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中国手机市场累积出货量为4.52亿部,比2013年的5.79亿部下降21.9%。2014年我国手机行业发展情况及2015年发展趋势分析详情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产量保持平稳增长
2014年,我国手机整体产量达到16.3亿部,同比增长6.8%。从产量增速走势来看,除年初受节日因素影响增幅较小外,3月后增速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进入下半年,增速逐月下降。
图12014年我国手机累计产量情况
图22014年我国手机累计出口额情况
(三)效益规模稳步提升
2014年,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9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9.7个百分点。从投资增速来看,呈V型走势,二季度增长较为缓慢。从投资领域来看,投资重点集中在设计和软件开发等环节。
图42014年我国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投资完成情况
二、运行特点
(一)产量增速明显放缓,4G手机出货量持续扩大,智能手机占比进一步提升
2014年是4G正式商用的第一年,也是国内手机向4G转型的重要一年。全年生产手机16.3亿部,同比增长6.8%,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速回落16.4个百分点。手机产量增速放缓显示出我国手机市场正在趋于饱和状态,预示着多年来手机行业的规模快速扩张道路已接近尾声,转型升级、开辟海外市场空间及新兴融合需求空间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同时,国内市场手机整体出货量有所下降,但4G手机爆发式增长势不可挡。全年手机出货量为4.52亿部,同比下降22%。但同时4G手机出货量在持续扩大。从9月份开始,4G出货量超过50%。全年4G手机出货量为1.71亿部,占比为37.8%。
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89亿部,同比下降8.2%,市场占有率为86%,比去年提高12.9个百分点。
(二)跨界合作趋势进一步增强
(三)国内企业纷纷创建子品牌
2014年我国手机企业创立了大批新的子品牌,知名手机厂商创立的子品牌接近两位数。这显示出三个方面的趋势,一个是传统厂商向电商化发展,另一个原有小众品牌增加产品线的厚度,再一个就是从代工转向品牌之路。总体而言,2014年的手机市场可谓是百花齐放,但也预示着2015年行业将会有一轮新的洗牌过程,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谨慎应对国产品牌份额提升
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中,前十位中有6家是中国品牌。由此可见,国产手机品牌在全球手机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4G时代,国内品牌手机已经对国际大品牌手机造成了很大冲击,如酷派挤掉三星成为4G市场份额第一名,华为中兴联想以及oppo发力4G,将对苹果三星索尼等国际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冲击。国内品牌通过走出去战略,内外结合,将有可能彻底改变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而三星、苹果、LG、HTC等国际传统品牌仍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国产品牌在份额提升的同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培育,稳扎稳打,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超越国外品牌。
(二)测试与售后环节重视力度不够
智能手机快速发展,手机功能趋于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质量问题进一步凸显。手机频频出现死机、黑屏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厂商对于产品测试环节不够重视。研发能力较弱的厂商,测试人员测试能力偏弱或责任心不够,可能会降低测试用例的数量,压缩研发周期。从售后服务环节来看,许多手机维修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维修资质,管理水平、服务理念、维修质量等方面的严重不足,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表现出了极端的不信任。形成了消费者不满,“三包”不管,问题难解决的尴尬局面。生产企业重生产,轻测试,缺服务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国产品牌手机的健康发展。
(三)行业效益水平有待提高
四、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电信运营商陆续投入LTE商用网络业务,引领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穿戴式装置等智能终端的市场蓬勃发展。据研究机构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型手机出货量将达14.67亿部,年增14.79%,其中新兴市场为主要成长动力。随着智能手机快速低价化,2015年成长最快速的地区为印度、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2015年高阶手机市场成长空间将持续缩小,600美元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占整体智能手机18%,而300美元以下智能机出货量占比将达到37%,智能型手机朝低价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