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我国有20个省的桃种植面积超过1万hm2(15万亩),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贵州和安徽,总产量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安徽;而单产水平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山西、山东、辽宁、天津、陕西(表1),呈现出北方显著高于南方的趋势。(注:hm2即平方百米=1公顷=15亩)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京、天津6个省市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我国桃栽培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0%和49%。中熟、晚熟品种优势明显,普通桃、油桃、蟠桃、油蟠桃均有种植,总体栽培技术水平高、产量高。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县区有山东省蒙阴县、河北省顺平县、安徽省砀山县、北京市平谷区、河南省西华县等,其中蒙阴县种植面积65万亩,为我国桃第一大种植县。

湖北、江苏、浙江、湖南、上海5个省市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约为19%和16%,是传统桃效益高的区域,以白肉普通桃为主,鲜食黄桃种植规模也不小;该区域距离消费市场近,种植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重要产区:湖北省枣阳市,桃种植面积超过2万hm2,以早熟品种为主;湖南省炎陵县黄桃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以锦绣为主,成为黄桃品种种植较为集中的县级市。

山西、陕西、甘肃3个省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约为10%和15%,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临猗、平陆等县)、渭南市(大荔县)和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该区域海拔适中,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果品风味质量好,单产高。传统以白肉普通桃为主,近几年油桃、蟠桃均有所发展。

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4个省市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约为19%和10%,具有低纬度、高海拔气候特征,极早熟、早熟品种优势明显,其中龙泉驿水蜜桃色泽鲜艳、果皮细腻、风味甘甜浓郁,部分出口东南亚国家。贵州和云南近几年发展迅速,未结果面积占比较大,云南省文山州等地可在4月底5月初上市。

广西、福建和江西3个省区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约为5%和3%。该区域桃品种需冷量不足,仅有少量种植。近年来,随着我国桃育成品种需冷量的降低和部分名特优地方品种的开发,桃产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辽宁省桃栽培面积和产量占比分别约为3%和5%,大连市是辽宁省桃主产区,中油系列品种占其栽培总面积的55.17%,其中中农金辉占总面积的37.5%。2015年大连市设施桃栽培面积0.78万hm2(11.7万亩)、产量14万吨,平均售价6.00~30.00元/kg,是露地桃的3~6倍,其中中农金辉占其设施桃的60%。大连瓦房店、普兰店是我国设施桃栽培的第一大产区,也是我国设施桃的一面旗帜。尽管我国桃设施栽培区域不断扩大,但凭借气候优势和技术优势,该区域是20多年来我国桃设施栽培优势最强、种植最集中的区域。

该区域包括新疆和宁夏,栽培面积3.1万hm2(46.5万亩),特色明显,主要包括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土桃”、北疆乌鲁木齐和石河子匍匐栽培蟠桃以及伊犁逆温带蟠桃,南疆主要集中在喀什和和田,以“土桃”为主,蟠桃、油蟠桃发展迅速,“土桃”种子生产量占我国桃砧木种子的50%以上。宁夏桃栽培主要位于中宁以及以南区域,是桃适宜栽培北线区域。

桃柔软多汁、不耐贮运,市场供应期的调节主要依靠成熟期配套的品种、设施反季节生产及利用丰富多样气候。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环渤海湾反季节桃、长江中下游早熟桃、黄河流域中晚熟桃的大格局,鲜果供应由传统夏季拓展至春、夏、秋三季,可长达8个月。

我国桃品种果实发育期从50多天至200天,每7~10天都有1~2个栽培品种实现成熟期的无缝对接。例如极早熟品种春瑞和极晚熟品种映霜红,在同一地点果实成熟期可从5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

利用气候多样性,我国已形成南方早熟桃、北方晚熟桃区域化格局;低纬度热区云南西双版纳果实可在4月中下旬成熟,湖北枣阳、四川龙泉驿等桃主产区5月中旬可大量上市,山东、河北极晚熟品种果实成熟期至10月中下旬;同时,云南丽江等利用高海拔(2300~2500m区域)特点,雪桃可在10月成熟。市场鲜果供应期由传统夏季时令水果到春、夏、秋三季。

我国桃设施栽培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是果树高效栽培的典范之一。根据初步统计,全国桃设施种植面积为3.33万hm2(49.95万亩),其中环渤海湾区域为主要栽培区。该地区秋季桃树体进入自然休眠早,可以更早满足品种需冷量,更早扣棚升温,达到提早开花、提早成熟、提早上市的目的;该区域同一品种设施成熟期可比露地成熟期提早90d以上,生态条件优势明显。同时该地区种植果树的群众基础好,技术优势明显。

从传统名特优地方品种奉化雨露、白花水蜜、五月鲜、六月白、肥城桃和深州蜜桃为主,到日本品种砂子早生、仓方早生、大久保、春雪等占据市场重要位置,到我国自主培育品种春蕾、雨花露、京玉、中华寿桃、春美、霞脆、映霜红等不断取代,我国白肉桃鲜食品种已叠加式更新3~5代,形成了以自主品种为主、日本品种为辅、名特优地方品种为补充的格局。

锦绣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1985年培育的加工鲜食兼用品种,2010年前后伴随着我国桃品种结构调整,锦绣成为鲜食黄桃的代名词,引领我国鲜食黄桃发展,“锦”字辈锦香等、黄金蜜系列的黄金蜜1号等以及中桃金系列的中桃金甜等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为黄肉鲜食市场不断注入新活力。

1998年育成曙光、华光和艳光甜油桃品种,实现了我国油桃规模化生产,其中曙光成为我国第1个大面积推广的油桃品种;随后中油、瑞光、沪油和紫金红等系列品种不断推出,改变了桃鲜食市场格局,目前油桃种植面积占桃总面积的20%以上,其中中油4号、中农金辉、中油8号等为主要栽培品种。油桃市场已彻底改变了以前酸、小、裂的不良局面,被消费者认可。

蟠桃自古就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蟠桃果顶不闭合,其裂顶、裂核、裂果严重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油蟠桃更是桃中稀缺品,我国唯一的一份地方油蟠桃品种单果重仅有30多g,裂果极为严重。20世纪90年代,早露蟠桃、早黄蟠桃、农神蟠桃、英热尔蟠桃等成为我国蟠桃主要栽培品种,但种植面积不大;2010年以来,中蟠桃11号引领蟠桃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中油蟠7号、中油蟠9号和金霞油蟠等黄肉品种油蟠桃问世,成为改变桃产业结构的转折点。以山东省蒙阴县为例,迅速发展近10万亩,价格是同期白肉普通桃的2~3倍。黄桃好卖、蟠桃好卖、油桃好卖,黄肉油蟠桃最好卖,成为这个时代的桃产业最典型的特征。丰富蟠桃文化内涵,成为我国蟠桃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新品种和套袋技术的应用,市场外观品质显著提升,果实大小显著增加,果面光洁度明显提升。目前,市场的桃色可谓争奇斗艳,白肉桃果面白里透红,全红型成为流行色,黄肉桃由加工专用变成鲜食消费热点,尤其是套袋栽培后,“满树尽披黄金甲”成为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红肉桃由地方特色变为富营养代名词,红、粉、白、紫、黄果实颜色争奇斗艳。

生产品种由传统以软溶质桃为主,变为肉质硬溶质为主;半不溶质鲜食品种走向市场,如中蟠桃11号;慢溶质中桃红玉正在代替春雪;硬质桃中油15号和霞脆等也受到种植者青睐。果实挂树期延长,具有良好的贮运性,是近年来市场发生变化的一典型特征。

根据对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数据统计,我国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包括辽宁省金州黄桃、北京平谷大桃、河北省顺平桃、山东省青州蜜桃、山东省肥城桃、山东省蒙阴蜜桃、河南桐柏朱砂红桃、江苏省张家港凤凰水蜜桃、江苏省无锡阳山水蜜桃、上海奉贤黄桃、浙江奉化水蜜桃、四川龙泉驿水蜜桃、甘肃省秦安蜜桃等74个,其中蒙阴蜜桃、平谷大桃和龙泉驿水蜜桃位居2018年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前100名。

根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的统计数据,我国桃农约有130万户,平均每户面积10亩,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占53.40%,参与农业协会的占7.04%,与企业签订合同的仅有0.50%,没有参加组织的农户占35.07%。同时,桃农老龄化程度加大,生产效率低,阻碍了现代桃产业发展。

首先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造成我国桃产量总量饱和,阶段性、区域性过剩成为常态,供求关系处于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节点。鲜食桃比例大、加工桃比例低,白肉桃比例大、黄肉桃比例低。桃成熟季节中间多、两头少,5月成熟品种内在品质不高,9—10月成熟品种栽培难度大、外观品质不高,不好卖问题日益严重。

70年来,我国育成桃新品种623个,其中超过40%是通过芽变、实生、偶然发现或不详育成的,杂交育种亲本遗传背景狭窄问题突出,造成品种同质化严重。桃品种多、无性繁殖、育苗周期短、门槛低,造成苗木企业多而小。根据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统计,2014年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调查110个育苗企业,年出圃苗木4335万株,无采穗圃的企业占73.2%;苗木企业无序推广新品种,同物异名、同名异物问题突出。育苗密度过大,苗木细高、不充实,整形带饱满芽不足是质量的主要问题。

不同桃生态产区,与之匹配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尚不完善。即使主产区,不同地块的种植密度、整形方式、病虫害防控、肥水管理等技术差异很大。种植密度大、树体郁闭、病虫害严重、肥水过量是主要问题,造成管理成本增加、产品一致性差、市场竞争力不足。

桃生产成本构成中,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70%,其中冬剪、套袋、采摘最费工。冬剪工作量大的原因在于桃生长量大、树体标准化程度低;果实套袋刚开始仅针对极晚熟、裂果重的品种,后来发展到晚熟、中熟品种,目前黄肉品种从早熟到晚熟基本全部套袋,部分设施栽培桃也套袋。

采后基本为感官手工挑选、分级,包装材料以10~15kg的塑料筐为主,以混装为主,缺乏相应包装,卖不出应有价格。有采后冷藏条件的不足10%,加上夏季高温多湿,采后果品损失在10%以上。

“鲜”是桃最关键的品质之一。口感不甜、香气不足、“萝卜桃”的问题突出,成为消费者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好吃的主要原因是:过分追求品种耐贮运性,致使品种风味不足;果实采收成熟度不够,风味品质不能充分表现;化肥用量大,灌水量多;片面追求产量,也是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

我国74个桃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属于区域性公共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同区域品牌下的产品分化度高,缺乏品牌个性,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

控制全国种植总规模,提倡适度规模发展,淘汰低质、低产、低值果园,建立高颜值、高品质、高价值桃产业新模式。发展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桃不耐贮运,企业种植规模在100~500亩为宜,家庭农场以30~100亩为好,农户以10~30亩较合适。

我国桃产业生态优势北方高于南方、西部高于东部;市场优势南方高于北方、东部高于西部。建议华北平原和黄淮产区可全面发展;西南高地产区可适当提高早熟普通桃和蟠桃比例,低纬度地区控制盲目规模化生产,以发展特色品种为主;黄土高原产区适当提高油桃、油蟠桃发展比例;长江下游区域可发展些优质早熟蟠桃;环渤海湾以设施促早栽培提质增效为主。特别提醒,蟠桃、油蟠桃对环境和技术要求高,要考虑种植者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的消费水平,不能种滥了。

向黄肉桃、油桃、蟠桃、油蟠桃、红肉桃、小果型等优质化、多样化、营养化方向调整。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和南疆可发展部分不溶质或半不溶质鲜食加工兼用黄肉桃。城市周边,结合观光采摘园,适当种植观赏桃花品种。成熟期上首先是向两头调整,利用设施栽培和低纬度高原优势,种植早中熟高品质品种,弥补早熟品种风味品质不高的问题。随着育种的不断进步,种植免套袋的全红型、纯黄色、纯白色、纯绿色品种,向省力化方向调整。

提倡大苗建园、起垄覆膜、宽行密株、多主枝整形、长枝修剪、肥水一体化等建园技术,开展行内覆盖、行间生草、枝条还田、种养结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环境。应用袋控缓释肥、小分子肥等,减施化肥,提升施肥效率。提倡小型农机具与农艺结合,节省劳动力成本。优化果袋类型,改善外观品质。增施有机肥,合理负载,适时采收,提升果实内在品质。使用昆虫迷向素、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多效唑和除草剂用量,践行绿色生产。

传统罐头、果汁等要提升产品的色卡等级,更要符合国际橙黄色的流行色。要重视冷冻桃片、桃酒、桃花茶等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符合现代营养、方便的消费需求。加大知名品牌的创建力度。丰富桃文化乡村旅游业态内容。发掘桃文化内涵,建立桃文化博物馆。利用我国丰富的野生资源,商业化种植,与不同作物搭配,不断创新桃花节休闲游新模式。

以蒙阴县为例,“蒙阴蜜桃”位列2019我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十强,政府主导的赛桃会、产业交易大会、桃花旅游节等轮番举办。新大地、鲜达果园、桃农帮、桃小蒙、桃夫人等80多个蜜桃品牌全国宣传推介。2020年全县电商4000多家,占总销量的20%以上,销售均价比线下翻了1番。以中蟠桃11号和中油蟠7号等品种创建的蒙阴蟠桃产品,引领了全国蟠桃产业发展。

中蟠桃7号

中蟠桃11号

作者:王力荣

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1年第10期“我国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王力荣)

THE END
1.我国禁限用农药管理制度综述及建议针对人们对禁限用农药认识不足,安全用药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建议各级农药主管部门充分运用宣传栏、明白纸、微信、广播、短视频平台等方式,持续做好禁限用农药科普和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工作,让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各环节主体都能更加清晰准确认识和把握禁限用农药的管理要求,特别是加强对限制使用农药经营人员的专业培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lzs/content/20fed0ce-e1a9-47a2-9ca3-c33e8edcff1d.html
2.浅析农药网络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浅析农药网络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互联网+农药”经营模式备受关注和青睐,市场接受度大幅提升,使得农药电商行业跨人了发展的快车道。“互联网+农药”经营是一种新型模式,和传统农药销售相比因其特有的优势在带来更多好处的同时, 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https://www.shifair.com/wap/article_details/index/id/176982.html
3.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精选十篇)建立有效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 把农产品营销主体作为信息化培训的主要对象, 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知识、简单网络维修知识、网络常用工具的使用、网络交易流程、网络安全知识等。并可以农产品销售的集中区域, 由主管部门设立专职的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信息员, 帮助农民及时解决网络贸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8dhnk9.html
4.农产品电子商务6篇(全文)许多农产品的安全性不高,农药残留、激素残留等不安全因素还大量存在,“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及其比例较低。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如何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路径,是所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在监测完成的92批样品中,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elzi97q.html
5.农村创业农药营销存在哪些问题? 传统的销售渠道呈金字塔式的体制,因其广大的辐射能力,为厂家产品占领市场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但是,在供过于求、竞争激烈的市场营销环境下,传统的营销渠道存在着许多不可克服的缺点: (1)、难以有效地控制销售渠道,窜货现象严重 由于经销网络中的各级代理商、经销商等受利益驱动,使所经销的产品跨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531/20/49586_563899697.shtml
6.情况调查报告一、全乡五失青少年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从摸底各村(居)五失青年情况来看,全乡共有五失青年9人,其中男青少年5人,女青少年4人,主要分布在xx村1人,xx村1人,xx村3人,xx村1人,xx居委会3人。据调查了解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青少年自身原因。如(自身不能站立)和(聋哑)身体残疾导致失学。第二,监管https://www.cnfla.com/diaochabaogao/2612210.html
7.考察学习情况报告(精选8篇)有效的"四大管理"体系:以三产带二产连一产的"融合"发展体系;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共建共享共富的分配体系;以党建引领、政经分离为基础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新农民、新技能为主体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营体系,有效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源投入不足、活力下降、联系松散、监管困难等问题。https://m.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180727090105_363656.html
8.产业信息苹果蕉相对于香蕉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广东、广西和贵州的种植规模相对较多,但云南、海南和福建的种植面积较少,产业整体规模不大。同时,销售市场反馈各地苹果蕉存在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广东苹果蕉皮厚、不易伤皮、整体外形好,而云南苹果蕉皮薄、不耐储存,这也反应了目前生产种植阶段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不足。http://www.cars31.cn/contents/9/1621.html
9.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17期(总期67期)在线培训课程《通知》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全面落实全国人大执法检查要求,围绕重点工作加强和改进反不正当竞争工作,严格对照整改存在问题,全面落实意见建议,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协调机制,加快制定修订各地反不正当竞争法配套条例或实施细则,着力完善规则体系。 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