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帮扶措施“注”活力,村民增收“促”振兴
在宾川这片沃土上,金牛镇金甸村牧场村小组脱贫户张洪兵就是各项政策措施惠泽下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代表,他演绎着从贫困到富足的生动故事。
张洪兵,一位皮肤黝黑,憨厚淳朴的庄稼人,系金甸村牧场小组人,今年49岁,家庭共有四口人,妻子、女儿、儿子和张洪兵本人,大女儿在上大一,小儿子在上初一。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解决住房问题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新建住房52平方米。经过各级帮扶,2018年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达到退出条件,实现脱贫目标。虽然脱贫了,但生活的压力并没有让他感到轻松,孩子学费、家中日常开销依然让他愁眉不展。守着几亩瘦田,传统农作物收益微薄,维持家庭正常开支压力较大。其间,虽然也曾用5万元贴息贷款偿试着发展葡萄产业,但终因技术不过硬、缺水等原因而没能挣到钱,这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于是,张洪兵夫妻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在葡萄种植上挣不到钱,还不如外出务工来维持家庭开支。但后来考虑到外出务工无人来照管年幼的孩子,只得硬着头皮留在家里维持现状,继续种植着“不挣钱”的葡萄。
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金甸村挂钩帮扶单位、金甸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肩扛责任,共同发力,积极宣传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帮助协调小额信贷资金,扎实推进各项帮扶措施落实。
时下已进入11月底,气候逐渐变冷,但当我们走进张洪兵家的葡萄园时,一排排规整的葡萄树枝叶繁茂,一串串错季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头,长势喜人。此时他正在给葡萄进行修剪、施肥、查看上色程度,为“准备出嫁”的二茬阳光玫瑰做最后的冲刺,确保卖个好价钱,不辜负一年来的精心栽培。
如今,张洪兵也成了金甸村名副其实的“新农人”。他把技术和品质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种植技术,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思路、新理念,牢牢把这门精湛的技术把掌握在自己手上。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张洪兵从一个建档立卡脱贫户摇身一变成为新时代“新农人”的历程再次诠释了”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这一道理。在交谈中,张洪兵深情的发出感慨:“感谢共产党,感谢各级政府,没有好政策,没有大家的帮助,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当然,我们知道,这也和他自己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目前,张洪兵家新建的小洋楼已拔地而起,取代了曾经破旧彩钢瓦的房屋,这在牧场村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小洋楼已全部建好,进入装修阶段,他们一家也即将乔迁新居,而等待他家的会是更加甜蜜的幸福生活。在未来,希望他继续砥砺前行,以葡萄为纽带,编织出乡村振兴的幸福图景,让甜蜜生活在葡香中无限蔓延。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宾川县金牛镇金甸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坚守初心,履职担当,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用实际行动助农帮销,用心用情做好群众的“服务队”、“销售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想方设法增加村民收入,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下步工作中,金甸村将结合宾川实际,紧扣“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定位,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抓牢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抓实产业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实乡村振兴示范建设,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培养出更多象张洪兵一样的致富“黑马”,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
·END·
图文/解洪宁钱红东李云辉
编辑责编/李蓉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张进
杜绝虚假报道欢迎社会监督
联系地址: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金牛镇炮台小区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3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54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