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农产品向大众化发展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不再局限于吃得饱,更追求吃得健康,对农产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有机农产品需求量逐渐上升。现在我国推行的有机农业沿用国际通用的有机农业定义,指在作物种植、畜禽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施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化学物质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有机农产品向好发展尚需补齐短板

随着经济的增长,国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我国的有机产品市场生机勃勃,有机农地面积和有机食品零售额持续增长。如今,我国有机农地面积世界排名第三,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有机市场。

国家布局,发展趋势走好

消费者需求转变,市场前景巨大

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

国内有机农产品销售渠道中,卖场主要被几个国际零售集团垄断,这些传统连锁超市在与供货商谈判时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它们对供应商商品的价格、品质以及供货能力等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本土的有机食品企业大多为新兴小企业或者是零散有机生产基地,无法承担有机认证的高昂费用且无法持续性量化供货。这些缺陷让很多中国本土的有机农产品无法入驻大型连锁超市。

除此之外,有机零售专卖店售卖产品主要为国外有机农产品,或者有超高的资质要求。传统销售渠道的“厂家—总经销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经典销售模式中,价格体系不透明,多层次的销售渠道网络进一步瓜分了利润。

近几年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线上销售减少运营成本和库存压力,然而也存在有机农产品真伪难辨的问题。同时,部分有机农业生产者在进行产品生产与销售时,过多地消费“情怀”,忽视了对推广销售模式的创新。在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时,既要有“情怀”,也要有技术手段和市场手段,这才是真正有利于有机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

生产端短板问题突出,阻碍有机农业发展

多角度拓宽有机农业发展道路

笔者根据团队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长治市沁源县等地进行有机农业技术服务的工作基础,认为目前有机农业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建设工作。

通过村庄发展有机合作社

建立有机农业技术体系及技术规程

种养结合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研究重点。现代农业养殖环节和种植环节分离,从土地到餐桌过程中造成大量的废弃物污染环境,通过微生物工程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使养分返还到种植环节和养殖环节,实现有机循环。以农用酵素为例,农用酵素富含多种有益微生物及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中国农业大学全域有机农业协作组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农用酵素“酸菌协同”长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工作机制,研究表明农用酵素可显著提高堆肥质量,提高中药材、蔬菜、水稻的质量和产量。

创建“1+3+1”县域有机肥生产技术体系

土壤健康、土质肥沃是有机农业建设的核心。课题组针对目前有机肥市场瓶颈问题,创新研究建立“1+3+1”县域有机肥生产体系,即一个微生物工厂,县、乡、村三级有机肥生产和一体化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中国农业大学提供技术支撑建立“微生物工厂”,为乡镇与村肥料中心提供微生物菌种和有机肥制作技术,结合大型养殖企业建立乡级有机肥生产运营中心。就地变废为宝,生产有机肥,降低生产成本。穿插形成“资源中心+农户”的模式,农民提供废弃物,换回有机肥。以资源转化技术为抓手,联合志同道合的企业、乡镇政府、有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构建区域性全域循环模式,将废弃资源生物转化为生物肥料,保障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创建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相统一的有机农业新体系。

高校技术支撑构建城乡互助产销模式

当下,消费者对有机农产品认识的不足,降低了对有机农产品的信任,有机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也因此缩减,造成有机农业生产者利润低,行业低迷。市场需要具有专业农业知识团队运营的销售平台,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化,同时保证农产品质量。校县合作既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有机农产品的追求,又能确保有机农业生产者的合理利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校县合作将县域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农产品和城市小区消费者进行渠道对接,将高质量有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中间环节成本,降低有机农产品价格,提高有机农业生产者利润。同时开展有机知识科普讲座、公众号宣传等工作,填补消费者的有机知识空白,加强消费者自身对有机农产品的辨别能力。

通过高校提供科技支撑,县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平台,建立肥料—土壤—有机种植养殖的循环生态链科研示范基地,能够促进县域资源循环利用建立,实现乡村生产合作社和城市社区消费合作社的直接对接,减少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形成新型低本高质有机农业产销体系。满足居民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打破生产者与消费者间缺乏信任的局面,形成双面共赢的典型模式,链接更多的乡村和小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走好有机农业“最后一公里”。

THE END
1.农产品有哪些行业农产品有哪些行业为您找到:中国农产品行业发展前景,以下信息要了解!,中国农产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以下信息要了解!,# 农产品深加工有哪些行业?揭示创业新蓝海与无限商机,正新鸡排费用:10-30万,怀秋全国门店数量:<10家,https://jiameng.baidu.com/searchContentList?query=%E5%86%9C%E4%BA%A7%E5%93%81%E6%9C%89%E5%93%AA%E4%BA%9B%E8%A1%8C%E4%B8%9A&from=search
2.农产品发展的六大趋势“定制农业”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载体,用会员制拓展用户,是一项顺应新需求的农业模式。它的卖点并不只有农产品,还可吸引城里人前来体验、观光、消费,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乡村振兴。 其核心点包括:1、城市消费者成为中小农业企业会员;2、中小农业企业按照约定生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yNzIxODEzNQ==&mid=2247549539&idx=4&sn=1042e699d283194eff638279ea6f166e&chksm=c38d025177067797d1a9cd42d6c5337135bfcfa12c984e8a5e567f1c9c2d4d4ba3b700acc441&scene=27
3.2024文章还展望了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提出需关注政策动态与法规变化,以应对潜在风险和挑战。 第一章中国有机农产品行业概述 一、有机农产品的定义与特点 在当今全球食品市场日益关注健康与可持续性的背景下,有机农产品以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显著的优势,逐渐成为消费者青睐的选择。有机农产品,作为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0/5222323321011331.shtm
4.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精选9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担忧,决定着食品的消费和国际农业贸易的发展,加入WTO后,实施农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将成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农产品化学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国际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sqcqdwm.html
5.2024年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分析:全球生物有机肥市场容量为1140.71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关注,生物有机肥市场前景分析指出,生物有机肥作为环保型肥料,其市场需求自然增加。 有机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这带动了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和销售。 https://stock.10jqka.com.cn/20240926/c661993142.shtml
6.农业前景分析范文6篇(全文)近年的并购市场出现不少行业外企业通过并购进行“跨界”投资的案例。除了与实业家个人的产业抱负有关之外,资本巨头的高调入局也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分散资产风险以及储备长期的利润增长点有关。 网址: 国内农产品价值与附加值的深度挖掘和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也为PE/VC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平台,特别是在诸如高端食品消费市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195gays.html
7.农贸市场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市场前景与风险防控策略深度解读一、市场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农贸市场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主要是因为其新鲜、绿色、优质的农副产品,特别是有机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农贸市场还提供了当季新鲜水果、蔬菜、肉禽蛋类、水产及熟食等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 行业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营养和食品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因此有机农产品https://www.jianshu.com/p/c627828209e9
8.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2022年有机蔬菜市场前景良好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有机蔬菜价格达到同品种普通蔬菜的3-5倍,2022年我国有机蔬菜购买习惯还未养成。未来有机蔬菜对流通环节要求更高,采用直供的方式有利于解决传统流通领域的弊端,更好地保障产品品质,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因而逐渐成为有机蔬菜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以下对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分析。 https://blog.csdn.net/Baogaowang0125/article/details/125628582
9.2024至2030年中国有机肥行业市澈争态势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docx2024至2030年中国有机肥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摘要 2 第一章 有机肥行业市场概述 3 一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3 二 主要产品类型及分布 3 三 市场需求分析 4 第二章 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4 一 竞争格局概述 4 二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810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