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12月1日,以“生存·跨越”为主题的“2024商用车后市场年度大会”在上海颖奕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开。年度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有限公司与商用车服务网联合主办。
年度大会作为国内商用车后市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宴,整个会期汇聚了来自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电动汽车百人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的行业领导,罗兰贝格、运联智库等研究机构的专家老师,解放、陕汽、潍柴、玉柴等整车发动机企业,跨国零部件企业及国内骨干零部件企业,各地经销商、维修连锁企业、物流大车队、新服务企业和各地汽配商会、汽配城、行业媒体等商用车后市场全产业链近千名嘉宾代表。
发布预测,为企业谋篇布局提供参考: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先生表示,未来在出口与国际化、新能源市场、燃气车市场充满机遇。但徐主任也强调,这三个机遇摆在眼前,抓住哪个都不容易,对此与会专家也深有感触。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先生综合各车型的市场规模、新能源发展潜力等因素分析,预计2030年中重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30%,微轻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60%,大中型客车新能源渗透率达55%。由此可见,各车型发展不均衡,公共领域明显优于货运领域。高污染重排放的中重型货车是未来新能源化的重点难点。中汽中心中汽政研国际化研究部高级总监沈庆先生表示我国汽车产品出口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同时也强调,针对出口市场一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协同合作,共建汽车产业新生态;二要合理开展海外投资,防止海外扎堆;三要发挥智库作用,共享研究成果,共筑汽车产业新未来。
协同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使用市场,也拥有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后市场,目前后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业链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未来发展之路。相较于国内后市场,欧美市场的模式相对成熟。从整车企业角度讲,罗兰贝格副合伙人林运先生表示世界一流整车企业在后市场的收入占比在集团业务中可达20%至30%以上,并通过后市场解决方案业务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内的持续营收。国内头部整车企业后市场收入平均小于整体收入10%,且营收以配件销售为主;
相较之下,商用车新势力更加看重非整车销售业务的潜力,以吉利为例收入比重已超15%。与此同时,原厂配件保外业务普遍面临的推广难题下,除融合至自身TCO托管服务外,利用第二品牌件填补细分市场成为主机厂的重要破局思路。对此,国内整车企业也在积极推进,一汽解放后市场公司销售部副部长张行先生表示解放后市场公司被集团定位为利润中心,将聚焦保外备品、金融保险、二手车、生态产品四赛道开展业务布局,其核心是保外备品。由此可见,未来售后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化加速、国六重卡保有量持续增长、车队集约化组织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后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变革,后市场产业链各方也在积极应对行业变化。如广东奥克莱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邵双喜表示目前改装后市场及主机配套带外挂空调市场持续增量,未来6年复合年增长率为6.4%。江苏艾德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秀峰表示,国六后处理系统的车用尿素消耗量约为柴油使用量的6%~8%,这些细分市场,近两年蓬勃发展,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然而,细分市场的机会如整车市场一样,需要产业链协同创新,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发展。
邦邦汽服副总经理张立伟先生提到邦邦汽服构建了“共建标准、共建能力、共同成长、共享收益”汽配新质生产力。浙江博胜总经理陈小宏先生表示,当今市场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麦卡斯董事长马耀辉先生亦表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转变角色定位,打造产业联盟,重构竞争壁垒。纵观各行各业,企业的战略布局,只有顺应了市场发展趋势,才能立足未来,商用车后市场产业链企业也不例外,产业需要协同才能真正的创新。除此之外,随着智能化、数字化在行业的应用,后市场也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大机遇,如汽配云推出的AI机器人为行业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聚焦细分市场,精准定位共谋未来:
今年的商用车后市场,大家普遍的认知是市场太卷了,许多企业面临压力,但有些企业却能逆势增长,正是因为他们坚持聚焦和细分。年度大会也聚焦细分市场展开了四场平行分论坛聚焦细分市场。
市场很卷,未来也许很难,但我们不妨换个思路看市场,商用车服务网高级顾问赵艺林老师强调“卷要卷出价值,大家不妨把卷当作一个哲学来问题来看,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明天会更美好”。我们期待2025年继续与行业同仁携手,共同探索企业发展之道,共创行业发展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