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伴程”马拉松闹剧背后的跑步品牌暗战冠军“保送”风波折射行业乱象新闻频道

北京半程马拉松的“保送”风波,揭露了部分体育鞋服品牌在赛事中的恶性竞争现象。4月14日,2024年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的冲刺阶段,引发网络热议。何杰,特步签约运动员、中国男子马拉松纪录保持者,在最后几百米遭外籍选手超越后,凭借反超夺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籍选手同样身着特步鞋服。这一视频在网络流传后,关于何杰被“保送”的讨论热度不减,部分网友甚至质疑特步“操纵赛事”。

今年3月至4月,中国进入马拉松赛事高峰期,各类赛事超过百场。随着马拉松消费市场的繁荣,体育鞋服品牌在装备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北京半马的争议事件,揭示了行业内部分品牌无视体育精神、缺乏对赛事尊重的恶性竞争行为,遭到业内批评。

在过去的超级马拉松月,各大品牌展开激烈角逐,特步战绩斐然。3月24日,何杰在李宁赞助的无锡马拉松中夺冠并刷新中国男子马拉松纪录,包括他在内的三名特步签约运动员包揽国内男子前三名,特步风头盖过赞助商李宁。同一天的武汉马拉松,国内男子冠军杨定宏同样是特步签约运动员。

据资深跑者、鞋服品牌、赛事服务商等多方反映,随着国内马拉松竞争加剧,“买脚”现象已十分普遍。品牌高度重视跑鞋在大型赛事中的曝光率,从赠送衣物、鞋子到发放奖金,覆盖对象从顶尖跑者扩展至普通跑者。

某体育赛事服务公司创始人透露,马拉松前三名选手所穿鞋款,是品牌市场部向上汇报的重点。高层的重视可能导致执行者不惜代价追求目标。他举例说明,某二线外资品牌曾委托其公司征集赛事跑者,以提升其鞋款在赛事穿着榜单上的表现,但因品牌发展势头和预算不及头部品牌而最终放弃。

另一跑步鞋服品牌创始人表示,国产跑鞋的专业性能已有显著提升,即使不采取“买脚”手段,选择国产品牌的跑者也显著增多。以4月14日的赛事为例,即便何杰未被“保送”,其在国内男子马拉松运动员中的实力仍是有目共睹。然而,国内跑步装备品牌的恶性竞争严重,“买脚”已成为大型赛事中常见的策略。

4月15日,特步深陷北京半马风波,被批在马拉松赛事中行事激进,遭到网友和跑者诟病,甚至被指“涉嫌操纵比赛”。

尽管如此,有赛事服务行业人士认为,特步赞助的马拉松赛事如无其支持,可能难以吸引其他运动品牌赞助。从商业角度而言,特步的市场行为效率低下且资源浪费,但某种程度上扶持了国内跑步市场的发展。

有律师表示,针对公众对比赛结果是否违反《体育法》第五十一条的质疑,北京体育部门应依法启动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依据《体育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四项进行处理。参照央视曝光的李铁足球腐败案查处情况,操纵体育赛事谋取非法利益现象不容忽视,为维护公信力,属地主管部门应及时调查并回应社会关切。

特步自2008年起涉足跑鞋市场,经过十余年深耕,已成为该领域的领军品牌之一。2023年,特步营收增长10.9%至143.46亿元,其中鞋履业务贡献最大,占总营收的57%,较2022年下降3个百分点。

在体育鞋服行业,跑步品类受众广泛,跑步装备为众多品牌贡献了大量收入,跑鞋因而被视为品牌展现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载体。特步是最早聚焦跑步赛道的国内品牌之一,其160X系列在跑圈赢得大批专业跑者青睐,千元级专业跑鞋的成功,标志着特步在专业化转型上取得初步成效。

特步在财报中宣称,其跑鞋在中国内地重点马拉松赛事中,无论是全体参赛者还是破三选手,穿着率均位居国际及国产品牌之首。在最近的2024年厦门马拉松赛中,特步跑鞋在全体及破三选手中的穿着率分别达到41.8%和43.8%。

2023年3月,何杰穿着特步160X系列在无锡马拉松中刷新男子马拉松国家纪录;杨绍辉同样穿着该系列在福冈马拉松上打破中国马拉松纪录。截至2023年底,160X系列已助力83位中国运动员赢得370个马拉松冠军。

特步创始人丁水波在财报中强调160X系列跑鞋的卓越表现和市场认可度,称跑步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力推动了集团业务增长,公司将抓住跑步市场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然而,资本市场似乎并未对特步在跑步赛道的表现给予积极回应。自2023年起,特步市值已下跌近50%。相较于两年前15.87港元的历史高位,截至2024年4月15日午间,特步国际股价仅为4.41港元。

THE END
1.网络电影集体下架:广电出手背后,网大行业迎来泡沫幻灭?网大爆发式的繁荣下,资本逐利、乱象丛生成为广电整改的导火索? 纵观全局,不妨先来梳理一下,网络时代,互联网泛娱乐产业链的迅速发展,网络市场扩展速度令人咋舌,而影视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影视产业发展也一直是秉承着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三高”特点,巨大的资本运作之后既可能是更大数额的收益,也有可能是一场泡沫http://www.audio160.com/news/2016/11/2016_1_40705.htm
2.我国税收改革(精选十篇)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1997年5月和1998年6月先后调整该税税率后,财政部又分别于2001年、2005年、2007年和2008年将印花税税率进行调整,以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 经过30年不懈的改革尝试和努力,我国的税收体制日臻完善,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综合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实施各项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pkhdsg.html
3.和尚都来资本市场“化缘”了,宗教和金融,看上去不太配2017年两会上,十一世班禅曾谈到佛教受到商业化冲击时举例,“有一些假活佛、假僧人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宣讲佛法’,骗取钱财。以上种种乱象虽不能代表佛教主流,却造成了极坏影响。” 2017年11月23日,中国佛教协会官网的会务资讯一栏连发三篇佛教商业化文章。在此之前,佛教商业化的文章讨论数量较稀疏。2016年关于佛https://news.pedaily.cn/201804/430057.shtml
4.明星带货资本热捧的代餐,到底是下一个风口还是智商税?乱象丛生,亟需监管 国内代餐行业百亿市场规模背后,隐藏着不少问题。 比如营养成分单一、营养成分标注不明。中国营养学会曾在《代餐食品》 团体标准中建议,长期食用代餐的人群,每日需最低摄入能量800kcal、蛋白质50g,另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叶酸、钙等19种营养素。 https://www.hntv.tv/ctj/article/1/1324998837802242048
5.资本市场乱象作者: 资本市场乱象 2023-10-06 20:48 八天中秋国庆假期结束,紧接着,连续上7天班。 长假节奏,需要适应,出去玩的,估计没少堵。 再回来上班,还是连着7天,难免劳累。 大家自行调节,清淡饮食、充足休息、适当运动,马上就会进入工作状态。 不过说心里话,大长假集中出行的模式,有必要优化,提高体验,也更利于经济https://xueqiu.com/7595408190/262546569
6.重罚违规治资本市场乱象近年来,证监会通过依法对实际控制人兼任高管的情形采取“双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提高违法成本;积极支持投资者对信息披露违法的上市公司及其股东提起民事赔偿诉讼,加大刑事移送力度。今年上半年,证监系统行政处罚数量、罚没金额和市场禁入人数创新高,行政处罚依法全面从严的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https://news.cri.cn/toutiaopic/9f231066-eb3d-b180-b3d7-8ee417b579be.html
7.对乱象“零容忍”!金融委会议释放促资本市场降发展鲜明信号近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三十六次会议,研究全面落实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工作要求。 这是继金融委会议在今年4月、5月三次密集关注资本市场造假问题后,再次聚焦资本市场乱象治理,释放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和良好生态的鲜明信号。 http://nny.nnnews.net/yaowen/p/3047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