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涉农产值趋势及分布现状简析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1.从长期趋势来看,2010~2023年间,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如上几类涉农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态势。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长了1.60%、2.03%、1.56%、3.12%、2.72%、4.19%,“牧业总产值”同比则下降了4.15%——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河北、内蒙古、广东、福建、甘肃、山西、宁夏、西藏、上海”9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较2022年有所增长。

2.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来看,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河南、广东、湖北、湖南、河北、广西、安徽、辽宁、江西、宁夏、天津”12个省域均表现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四川、云南、黑龙江、新疆、贵州、陕西、内蒙古、重庆、吉林、甘肃、山西”1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江苏、浙江、海南、福建、上海”5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渔业>牧业>林业”;“青海、西藏”2个省域表现为“牧业>农业>林业>渔业”;只有“北京”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3.从产值分布来看,各省域产值规模两级分化明显。在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以上为“农业总产值”、25%左右为“牧业总产值”的大背景下,“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农业(种植业)与牧业协同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常年稳居全国前3位,产值规模合计均占全国的1/5以上;2023年,“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了0.99%、8.34%、7.50%——对全国“牧业总产值”的下降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的放缓影响相对较大。受资源禀赋、收获周期等综合因素影响,“林业总产值”则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福建”;“渔业总产值”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湖北”。

前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持续正增长——2023年同比增幅在1.56%~4.19%之间不等,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9万亿元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牧业总产值”则波动明显、整体呈先增后降趋势,2023年同比下降了4.15%。

从分布来看,全国主要涉农产值Top3省域整体集中在“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此外,“广东省”得益于渔业与林业生产优势——常年位列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Top3;“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林业总产值”第2~3位,其余年度常年位列全国前5位;“江苏省”常年位列全国“渔业总产值”前3位。

图表1:全国主要涉农产值最新数据及Top3省域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等数据对全国涉农产值趋势及分布现状进行简析,为从事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特别说明:本文分析数据地域范围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农业统计范围包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农、林、牧、渔场;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矿企业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不包括军马场及农业科研机构。

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业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价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统计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用产品产量乘以生产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一般采用两种价格——现行价格和可比价格。

可比价格: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的农产品不变价格。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不变价格改变为可比价格。

农业总产值:包括本期收获的粮食、油料、棉花、生麻、糖料、烟草、蔬菜、瓜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盆景园艺作物、药材等农作物的产值。

林业总产值:包括育种育苗、造林、森林抚育、木材采伐、竹材采伐以及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等林业产品和活动的产值。

牧业总产值:包括年内出栏的猪、牛、羊、马、驴、骡等主要牲畜、出笼的鸡、鸭、鹅等家禽、蛋、奶、毛绒、狩猎和捕捉动物等畜牧产品的产值。

渔业总产值:包括捕捞的天然海水产品和海水养殖的水生动物、捕捞的天然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等水产品的产值。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包括种子种苗培育、畜牧良种繁殖、鱼苗及鱼种场活动、农业机械活动、灌溉活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活动、畜禽粪污处理活动、农产品初加工活动等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产值。

1.第一产业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2年以来,除1957年、1959年、1960年、1976年、1977年、1999年外,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呈正增长态势,到2023年已连增24年。

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89755.2亿元、944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10.1亿元、1880.2亿元,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1亿元,约合126.06万亿元)中的比重分别为7.12%、7.49%——较2022年所占比重(7.3%、7.65%)分别下降了0.18和0.16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规模与增速虽不占优势,但在全国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表2: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变化趋势

从分布来看,2023年,全国共有“山东省、四川省”2个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在6000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6506.2亿元、6056.6亿元,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加了3.33%、1.53%,在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5%、6.75%。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除“牧业总产值”外,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2018年受猪周期以及非洲猪瘟影响、2021和2023年受猪肉价格下跌以及畜产品进口冲击而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其余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但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1.56%)较2022年放缓了4.5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3.12%)较2022年放缓了4.67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2.72%)较2022年放缓了2.1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4.19%)较2022年放缓了2.43个百分点。

图表3: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细分产值变化趋势

2.2.产值结构

2.2.1.全国: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呈现“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的结构。其中,“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25%以上;“渔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10%左右波动;“林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4%左右波动。

图表4:2022~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

2.2.2.分省域:11个省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

结合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产值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辽宁省、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12个省级行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均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四川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吉林省、甘肃省、山西省”1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江苏省、浙江省、海南省、福建省、上海市”5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青海省、西藏自治区”2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牧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只有“北京市”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

图表5:2023年全国以及各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对比(总产值单位:亿元)

2.3.空间分布:山东、河南、四川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稳居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以山东省居首、河南省居第2位,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全国第5位逐渐跃居全国第4位(2011~2017年间)、第3位,2018~2023年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3位。

图表6:2010~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8507.17亿元(约合15.85万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省域仅有“山东省、河南省”两个,具体数据分别为12531.9亿元(约合1.25万亿元)、10304.58亿元(约合1.03万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7.91%、6.5%。

共有“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13个省域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处于5000~10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3~15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3.32%~6.29%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60.69%。

图表7:2022~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共有“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吉林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8个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647.66亿元、225.73亿元、30.09亿元、24.88亿元、89.89亿元、10.18亿元、3.93亿元、15.56亿元,降幅分别为5.91%、3.36%、0.48%、0.59%、2.79%、1.95%、1.44%、5.80%;其余的“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23个省域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48%~14.9%之间不等,增量在9.39~401.19亿元之间不等,其中,“湖南省”增幅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青海省”增量相对最小、“山东省”增量相对最大。

THE END
1.未来1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这份展望报告收藏好→4月20日-21日,由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办,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农学会、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等协办的2024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北京召开。 https://nync.ln.gov.cn/nync/index/nyyw/nyxw/nyyw/2024042214514613944/
2.2023年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现代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目前,我国农业机械拥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农用搬运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机械、水产机械、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设备、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动力机械等十多个种类的几千种产品,越来越多薄弱环节的装备和技术进入市场。 https://zk.hnbemc.edu.cn/channel/2049/2024/0225/detail-60338.html
3.中国现代农业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2年将达7.5万亿元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农业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农业产业的市场规模。现在,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预计2018年将达到5.5万亿元,同比增长7.3%,到2022年预计将达到7.5万亿元,同比增长7.0%。 http://www.xm8168.com/h-nd-249146.html
4.中国农业和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中国农业和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农业和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博研咨询&市场调研在线网 https://wenku.baidu.com/view/1819c0835b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03.html
5.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展望期内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837万吨缓慢缩减至823.7万吨,减少1.6%;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预计到2024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208万吨,比2014年下降14.8%;棉花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棉花价格将与国际市场基本http://journal.crnews.net/nybgb/gg/910033_20150421093900.html
6.央行:运用利率等多种工具管理通胀预期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围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一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交替使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和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促进经济平稳https://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44,20110503133629017.html
7.虾中印钞机!官方报告:中国去年小龙虾总产值1466亿产量世界第一全国小龙虾市场批发价格走势图 以下为《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全文: 一、产业规模 1.养殖面积和产量 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7_06_13_413065_s.shtml
8.张慧鹏:中国农业是如何走上石油化工道路的?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却面临巨大的体制障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模式破坏了农业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无法体现生态农业的公共性。相反,以去集体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自发地引导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从生态模式向石油化工模式的大转型,由此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6/10/372104.html
9.中国农业科技三大领域下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图1 中国农业科技历年潜在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前瞻网、增量研究院 根据产业调研网的统计,在我国农业科技行业中,主要以育种、育苗技术企业居多,占整个行业企业的32%左右,企业较多,竞争非常激烈;其次是以化肥、饲料企业,占整个行业企业的16.8%左右,竞争也较为激烈,而农业机械企业占整个行业的10.7%,节水灌溉企业占整个行https://www.yicai.com/news/101213024.html
10.2023年全球及中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农业机械化水平海外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起步时间较早,主要通过政策补贴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全球农业机械化进程逐渐加快,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呈现震荡态势,2017-2018年呈现上涨态势,2019-2020年呈现下降态势,2021年开始回暖,全球农业机械市场规模为1306亿美元,同比2020年上涨1.24%https://www.360doc.cn/mip/1112567941.html
11.四川三农新闻网好消息总在不经意间传来,赵礼荣所在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也迎来了蜕变。“ 去年开始,我们采取‘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经营模式,不仅种植规模变大了,蔬菜品质也提升了。”赵礼荣介绍,目前,该专合社主要种植辣椒、番茄、黄瓜等蔬菜,产品远销川陕甘农贸市场及超市,除去成本,年收入超40万元。夏季正是时令蔬菜销售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9.html?page=84
12.前三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国内需求、优化经济结构,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生产需求平稳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民生保障扎实有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9月份多数生产需求指标好转,市场预期改善,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2/270490.html
13.2022报告深入剖析了中国农业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农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融合农业与旅游,对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指出,中国农业旅游在旅游资源开发、服务水平、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未来将朝着更专业化、多元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报告列举了国内外农https://blog.csdn.net/m0_59092234/article/details/123499171
14.2023年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回顾与2024年展望农业农村部肉牛产业监测预警工作组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份,肉牛养殖户数同比下降1.8%,肉牛养殖规模场数量同比增长3.8%,肉牛养殖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受牛价下跌影响,12月末肉牛存栏量同比下降2.1%,能繁母牛存栏量同比下降1.9%;能繁母牛存栏比重为44.9%,较上年略增0.1个百分点。2023年新生犊牛数同比下降https://cattle.caaa.cn/html/cattle_hd/cattle_hybg/2024/0326/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