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时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更是人民的代表,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好是职责也是使命。”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惠农助农建议:建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给予项目支持、建议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议加大力度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建议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全县农业生产良性运行……
他就是云南省大理州第十五届、宾川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铁余斌,也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兴农人”。
持续为农民“发声”
“我希望通过履职尽责、建言献策,持续为农民发声,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这寥寥数语,不仅彰显着铁余斌的乡土情怀,更印证他的代表履职之旅。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铁余斌积极参加大理州、宾川县两级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活动,聚焦乡村振兴,记录乡土人情,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出针对性建议,助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惠及更多更远。
参加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活动时,他提出的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葡萄新品种的培育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对全县葡萄品种改良、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技术提升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参加宾川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全县绿色能源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专题视察活动,铁余斌联合其他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及农业水价改革,促进全县农业生产用水良性运行的建议》,该建议随后被县人民政府所采纳,所提问题已基本解决,为促进当地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伙儿说说你们发展农业的好建议、好想法!”铁余斌三言两语简单开场,对面坐着的,是金牛镇罗官村的村民。如何完善葡萄种植产业链,带动更多人就业?如何推动产业融合,增加乡亲们的收入?大家伙儿讨论热烈,铁余斌认真记录着。
这是铁余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他不仅组建了“专家+科技人员+田秀才”的技术团队,还自费到全国各地及国外考察学习。在科技的赋能下,一颗颗小葡萄成为乡亲们发家致富的“金果果”。通过“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生产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核算”的管理模式,铁余斌带领1130户社员共建设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约733万平方米,社员户年均葡萄产值20万元以上,核心科技示范户家庭年收入40万元以上,带领乡亲们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共话乡村振兴
修建村文化活动场所、硬化美化亮化村间道路、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宣扬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文明乡风……这些都无声地诉说着他的为民情怀和代表履职担当。更好为群众代言和发声,将建议从“纸面”落实到“地面”,在今年的宾川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又提出了成立活动室的建议,旨在将社情民意更好融汇于乡村大舞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府政策扶持,更需要基层代表深入老百姓当中,脚踏实地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子。”铁余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