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农资的为啥怕种地大户,是因为赚钱多,还是被捏到了软肋?

80,000家农资商正在用的农药电子台账

大家选择才是真的好

通常以来,乡村农资店都是非常受农户欢迎和看重的,在农资价位降到“脚底板”后,农户依然能够享受免费诊断病虫草害、先用农资后付钱,甚至是送货上门的额外福利,用量比较大的农户,还能享受到赠送礼品、喝酒吃饭等待遇。

即便如此,农资店老板的权威依在,不管他们付出多少,主动权始终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

但随着种地大户的兴起,农资店和农资使用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了,从以前的用户至上,变成如今的用户至尊了,甚至有很多农资店老板提到种地大户都心惊肉跳,以至于有人明确表明不与种地大户打交道,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农资店怕种地大户,是因为农资产品利润高?怕一旦得罪种地大户,他们就不来光顾了?从而失去宝贵的赚钱机会,还是被种地大户拿捏到了软肋,再继续和他们打交道已经没了挣钱的价值?

通过多方走访,笔者终于找到农资店老板害怕种地大户的4方面主要原因:

有位农资店老板表示,和传统种植户打交道,经营风险较小,即便是偶有失误配错药剂,对于农户的损失,赔偿起来也在承受范围之内。

但种地大户就不同了,动辄数十亩、数百亩,甚至是数千亩的种植面积,一旦有个小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就有可能伤筋动骨,甚至是倾家荡产。

如今的种地大户,为追求经济利益,往往种植的都是蔬菜、中药材等价值较高的农产品,特别是田间除草,这些年因除草剂药害所导致的赔偿屡见不鲜,种植户受到损失,农资店也无法独善其身,经权威部门协调,即便是各打五十大板,也不是一个农资小店所能承受起的。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在没有充足把握之下,暂时不与种地大户打交道,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在种地大户日益增多的大环境下,农资店消极回避肯定不利于农资店发展壮大,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就会被时代抛弃,所以,在这种思路之下,更多的农资店老板,还是小心翼翼地试着和种地大户打起了交道。

有位中药材白术种植大户,在镇子上农资店采购了苯咯噻悬浮种衣剂拌种,结果田间白术出现大面积死苗,农户认为是拌种剂出了问题,因为种衣剂登记对象是小麦拌种,你却推荐用于药材,现在出现问题,肯定是你农药的问题。

此话一出,农资店老板有口难辩,毕竟在中药材上登记的农药目前还寥寥无几,如若严格要求,中药材将面临无药可用,用该拌种剂为中药材白术拌种,是多年来试验总结出来的结果,为啥别人没问题,就你家有问题,难道不是你家购买种苗的问题吗?

然而,种植户哪里听得懂这些呢?在经过多轮维权无果后,把自家80多岁老母亲拉到农资店门口,一边闹一边哭诉,搞得农资店无法正常经营,最后农资店老板无奈低头,赔了8000多元,种植大户这才作罢。

在这个买方为主导的时代,种地大户由于农资使用量较大,加上资金紧张,很多人都有赊销的习惯,农资店不怕赊销,但害怕种地大户赊销,一是赊销数额较大,超出了农资店承受范围;二是种植风险大,种植大户赊欠资金无法保证归还。

农资界流传着一段至理名言“第一年可以赊,第二年可以看情况赊,第三年千万不能赊”,意思是面对种地大户,如果他是第一年搞种植,你可以放心赊账,第一年他们都有钱,用完农资会主动归还货款;等到种植第二年,可以根据种地大户种植情况,来判断能不能赊销;等到种植第三年,种地大户手中的钱基本消耗殆尽,这时候再进行赊销,即便他们不想做坏人,但确实无力偿还,你又有什么办法?坏人一部分是天生的,还有极大一部分是被逼的。

当然,这种情况只是一部分现象,但并不是少数。

相对于农业种植,农资使用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但农资店老板却要承担全部种植技术指导的责任,毕竟在当今农业界,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种植户使用谁家的农资,谁就得提供农业技术。

然而,由于种植规模较大,种地大户不可能亲力亲为,甚至有些种植大户也不懂农业种植,聘请的管理者水平不一,毕竟属于打工者,自然不能像种植自家土地那样尽心尽力,不但如此,还时常有私自克扣农资使用量的现象发生。

试想一下,农资店老板提供的技术方案再完美,具体落实出现问题,自然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但种地大户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搞不好就是农资店的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农资店老板之所以不敢和种地大户打交道,主要还是无法承担“规模型风险”,一旦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时,敬而远之也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但不管怎样,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剧,农资人面对的不再是拥有几亩、十几亩地的农民,而是一个拥有几百亩、甚至几千亩几万亩的种植庄园,他们不但选择产品的时候会更为的谨慎,更需要发生病虫草害时的一种解决方案,要保证农产品的收成,这就需要农资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建立健全服务团队,定期的给这些种植庄园,以及种植大户进行检查、提供方案并进行适当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有竞争力,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也保证了农资利润与发展。

THE END
1.农资零售商进货注意事项和被骗后该如何维权当农资零售商查完企业信息觉得没问题想进一步合作时,每天农资建议各位网友在打款前双方签订一下买卖合同,然后按照合同里或协议里的企业账号信息打款,给企业打款收款人一定是企业,如果是个人名字就不要打款了。 大家不要觉得自己只是开个小农资店,进货口头约定就行了,没必要走那么复杂的流程,没发生事情之前都觉得没http://www.pesticide.vip/zgny/yxcl/content/e82f8af2-569f-4196-b301-5d1a3901d73f.html
2.互联网金融让农资行业告别赊销农资赊销一直是农资行业的一个痛点,大量农资零售店存在不同程度的赊销问题,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则普遍面临贷款难,业内一直在探寻解决之道,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有望破解这一难题。 展会开幕当日,农泰金融的展位前人头攒动。 在“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农泰金融作为“互联网金融+农业”的新军,这次http://www.chuhe.com/e/wap/show.php?classid=6&id=48378
3.农资经销商,如何应对农业种植“机会主义者”?–北方农资网杜绝赊销。农资行业的老大难是赊账问题,碰到“机会主义者”,赊得多死得快,有运气的成分,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赊不得。不管是种地大户还是原来的散户,新农村社区建设在进行,很多人以后可能再不种地,再不需要农资产品,试问赊给他们,呆死账的几率是否增加?对于农资产品,现款操作,有问题处理问题,防止自身也被拖下水,农http://www.bfnz.cn/3328.html
4.农资店倒闭6大原因,中4条的都倒了农资店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行业,开设店铺的门槛不高,因此在乡村大地上农资店数量不在少数,但是想要做好农资店并不容易,有很多农资店老板都很容易陷入误区、触碰“红线”,下面这几条“倒闭信号”如果农资店符合2条就很危险。 01 有产品,没技术 农资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农资店老板靠什么来吸引客户,如果只依靠产品那么https://www.nfncb.cn/index.php/nhbd/31450.html
5.农资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通用7篇)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少数农村干部或种田大户以服务农民为借口,既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赊销。三是超越范围经营。有少数农村副食品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也经常偷偷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挂靠经营、无证照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9ycgows.html
6.赊销难除规避有方有业内人士认为,农资电商的发展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用户习惯和信任的培养建立,都需要时间和耐心。所以通过电商平台解决赊销也是缓慢的。 避风险,适当拒绝 如今,随着种植大户数量增加,赊销的风险也加大了。一些地方外来承包土地的种植大户,前期赊销大量农资,当遇到收不回成本的情况就直接走了,经销商连人都找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259513
7.农资店经营好的六个基本点但对于农资店来说,长期赊销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进货基本都是需要现款的,旺季来临时,手中无钱进货,经营便无法持续。 解决赊销的最根本的方法便是选择质量稳定的品牌化产品,让种植户看见显著的效果,换取实实在在的收益。只有信任感确立了,种植户才敢放心大胆现金回款! https://www.meipian.cn/35buikbs
8.B2C农资电商“大丰收168”:挤掉利益链上的弱者,就可以让其他方多农资产品的传统销售渠道基本是:从厂家出货,然后给到县市级别的经销商,接下来再到村里的零售商,最后再卖到农户。其中,地多的称为大户,地少的称为小户。零售商基本是一村一店。 大丰收在做的事情,就是提供了电商平台,让经销商开店,直接供货到大户手里,现金结算,平台不提供物流和仓库。这里多了一个角色叫做“服务https://36kr.com/p/1720930451457
9.赊与不赊,是一个关乎农资店生死存亡的大事银行贷款也是缓解资金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要确保赊销产品的利润高于银行贷款的利息,否则得不偿失。 第二个问题:如何降低赊销风险? 1. 让种植户提供抵押物 针对基地客户越来越多,赊销金额越来越大的现状,农资店可以通过让种植户提供房产、汽车等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降低风险。 http://ngx.179c.com/p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