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深入探索云世界
做任务,得社区积分和周边
最真实的开发者用云体验
让每位学生受益于普惠算力
让创作激发创新
资深技术专家手把手带教
遇见技术追梦人
技术交流,直击现场
海量开发者使用工具、手册,免费下载
极速、全面、稳定、安全的开源镜像
开发手册、白皮书、案例集等实战精华
为开发者定制的Chrome浏览器插件
企业上云是当前的大势所趋,但企业上云并非坦途。随着业务、数据等向云端迁移,企业在上云过程中会各种复杂的问题,比如平台选择、系统迁移、多云管理、应用优化以及成本核算和安全管理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指导,因此诞生了云MSP。
云MSP即云管理服务提供商(CloudManagementServiceProvider),通常是指对接一家或者多家公有云服务厂商,为企业提供上云、开发、迁移、代管、运维等专业服务。
对于MSP而言,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Gartner在2019年初发布了第一版公有云MSP的魔力象限,重新定义了MSP应该具有的能力:
简言之,根据Gartner的定义,MSP应该具备三大能力:CMP(CloudManagementPlatform,云管理平台)、托管服务以及专业服务(咨询和实施)
从宏观看,CMP属于MSP服务中的一个环节,是企业上云后管理云、虚拟化和各种云化资源的软件,使企业得以更灵活地在不同的云间调度和管理工作负载。MSP可以选择自研或者外购CMP。
在2020年GartnerCMP魔力象限中,定义了CMP涉及的八项功能,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是成本管理和安全。完整的8个功能分别是:调配和编排、服务请求、库存和分类、监控和分析、成本管理和工作负载优化、云迁移备份和灾难恢复、安全性合规性和身份管理、打包及交付。
CMP在基础云服务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具有较好的产品延展性。一方面,它针对各级各类云产品进行集中管理;另一方面,在CMP的基础之上,厂商可以构建统一的PaaS平台,上面可以嫁接Devops、微服务等。
监控、运维、IT服务管理、持续优化、安全等
主要包括咨询、迁移、实施等。为企业客户提供系统和软件的计划、设计、建设、迁移、部署的咨询服务
新型云MSP的概念来自于客户需求,因为公有云的服务多种多样,各家各不相同,因此客户希望能够从第三方得到云IaaS实施层面的帮助,由此形成了专业服务提供商组成的生态系统,在公共云IaaS解决方案上面提供服务
云管理服务提供商(简称云MSP)全面承办具有云化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的上云及后续云管理业务,可靠的云MSP可以帮助企事业单位客户顺利完成数字化转型,高效开展云业务,实现跨平台管理
云环境的复杂性要求云MSP这样的服务供应商全程参与上云过程,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专业运维服务(包括咨询、规划、迁移、部署、监控等)。对于中大型企业而言,标准化的SaaS服务并不难解决其全部需求,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第三方MSP服务商帮助它们实现传统架构的云化转型,同时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各类云上解决方案ISV服务。
Gartner发布了2020年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专业和托管服务魔力象限。报告研究了20家领先的公有云托管服务提供商(MSP),包括:埃森哲,Atos,BespinGlobal,凯捷,世纪互联,Cognizant,德勤,DXCTechnology,富士通,HCLTechnologies,Infosys,Logicworks,Nordcloud,NTTDATA,ProgressiveInfotech,Rackspace,Smartronix,Taos,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和Wipro
德勤(Deloitte)于2017年开始通过收购提供公有云托管服务。该供应商非常重视将网络安全集成到其基础MSP产品中,其云管理平台OpenCloud可帮助提供全面的服务
印度供应商Wipro致力于提供创新的云解决方案,与超大规模云供应商共同资助实验室开发新的行业解决方案;
埃森哲是公有云管理服务的先驱者之一,其客户群正在持续增长,通过收购Cirruseo,埃森哲增强了谷歌云计算能力;
凯捷(Capgemini)最近的战略是投资工具和知识产权,为全球客户环境提供更好的管理和运营支持;
作为一家专注于大型企业的供应商,Cognizant提供第三方云管理和IT现代化功能;
Rackspace在2019年收购了Onica,这让它在客户基础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立足点;
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ataConsultancyServices)一直在大举投资,培训其员工使用领先的公共云平台,这表明该供应商正在考虑超出当前MSP需求的云部署;
Logicworks只为AWS和MicrosoftAzure提供服务,但与魔力象限中的其他供应商不同,它只专注于云托管服务;
Smartronix是优先考虑安全和法规遵从性的组织的首选,它在管理公共云资源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并具有很高的客户满意度;
BespinGlobal为五家超大规模提供商提供了托管服务,在帮助大型企业满足敏捷和应用需求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强的能力。
尽管Nordcloud主要专注于欧洲市场,但它在全球市场仍在继续增长;
DXC技术具有强大的迁移功能,并且在传统的应用程序方面有更多经验,但其公共云服务不如其他提供商那么广泛;
日本供应商NTTDATA于今年1月完成了对Flux7的收购,尽管Gartner指出,与业界龙头企业相比,它缺乏出色的创新能力,但该公司仍提供了大量的MSP用例
HCLTechnologies功能强大且丰富,将吸引采用云战略的企业。
Taos是一家小型供应商,仅在北美有销售业务,但它在提供高定制的专业和托管云服务方面拥有一定的背景;
ProgressiveInfotech为不同地区提供了不同的支持;
Infosys不像其他供应商那样专注于基本的托管云服务,它主要与AWS和Azure打交道,但是该公司正在构建大型、复杂的可视化专业技术。
日本供应商富士通(Fujitsu)拥有广泛的IT产品组合,自2018年以来已扩大了MSP产品的规模,但在其管理的云业务上没有投入太多资金;
Atos收购了专注于谷歌云的管理服务提供商MavenWave,从而加强了它与谷歌云的合作关系,即使该公司仍未成为经过认证的谷歌云MSP;
CenturyLink大力支持以网络为中心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在2016年和2017年进行了重大收购,但其在托管云服务业务方面规模相对较小。
竞争格局来看,国内云管理服务市场集中度较低,各统计机构口径也不尽相同
IDC:
但总体来看,国内MSP头部厂商基本固定,以神州数码、中软国际、埃森哲、数梦工场等为代表。并且新兴厂商及传统IT分销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咨询服务商悉数入场,排名前8位的公司占据了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具体看,国内的MSP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派别”:IT集成商/分销商、IDC、大厂“外援”、创业公司、方案商以及IT咨询公司等
关键词:多云管理、云舶、团队建设、资源汇聚
产品大图
(白色背景有些字显示不全,可调成黑色背景,或者在浏览器中查看)
首先,从定位看,神州数码云MSP最大的特色就在于能够支持多云管理,而不仅仅“捆绑”于某个单一的云平台之上。这种“多云”的能力不仅体现为可以为客户同时提供跨多个云平台的资源及服务,也可以体现在MSP服务的日常运营上。好处在于结合多个云厂商的优势产品,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组合。并且,多云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个云厂商宕机带来的可用性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其次,从技术看,神州数码云MSP业务打造了一套强大的专业化的工具,即自研的CMP平台——云舶。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支持多云,还能为客户提供监控分析、数据采集等服务,当客户的云资源用量不足时,神州数码的团队还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云资源使用建议,帮助客户实现云资源的最优调配。
找到了云舶的产品文档,详情可见pdf附件
最后,从资源看,神州数码的强大资源汇聚能力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如今,神州数码已构建起覆盖120余种主流云应用SaaS资源、600余家云生态合作伙伴资源的云资源池,建立起从云到端的、完善的技术研发、方案服务能力。这些资源和服务能力,正在成为神州数码全栈式云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让神州数码可以真正基于客户的需求和业务场景,提供一站式的全套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以神州数码为例,IT分销商转型云MSP无疑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根据公司2019年的年报显示,云计算及数字化转型的整体业务毛利在18%,公司的云管理服务收入为1.89亿元,同比增长257.49%,毛利率在云转售业务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174.89%,是神州数码增速最快的两个业务板块。另一方面,神州数码的传统IT的营收规模在837亿之多,但是增速在4.9%左右,毛利也只有3.64%。
IDC服务商凭借自身在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方面的技术积累,向云管理服务转型
关键词:华为、CloudEasy、云培训
1)云迁移,根据他们的经验和专业技术以及方法论,为客户提供最为系统,安全、稳定的云迁移服务;
2)云优化,通过定义客户上云目标,服务范围和标准来建立IT管理的详细规则和流程(如用户角色和用户访问权限);
3)云安全,通过云防火墙,数据加密,用户访问控制和端点安全等服务,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安全系统;
4)混合云搭建,混合式架构不仅可以降低初始部署成本,还可以集成运营管理,并确保更高效的运营;
5)DevOps环境设计,依据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对DevOps的深刻理解,为客户定制DevOps环境。
6)大数据,BespinGlobal的专家为客户找到对业务影响最有效的数据实践;
7)SAP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SAP系统上云服务,简化企业管理,高效运营,打造最佳云端解决方案。
OpsNow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来管理IDC以及其他多云平台资源,如AWS、Azure、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帮助企业客户在多云的环境下,将原本分散且实时变动的资源聚合管理,清晰地展示资源的详情和费用,轻松管理在多云环境中运行的应用和资源。
提供专业服务的服务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类MSP,像埃森哲(Accenture)、德勤(Deloitte)等咨询公司属于该领域有代表性的玩家,主要提供以人为主的服务。
从主要围绕公有云的单一云管服务到覆盖多云的云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服务,所以MSP要为用户提供多云管理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根据Gartner的报告,CMP市场是云管理平台和工具(CMPT)市场的一部分。CMPT市场在2019年将超过10亿美元,并在2022年之前将继续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相比之下,CMP市场估计约为3亿美元,与较大的CMPT市场相比,增长率较低。在欧美等一些更成熟市场,CMP厂商的年营收在1000到2000万美元之间。
在国内,该市场也处在成长期的早期,根据IDC的报告显示,2019年云管理平台和工具(CMPT)市场规模达1.51亿美元(1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44.2%。未来三年的增速将保持在30%左右。
信天创投的合伙人蒋宇捷认为,国内CMP的发展仍处于1.0的早期阶段,更多是在满足传统运维管理的需求、打造标准化产品和平台的过程。未来,CMP的方向有两个:一是智能化,包括智能化跨云调度资源、智能路由、智能数据分析等;二是实现更多PaaS甚至SaaS层功能的整合,例如引入分布式处理引擎、消息流引擎、监控服务等等。但是CMP是否能实现更多功能,会受限于国内云厂商API的开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