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货“借网”变现如何打通堵点?

果农在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直播现场打包新采摘的葡萄。

百名驻村第一书记投身直播带货;头部电商平台下沉县城;“新农人”探索农村电商新蓝海……近期,记者深入内蒙古、山西、江西等地农村调研发现,电商农货蓬勃发展,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乡村振兴内驱力正被激活、释放。

但与此同时,农村电商也面临平台过度抽成、人才不足、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平台抽成动辄达三成,电商直播“贴钱赚吆喝”;培养6000多名电商人才,留在本地发展的不足百人;快递费比产品贵,部分农村地区物流存短板……业内人士建议,应进一步规范电商市场环境、完善基层电商产业生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农货“触网”链上大市场

挖潜乡土资源,依托新型平台,转变发展理念,各地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电商产品脱颖而出,昔日“不包邮”的草原牧家、发展滞后的老区、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悄然“链”上大市场。

“直播间的家人们看一看,这是来自咱们伊金霍洛旗现摘的小酸果,保证不打农药,吃着放心!”果树下,刘宇心正熟练地对着镜头全情投入带货。然而,他既非果农,也非专业主播,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其根沟村驻村第一书记。视线拉远,和刘宇心同时在果园直播的驻村第一书记,不下十几人。伊金霍洛旗组织部副部长杜叶廷介绍说,这是当地打造“网红书记”直播矩阵的一个缩影。

郭蕾的经历,仅是一个缩影。江西省吉安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宋水平说,随着农村电商模式日臻成熟,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农村悄然发生:前些年,农村地区是“农民种什么,电商就卖什么”,容易出现农产品品类庞杂、品质不一、供应不畅等情况;近些年,不少地区的农业经营向“电商要什么,农民就种什么”转变——电商依据消费者需求,倒逼农产品生产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

■“三流”不畅阻碍潜力释放

作为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农村电商,有望成为“土豆变薯片”提升农产品价格的重要手段,但也面临平台过度抽成、电商人才不足、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阻碍乡村电商潜力释放。

山西省平顺县2013年注册淘宝店铺“太行山农家情”土特产店的店主杨亚飞说,他们主要销售党参、小米等本地农产品,以前一天能够有四五百单的销量,现在下滑了近一半,“很多商家为了提升曝光度,不得不竞价买流量”。多位商家介绍,在部分电商平台推流,消费者点击一下商家的商品,即使没有达成交易,商家也要支付1元的“曝光费”。宋水平说,流量下滑,更多商家被迫加入付费“引流”的恶性竞争中,有时候商家一天砸进上千元,也未必能够“泛起水花”。

人才短板也在限制农村电商发展。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掌岗图村的村集体企业车间,奶茶粉、牛肉包、炒米、油炸糕点等被灌装进杯中,一杯杯具有当地特色的奶茶下线。“今年产量有望突破200万杯,设计产能达300万杯,最大的问题是销路。”村党支部书记张子军说,产品线下销售周边区域,因此销量难以提升,本想线上发力,但是组建一支电商团队,包括主播、助播、摄影、运营等人员,一年成本需要150万元,而去年村里企业利润只有170万元,成本太高不敢投入。

多位受访者表示,尽管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政策吸引人才,但县乡地区工作生活环境仍有待提升,人才下沉意愿不强。“有的年轻人宁愿在大城市漂着,也不愿意回乡村发展,认为往‘低处’走了。”江西省瑞金市土八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张伟财说,部分县区费力培养出人才,能力提升后往往流向发达地区,未能服务本地。

除了缺乏人才,部分农村地区也备受物流链和产业链不畅困扰。内蒙古通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孵化师郭宏伟说,受行政区划影响,一些快递常常会多跑路,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发往一河相隔的康巴什区,需要先往呼和浩特市的集散中心转一圈再送回,原本当日达变成了两三日后才能到,限制了本地牛羊瓜果等新鲜农产品外销。

江西省瑞金市商务局干部杨蓉说,虽然当地农特产品种类多,但产品不聚焦、品牌不突出,导致一些产品在电商平台销售时被卡在选品关,产品“上网难”销售就更难。阿里巴巴驻山西平顺县特派员、平顺县县长助理戈新县说,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由于没有打通“土豆到薯片”的通道,一产没有配套产业加工成二产,前期投入大量资源宣发,产品刚刚有点声势,就面临时令性下架的尴尬。

■用好“云”动力助乡村好物“走四方”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各地应进一步规范电商市场环境、完善基层电商产业生态,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戈新县建议,地方政府可通过资金、政策等手段,扶持引入企业、团队,加强对本地农产品的研发、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形象设计。同时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电商+休闲农业”“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杨蓉说,各地应提高农村物流体系现代化水平,降低物流费用,提升配送效率,打通农产品上下行通道。

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张朝辉参考新华网、《经济参考报》等整理

THE END
1.农村小工厂暴利背后的真相与挑战在中国农村,小规模工厂如同一片繁荣的海洋,承载着数以万计的小型企业。这些小工厂通常是由几个人或者几家家庭联合起来,通过自身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开设起了自己的生产线。他们不依赖于大型企业那样的庞大的资本投入,而是凭借着灵活多变、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市场上寻求生存空间。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452775.html
2.再这么搞下去,80%农村家庭可能都要陷入危机了!乡村养老农村老人谁料,技术不过关,小龙虾大批染病死亡;加之周边养殖户扎堆,市场饱和,销售无路,血本无归不说,还背上沉重债务。还有电商这一热门途径,看似能打通农产品销路,可农村网络基建尚不完善,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悬而未决,新鲜果蔬滞留仓库、烂在半路的情况屡见不鲜,让农户的希望化为泡影。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NGLEC705566RSQ.html
3.建材市场调查报告范文8篇(全文)(三)农资市场乱象成因分析 农资市场乱象,反映的是证照不全、超范围经营等,但实质上却反映出农资流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监管主体、责任主体不明确,形成了既有人管又没有人管的状态,虽然农资经营有着特殊性,农资经营户有责,政府部门同样有责。 农资经营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因为农资生产的常年性与销售的季节性,城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wsbpbmmw.html
4.农资市场存在问题(精选十篇)一、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无照或超范围经营行为仍有存在。个别不法商贩利用农村农资批发网点、个体经销户,采取送货上门、走村串户销售等形式贩假、售假,多数为无照经营。由于流动性较大,对于监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个别农资经营主体在没有取得前臵许可的情况下,超范围经营。主要表现在农药、化肥和散装种子经营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6yps23.html
5.市场监管机制能否有效阻止非法营收行为在农业生产中的滥用农村小工厂暴利现象,近年来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经济上,也牵涉到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然而,在追求暴利的过程中,一些企业往往忽视了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导致非法营收行为频发。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市场监管机制是否能有效阻止这些非法活动,并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 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49520.html
6.抢农资网:农资经营进入新零售时代,零售商重新被关注在河南、山东等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大田区乡镇,零售门店的数量多集中在20-30家左右。而像在云南的宾川、陕西的大荔、广西的荔浦县等葡萄、苹果、柑橘等大势作物产区下辖的乡镇都能达到5步一个零售门店的盛况,一家挨一家,最不缺的就是卖农资的,都能让你产生密集恐惧症,经作区的强大市场容量不可小觑。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333237
7.2024年第10期据悉,为落实《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等监管要求,适应评级行业新发展阶段的需要,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 3月8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自律指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评级业务指引》和《评级信息http://www.xmqilian.com/newsinfo/6985812.html
8.新华每日电讯微报纸目前,在潍坊青州,像李有昊、曹群玉这样利用花卉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进行花卉产品销售的个体户和企业有2000余家。为帮助花农和企业更好地发展,青州以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为核心,打造了“十里电商产业带”,吸引了多家电商平台就地设立云仓,带动85%的花卉个体户、合作社、企业开通了花卉直播电商业务,花卉电商从业人员达1万http://mrdx.cn/h5/mrdx/content/20240205/PageArticleIndexLB.htm
9.一代人与土地的羁绊,随着农资店消亡了人间又过了两三年,农资生意基本下放到了个体户里,我爸的生产站彻底没什么生意了,干脆变成仓库出租。与此同时,我家农资店也开始进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想着农民不愿走远路,有不少商家开始下乡来卖肥料,开着车在村里转几圈,大喇叭里不时发出“卖化肥了,卖化肥了”的吆喝。每次听见动静,我总按捺不住要出去瞧一瞧https://www.douban.com/note/847695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