴,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销售包装上。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必须已灌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小零售包装中。
福喜事件爆发洋快餐业受波及
台湾地沟油事件爆发
2014年9月4日,台湾警方通报,查获一起以“馊水油”(即地沟油)等回收废油混制食用油的案件。这批被强冠公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进并制成“全统香猪油”上市贩售的油品,牵扯的食品餐饮企业甚广。众多知名企业如味全、85度C、盛香珍、美心集团、太阳堂、犁记、好帝一、忆霖、康师傅方便面、中国旺旺等1200多家企业均卷入此次风波,台媒以“全岛沦陷”形容此次事件的恶劣影响。同时,事件也波及大陆,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发现包括味全在内的多个品牌的问题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大陆,上海、厦门等地已经发现并下架大量问题产品。
阿里巴巴上市
2014年9月19日晚,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交易,开盘价92.75美元,并以93.89美元报收,股价暴涨25.89美元,涨幅达38.07%,市值达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天猫“双十一”总销售额创新纪录
2014年11月11日24时,第六个天猫“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完美收官。“双十一”当天总销售额为571亿元,创下新的世界纪录。其中移动交易额达到243亿元,物流订单2.78亿个,总共有217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卖家参与。
这是阿里上市第一个“双十一”,具有别样的意义。从阿里自身来看,这次“双十一”在移动端的优异表现,无疑奠定了其全球第一大移动电商的地位。而且今年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等首次参加“双十一”,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把这一购物狂欢节扩展到全球。这意味着以电商平台、菜鸟物流平台、云计算、大数据能力等为核心的阿里全球化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
从中国宏观经济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全球化业务的开展,其全球化生态的建立,实际上是以电子商务方式来扩大进口、促进中国小微企业“出海”,同时帮助商家和消费者降低成本,促进了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和升级。马云就曾表示,通过数字去真正理解市场的力量,帮助中国企业按需定制地进行转型升级,让“双十一”真正成为一个拉动消费需求、发现消费需求的重大节日。
零售业关店潮持续经营模式亟待转型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零售业关店潮持续的大背景,但多元化零售业态的兴起,也让商业竞争持续升级。这些零售业态在不同层面分流了消费,尤其对百货店和超市的经营范围产生交叠,并从价格、服务、业态丰富度、购物环境和体验等各方面向百货店、超市的传统优势发起挑战。来自电商的冲击愈加明显。电商的迅猛发展与传统零售的增速放缓有相当大的关联性,但关键的问题还是传统零售经营模式凸显缺陷。积极拥抱电商、加快转型,是传统零售企业自救求生的唯一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