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上海市民政局今日公布了上海百岁寿星最新数据。截至今年9月30日,上海有3689位百岁老人,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现年112岁的吴志成(女)是目前上海最高寿的长者,与111岁的杨龙生分别为上海最高寿的女寿星、男寿星。
重
阳
传
统
浓浓敬老情
九
节
陪伴是最长情的浪漫。今年的百岁寿星榜首现7对百岁夫妻。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相濡以沫,在最好的时代里安享晚年,朝暮相守百岁无忧。
2022年上海百岁寿星榜
上海十大女寿星
1.吴志成(112岁,静安区江宁路街道)
2.倪秀英(111岁,静安区江宁路街道)
3.姚凤珍(110岁,闵行区七宝镇)
4.金福珍(109岁,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
5.余宝珍(109岁,奉贤区金汇镇)
6.姚雪娟(109岁,松江区九亭镇)
7.王雪华(108岁,徐汇区湖南路街道)
8.王珠英(108岁,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
9.王品娟(108岁,松江区新桥镇)
10.周桂莲(108岁,浦东新区川沙新镇)
注:吴志成已6次入寿星榜。
上海十大男寿星
1.杨龙生(111岁,浦东新区老港镇)
2.施平(109岁,徐汇区湖南路街道)
3.甄建尧(108岁,闵行区莘庄镇)
4.王汝庄(108岁,静安区宝山路街道)
5.叶鸣(107岁,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
6.杨启超(107岁,浦东新区川沙新镇)
7.朱志友(106岁,黄浦区打浦桥街道)
8.施俊烈(106岁,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
9.陈月舟(106岁,浦东新区书院镇)
10.徐锡麟(106岁,普陀区长征镇)
注:杨龙生已6次入寿星榜。
上海百岁夫妻
1.朱祖钢(男,102岁)和郑逸珠(女,103岁),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
2.黄四林(男,102岁)和庄仁珠(女,101岁),奉贤区四团镇
3.郑武烈(男,101岁)和薛智君(女,101岁),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
4.沈炳章(男,100岁)和周健行(女,103岁),青浦区朱家角镇
5.苏浩渊(男,100岁)和黄彩英(女,101岁),宝山区月浦镇
6.吴清萍(男,100岁)和周慧群(女,101岁),浦东新区祝桥镇
7.白伯桢(男,103岁)和金文倩(女,100岁),长宁区天山路街道
注:朱祖刚和郑逸珠夫妻已3次入榜,黄四林和庄仁珠、郑武烈和薛智君两对夫妻已2次入榜。
2022年上海百岁老人信息
(截至2022年9月30日)
上下滑动查看↓
性别构成
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689人。
性别构成:男性占25.86%、女性占74.14%。
年龄构成
100-105岁占97.8%、106-110岁占2.1%、111岁及以上占0.1%。
全市各区情况
各区分布:浦东新区、徐汇区、静安区、黄浦区、虹口区的百岁老人数位列全市前五,分别为758人、322人、320人、315人、269人,五个区的百岁老人数占全市的53.78%。
街镇分布情况
百岁老人数位列全市前十的街镇,依次为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虹口区北外滩街道、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徐汇区枫林路街道、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虹口区曲阳路街道、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浦东新区三林镇、徐汇区湖南路街道、黄浦区外滩街道。其中,虹口区、黄浦区各有3个街道,徐汇区有2个街道,静安区、浦东新区各有1个街镇。
99岁“准百岁寿星”共有2589人。
上海百岁老人历年数量变化情况
上海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根据长寿地区的代表性指标,即每10万人中有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7人,上海2010年首次达到该指标,2021年该指标已达23.5人。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数据,上海百岁老人数量:
1953年,上海仅有1名百岁老人
2004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500人
2011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1000人
2014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1500人
2017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2000人
2018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2500人
2020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3000人
2021年,百岁老人数量突破3500人
自1953年起,上海百岁老人人数从1人到1000人,用时58年;从1000人到2000人,用时6年;从2000人到3000人,用时仅3年。
2000年到2021年,上海百岁老年人口增加了10.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2.3%。
2000年到2021年,男性百岁老人平均增长率高于女性,但绝对人数还是低于女性。即男性百岁老人增长了827人,年平均增长率15.52%,女性百岁老人增长了2376人,年平均增长率11.59%。
目前
上海老人可以享受这些福利
一起来看看吧
养老服务
1.居家上门服务:由养老护理员上门提供助餐、助洁、助行、生活护理等服务。
2.社区日托服务:
3.社区全托服务:因家人照顾难或短期无人照顾,老年人可就近到长者照护之家接受24小时的短期住养和专业照护服务。
4.养老院照护服务: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接受长期、专业照护服务。
获取渠道
养老补贴
2.养老服务补贴:本市户籍低保、低收入等经济困难老年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养老服务补贴,用于支付养老服务。(注意:养老服务补贴不是现金,而是以卡券形式发放的。)
就近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老年综合津贴
按不同年龄段享受不同的老年综合津贴:
■65-69岁,每人每月75元
■70-79岁,每人每月150元
■80-89岁,每人每月180元
■90-99岁,每人每月350元
■100岁及以上,每人每月600元
百岁寿星“礼包”:寿星生日时能收到“百岁寿星牌”,以及鲜花、蛋糕和慰问金。
可就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老年综合津贴,并办理“上海市敬老卡”。
粮油帮困
对低保家庭中年满70岁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帮困粮油卡,60-69岁老年人享受帮困粮油券。
可就近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申请。
健康检查
1.老年人免费体检:适用于65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
2.老年人23价肺炎疫苗接种:适用于本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
■老年人定期健康检查可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可咨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部分二级医院设立的肺炎疫苗接种门诊。
适老化改造
进入补贴范围内的适老化改造服务与产品,按玄关、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阳台、过道七大生活场景进行分类,共计60余项产品与服务供选择,涉及到老年人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个性化需求。
老年家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定制化改造,把全屋或部分空间适老翻新。
3.居委登记申请,居民可尽量选择线上申请,若确有部分老年人无法自助申请,可由居委进行申请登记,定期提交给平台统一进行录入。
安装烟感报警器
上海部分区、镇为60岁以上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报警器。
可咨询所在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
康复辅具租赁
上海“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项目,全市16个区的70个街镇被列为首期试点单位。
试点期间,上海户籍60周岁至74周岁低保、低收入老年人,75周岁(含)以上老年人,租赁《上海市2019年社区康复辅具租赁产品目录》中的产品,可以申请租赁服务补贴,补贴金额为辅具租赁服务价格的50%,每人每年补贴上限为3000元。
列入上海首期康复辅具社区租赁试点的产品有45种,包括矫形器、家具及其配件、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个人医疗辅助器具等。
上海首期70个康复辅具社区租赁点,多数设在试点街镇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有一部分在养老机构或服务残障人士的辅具适配中心,老年人、残障人士、伤病人士均可前往现场体验或办理租赁,跨区域租赁亦可。
景点免费
自2022年9月1日起——
为让老人吃得实惠开心
上海这些社区食堂很“拼”
民以食为天。这几年越来越多“长者食堂”出现在街头巷尾,它们是申城为老服务不断丰富的缩影。经历过疫情冲击这些食堂现在可好?居民食客对它们评价如何?时值重阳节,记者近日走访了其中几家,一探现状。
十一假期的早晨8点,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正是睡懒觉的时候,而位于安顺路的天山街道社区食堂却已“翻了几拨台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早无论是堂食区还是外带窗口的客流都往来不断,老年人最多,也有年轻白领和来聚餐的小家庭,整体热闹有序。早餐选项从2元的白粥、3元的肉包、4元的豆花到22元的虾仁馄饨、23元的红烧大肠面……品种多样丰俭由人。持有敬老卡的居民可再打九折,还能免费获赠一份豆浆。
到了中午这里除了堂食也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一大荤一小荤两素一汤组成的套餐含送费的总价为23元,由专门店员在11点半送达提前登记订餐的居民家中。目前周边有20多户居民包月订餐,而随着未来居民区助餐点开放,批量送餐到点的服务还将进一步拓展。
在孔然看来,店里人手虽不算多但“宁缺毋滥”。“为老人服务一定要是尽责尽心的人,我宁愿工资开高些来保证优秀稳定的人才队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居民认可。”
曹杨路上的武宁片区社区食堂长假期间同样人气不错。82岁的崔伯伯家住附近的曹杨二村,第一次跟着邻居前来尝试,他选了一份“两荤一素一汤”套餐共花费18元。“口味满意的,价钱也不贵,我家走过来十多分钟,正好跟邻居一起兜兜玩玩,以后可以常来!”
73岁的汤先生是这里的常客,周一到周日每天都至少有一顿饭在这家食堂吃。他告诉记者,这片附近已有至少三家社区食堂,有的主做堂食有的专做送餐,有开在居民区内的也有像这样在地铁站附近的,各有特色,让他们选择不少。
△崔伯伯对18元能在家门口吃到这样一份套餐挺满意
武宁片区社区食堂主要有套餐和点心两部分。套餐分为18、21、25元三档,二十几种点心单价在1.3元-4.5元之间。持敬老卡的居民消费每顿如满15元还能减3元。
这家食堂的负责人周良同时还经营着另一家社会餐馆,他介绍说疫情封控期间一度是自己最艰难的时候,要维持这批员工的租房、生活费和交金都成难题。好在如今居民纷纷支持,这里已逐步恢复客流,日均用餐流量接近千人次。记者注意到,响应防疫要求这间食堂内的座椅目前都只放了单面,所有食客都朝向一面用餐,避免面对面增加风险。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腾挪一间社区食堂,既健康美味又实惠,让老年人喜欢吃、方便去,同时不扰民……要平衡好这一切并非易事。九江路上的外滩社区长者食堂就嵌在弄堂中,楼上便是居民家。
为不影响居民早晚休息,这间食堂每天仅中午时段营业,周边不少老人每天都会来外带或堂食。上午11点不到,食堂门口便开始排起队。这里每天提供几十样菜,还专设“清淡菜专区”“少盐少糖菜专区”“无糖菜专区”等窗口给老年人提供健康选择。菜品单价从4元到20元不等,60岁以上享85折优惠。
今年是上海连续第四年将“新建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作为政府年度实事项目。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介绍,截至去年底,申城已累计建成283家社区长者食堂和1150家集中用餐的老年助餐点。未来,期待更多的上海老年人能够不出社区甚至不出家门享受到美好又实惠的助餐服务。
△天平街道的网红邻里餐厅,位于乌鲁木齐路上的一处邬达克花园洋房中。凭敬老卡优先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