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经销商真的会被淘汰吗?如何才能破局求生?推荐阅读资讯

从农资电商与大零售兴起开始,关于农资经销商何去何从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赞成彻底淘汰经销商环节的极端派有之,无限夸大经销商价值的赞成派有之,想要从经销商变革中获利的竞争者、厂家、业务员也不少。

但是,农资经销商真的会被淘汰吗?

不可能被淘汰的经销商环节

前些年,农资行业姗姗来迟,跟上了快消行业的发展步伐,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也逐渐凸显。尤其是在农资电商和连锁大零售的冲击下,不少传统经销商的业绩都受到了影响。但同时,也有能够随市场和需求变化的群体,蜕变成为头部。

什么情况下,一种事物会被彻底取代?当这类事物的核心功能已经毫无用处,或是被完全替代的时候,譬如有了替代品的高毒农药。但农资经销商的核心功能价值依然存在,并且不可替代。

首先,经销商最主要的功能是向分散的用户提供产品。

在我国,80%的农户是中小农户,数量超过2亿户,且十分分散。在这样的前提下,没有任何一家农资厂商,敢打包票能靠自己把生产的产品覆盖到每一个县、镇、村。想要把产品往终端延伸,依靠的就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细密的经销商。省代辐射市代,市代影响县代,县代管理镇代……这种最传统但也最有效的代理方式,才能保证厂家的产品进入千家万户。

其次,经销商拥有众多厂商无法企及的资源。

譬如资金资源。厂商生产出来的货物,需要卖给经销商,才能实现资金回笼、扩大生产。尤其是在行业发展趋于缓慢的时候,经销商就相当于“蓄水池”的功能,承担了极大的资金风险,而这也是厂家直营无法替代经销商的一大原因。

再如人脉资源。在乡村社会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人情世故来为产品和品牌赋能,熟人推荐、乡亲背书的可信度在基层销售中远远胜于虚无缥缈的专家学者。因此,在当地拥有强大人脉的经销商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且长久经营积攒下来的信誉也能让新品牌更快地打开市场。

最后,厂商产品的一大部分附加价值,必须通过渠道来实现,除了已经提到的信任度背书外,农资销售不可缺少的服务、示范、售后、产品组合,都需要经销商,或者是厂家业务协同经销商提供。

经销商向何处进化才不会被淘汰

农资行业进入新时代后,转型阵痛不可避免,群体内进行分化也是理所当然。不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经销商生存环境被不断压缩直至淘汰,能跟上时代的则能再次脱颖而出,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

那么,那些不被淘汰的经销商是凭何优势存活至今?其他尚未转型的同行要向哪方面努力才能成为“幸存者”?

其实纵观农资行业那些活得还很好的经销商,归根到底无非是两条道路:

要么在既有道路上深耕,做中间商中的佼佼者。

其实传统经销商的本质,就是中间商,现在这个道路依然走得通,只不过出现了效率更高、价格更低、覆盖面更广的新对手,如电商和大零售,赚走了这一部分利润。而想要顺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经销商,就要随时代要求而改变。

广西汇福达总经理朱继学认为,大批发商未来发展的战略核心一定是好的产品,尤其是产品结构优化,要不断根据市场、客户和用户的需求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因此,要赚卖货的钱,首先就要学会升级产品组合,将各类产品进行功能化定位。譬如有些产品的功能是拓展渠道,有些是利用品牌影响力塑造企业形象,有些是跑量,有些是做利润,有些是与厂家维系关系,还有些是进行新品类的试水……一个健康的中间商,需要把控各种定位产品的组合,实现整体化,来保障最终的整体利润。

此外,随着农户购买方式的改变,经销商的销售渠道也可以随之调整。传统经销商的下游是低一级的经销商或零售商,再往下就是一户户具体的使用者,而现在已经有许多经销商开始下沉到这一层面,譬如在东北、云南、山东等地出现的仓储式农资零售店,绕过传统零售商,直接与成千上万个种植户建立销售关系,也是不错的销售方向。

要么创新模式,整合资源,进化为平台商或服务商。

传统经销商是在从产品上赚钱,而现在大部分农资经销商转型的目标,是跳出这一模式,寻找在农资(或是种植业)上下游中的其他赢利点。

譬如做自有品牌。随着信息壁垒消失和种植户用肥用药技术的进步,无意义的品牌溢价越来越不被接受,就给了一部分农资商做自有品牌甚至发展自建工厂的机会,这是在赚生产部分的钱;再譬如现在很多经销商都十分重视作物聚焦,在单一作物结构市场专注一两种作物,从种业到种植再到建立品牌打通销售,这是已经有许多优秀者证明过可行的道路;或是做技术服务,通过基地诊断、需求沟通来做定制化技术服务,卖独一无二的技术方案。

此外,围绕中游做联盟,围绕下游做指导,都是适合中部以上经销商的转型方向。具体操作还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不断探索。

同时,无论选择了哪条道路,内部企业化改革、提高效率、平衡业绩也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很多时候不是经销商不赚钱,而是运营或是管理出了问题,导致内部消化过大,吞吃了利润,乃至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过去的数年间,农资行业的格局变化之大可以说是有史以来之最。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转变,使得销量提升受阻,农资经销商曾经的经营逻辑也不再适用。其实最基本的破局之法,就在于变化—厂家在变,产品在变,种植者在变,销售模式也在变,而作为链接上下游的经销商,也必须跟上变革的步伐。只有在新的环境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进化模式,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而不被淘汰。

THE END
1.农作物种子行业的未来探索多元化进货渠道的策略与实践传统合作社与专业代理商 传统合作社和专业代理商一直是农业生产者获取优质种子的主要渠道。这些机构通常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这些传统渠道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问题,比如成本压力、服务差异化等。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及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56910.html
2.农村开农资店投资需知多少在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农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保障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在自己的家乡或附近的村庄开设一家专门销售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小型商店,即所谓的“农资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资金投入问题。那么,在农村开个农资店要多少投资呢?今天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64813.html
3.李科成:管好这四支队伍,你就是强势农资经销商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农资经销商面临的经营困境也越来越多,如产品同质化竞争,厂家回款压力大,零售商赊销严重,渠道关系脆弱,销售团队管理难、跳槽或单干现象普遍等。笔者认为,传统农资经销商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强势经销商,至少需要管理好四支队伍,这四支队伍包括自己的销售队伍、厂家的业务https://www.douban.com/note/843329985/
4.农资渠道商不靠差价,怎么赚钱?肥料代理商今天之所以还能赚钱,是因为厂家通过代理商来管理上千家门店的效率要比厂家直接管理上千家门店的效率要高。如今那么多的农资零售商为什么还能赚钱?是因为厂家和经销商如果不通过零售商去管理那么多农户,而是厂家和经销商自己去管理分销农户,成本更高,效率也会更低。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706902
5.农资经销商:你为啥不赚钱?我们都知道实物都有二八定律,当然农资行业也不例外:赚钱的永远是20%的农资经销商。我想二叔也是不幸掉进了那80%里面,那么在这个神奇的二八定律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导致80的农资经销商赚不到钱?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经过简单归结,无非有以下几种原因。 https://www.jianshu.com/p/dd3f7a751ed5
6.农资经销商如何搞定种植大户?而农资经销商可以借助多方优势,协助种植大户及时从生产厂家、技术部门、新闻媒体等多个方面获得行业信息,帮助种植大户降低行业风险,自然也就能够与种植大户有着愉快的合作。 专业种植大户代表着农村未来的土地经营模式,有眼光的农资经销商一定要迅速转型,不断进行营销策略的创新,不断地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采用不同于一般https://www.cnr.cn/zgxc/gundong/20150506/t20150506_518472500.shtml
7.新形势下农资经销商的五大困扰!在一些土地流转比较发达的地区,一些种植大户就跳过经销商,直接从厂家拿货,并替周边的农户“捎货”、“ 带货”,或者直接卖给农户,或者冲抵工钱,成为新的农资渠道。相较于传统渠道,种植大户们懂技术、会种地,其意见领袖及“同行人”的的身份更容易被农户所接受,日渐成为厂家的新宠,或多或少地侵蚀着经销商的地盘。https://www.lexiao123.cn/articles/34
8.开门红营销建议8篇(全文)1.3 农资连锁 农药连锁经营点逐渐增多, 但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其影响力有限。但其大规模广告投入和人员投入, 对经销商也形成较大的冲击。未来几年内, 其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将会大大增强[1,2]。 1.4 零售店 零售店仍然在整个渠道中占据最核心的话语权。但厂家在零售店的影响力依然很薄弱, 单个厂家的上柜率依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j6czy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