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化工行业整体利润下降31.2%,其中农药利润同比下降却高达60%。”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钟华在3月10日-11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农药行业市场和销售大会上表示。
李钟华表示,2023年,我国农药行业承受着多方面的下行压力。全球农化市场库存持续高企,需求疲软。加之国内供给端规模化产能的增量释放,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间内卷严重。
在此行业背景下,2023年全国农药产量下滑。
根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3年全国累计生产农药原药(折百)184.90万吨,同比减少2.19%,其中除杀虫剂产量略有增长外,除草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量均有所下滑,特到是大宗除草剂产品产量的下滑导致了农药产量的总体下滑。
“2023年中国农药全年出口数量同比依旧上升,可以看出全球对于农药的刚性需求依旧,且市场整体需求并不清淡且依旧处于温和增长趋势。目前出口的平均单价居于历史低位,说明供给端受困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而依旧处于持续磨底阶段。”润丰股份表示。
海利尔药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葛家成近期在一次专访中表示,“原药价格下跌主要原因一是因一些国家和客户在需求端上有所降低,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供需上产能严重过剩所致。”葛家成说。
不过,即使市场需求好转,农药行业也无法避免由于产能过剩带来的激烈竞争。
“目前几乎所有农药原药品种的产能都严重过剩,除非有真正的跨越性的技术突破,原药生产商在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都将遭遇内卷。”润丰股份表示。
针对农药行业的产能过剩,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提出禁止新建草铵膦、烯草酮、吡虫啉等农药项目。
除了行业过剩带来的企业退出外,转基因技术的推广也会加速农药行业的结构性转变。
陶波认为,目前2000多家除草剂厂家数量,将会快速下降到500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