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RTV1月13日消息(记者裴文鹏)因为滞销,部分小番茄烂在地里没人收,百色市田阳县如何应对?
百色市田阳县小番茄一直以优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自去年10月底以来,田阳县西红柿收购价格开始大幅跌落,一些品种小番茄的收购价甚至低于成本价,这让种植户烦透了心。
1月13日新闻910新闻早高峰
一大早,田阳县田州镇凤马村村民林福正就拉着自家种的小番茄到田阳农贸市场出售,小番茄卖出去了,但是林福正并没有太多收获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今年小番茄的价格只有去年的一半:“价格是蛮低的,前两个月刚5毛,比去年低了好多,去年这个时候价格已经是5块到7块了。”
林福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雇人采收小番茄的人工费大概在每斤3毛5左右,种植一亩小番茄还需要投入的费用有化肥、种子、农药、塑料膜、机耕、浇灌等费用,现在每公斤不到6毛钱的价格,让一些农民选择任由小番茄烂在地里,而改种其他作物.
有种植户说:“你雇人,一斤刚两三毛,雇一个人一天要80-100,连人工费都不够,肯定不收了。”
烦心的还不只种植户,不景气的市场让不少收购商也是头疼不已,为了维系客户,不少收购商也是在赔钱做买卖。江苏收购商张健说:“今年果便宜,到家那边卖不了,我们做了两个月了一直在赔钱,赔了10多万了,市场环境,全国都一样。”
受增产、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等因素影响小番茄价格暴跌
3毛钱一斤的价格确实让人吃惊,一直以来颇受欢迎的小番茄为什么会遭遇如此窘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田阳小番茄滞销呢?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县小番茄种植面积24万多亩,2015年元旦前已累计上市5.8万亩。
除了受小番茄增产的影响之外,南北方蔬菜的集中上市,也是导致田阳小番茄市场受到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陈远告诉记者,本次受到市场冲击最严重的,还是一些传统的小番茄品种,一些品质较好的、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小番茄受到的冲击没有那么大:“很多省份加大了秋冬菜的发展,跟我们有竞争。价格比较低,主要还是传统的品种没有竞争力,在任何时候,优质的品种,好的品质价格都不会太低。”
政府采取措施调结构破困局
小番茄产量高原本是件好事,结果却让种植户因为丰收而烦心,对此,田阳县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挽救市场?又如何来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呢?
面对小番茄市场的窘境,田阳县有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来打通小番茄的销路。目前,田阳小番茄市场已经逐步回暖,价格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现在田阳县每天冬菜的上市量在2000吨左右,主要是以小番茄为主。
另外,陈远也提到,目前品质好的小番茄并没有受到市场很大的冲击,因此,田阳县有关部门也从引导群众选择种植品种入手,从而调整小番茄的产品结构,提升小番茄的品质。同时做好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等工作,创新销售模式,从传统农业向订单农业发展,从而尽量规避风险提高收益。田阳县委书记钟恒钦说:“这也是我们调整结构一个很好的时机,告诉老百姓不能再种市场不需要的产品了,要调结构,要种品质好的小番茄。”
【编辑带你看多点】
2014年6月,南宁邕宁区红线椒滞销烂在地里无人收
还有许多红线椒烂在地里无人收。
2014年4月,横县百吨杨梅面临滞销果农发愁
2012年,龙胜椪柑滞销
2012年,广西出现了罕见的寒冷天气,使得柑橘市场要求萎缩。加上地处偏远、交通不畅、收购商减少,广西龙胜许多乡镇的大量柑橘囤积、无人收购。许多龙胜的农民都以种植柑橘为生,柑橘销售不出去,意味着这些农民一年来的辛苦劳作化为乌有。很多农民都指望着依靠这些柑橘缴交孩子的学习费用、支付一家人的生活所需、购买来年的种子、开展农业生产。卖不出去的柑橘摘下来堆放在家中,只能等着果子烂掉丢弃,农民都觉得很痛心、很绝望。
解决滞销,各出大招
农产品销售困难卖不出好价钱爱心超市到田间收购
2011年5月3日一大早,南宁沃尔玛超市直接下到地头收购了2550公斤黄瓜;利客隆超市近期一直主动去合浦等地收购黄瓜、四季豆等滞销瓜果蔬菜;北京华联、南城百货等多家超市,也纷纷奔赴田间地头……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超对接”,更大程度上是一种爱心行动。
区党委关切,广西社会各界踊跃购买龙胜椪柑助农解困增收
商务部要求各地组织大型超市直接采购滞销蔬菜
滞销问题,如何从根本解决?
菜农需转变销售观念
有人来收购就去采摘,无人或少人来收购就任其烂在地里,这只是农民最原始、最本能的举动。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他们是一把熟手,但对于如何将自己的农产品顺利地变成钞票,不管是农民还是当地政府,可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南城百货采购部负责人农先生说,他们通过和农户对接发现,有些蔬菜超市想多要些,菜农又没有,有些蔬菜超市要不了那么多,可菜农们偏偏又种了很多,这也让他们很头痛。现在,他们都在计划直接和农民们签协议、做方案,让菜农们按照他们的要求和面积种植,满足超市的要求。
产品需要深加工,创品牌
“我们也尝试过引进加工厂,进行深加工,也尝试过让城里人来我们这里游玩采摘,但一直没有成功。”竹莲村村委会主任钟日光说,他深知竹莲村的杨梅优势在于纯天然,种植的过程中不施化学肥料,少洒农药。他承认这么多年来,竹莲村一直未把竹莲杨梅的品牌打响,更没有对产业进行优化升级,这是竹莲杨梅质虽优,但销售却逐步下滑的原因。记者在竹莲村乃至整个南乡镇采访了解到,该镇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要对竹莲杨梅进行深加工,乃至发展乡村休闲游,对整个产业进行升级,仍然困难重重。
政府应搭建信息平台
南宁华润万家商品部生鲜商品经理喻召欣说,从这几年直接和农户打交道的经验来看,最让他们困惑的是农户太分散。他认为,要真正地解决问题,须尽快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转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生产,让农业合作社更专业地发挥作用,将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实现“大生产、大流通”。
“现在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很不对等。”南城百货采购部负责人农先生说,他们很想知道哪里有什么品种的蔬菜卖不出去,但都得在媒体报道后,才获知这一信息。而且很多菜农对种什么、往哪卖一片茫然,大多是凭经验,跟着感觉走。他觉得,政府应为农民搭建信息平台,收集关于全国蔬菜产销的信息,分析并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植,避免盲目生产带来的浪费,保护农民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