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曾是中国传统的祭月节,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就秋分祭月,故此古时被称为祭月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和春分均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汉代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故称秋分。秋分之日,日照发生变化,太阳黄经180度,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从此时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向南半球转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如果正处在北极或南极点,则能见到太阳在地平线处完美“转圈”的奇景。
中国古代把秋分分为三候,即: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在中国,五天为一候,秋分的三候变化,是自然的渐变过程,也是自然的气象标志。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秋分这天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而不再打雷了,呼应半年前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从鸣响的震惊,回归收声的安静,节气里的物候有来自去。
五天之后,蛰虫坯户。坯字是细土的意思,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人,准备冬眠,这一蛰伏,就要等到来年惊蛰雷动,才又会破土而出。
再过五天,候水始涸。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到了秋分,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东北地区见霜已不足为奇。在南方,则是“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正是赏菊品蟹好时节。从秋分起,大雁开始南飞,候鸟开始迁徙。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秋分时节的连绵阴雨也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是个美好的节气,天气微凉舒适,宜活动,民间自然就多了许多秋分习俗。如竖鸡蛋、秋祭月、吃秋菜、添秋衣、品秋蟹、送秋牛、粘雀子嘴等。2018年国务院同意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秋分祭月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秋分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竖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这一被称之为“中国习俗”的玩艺儿,何以成为“世界游戏”,目前尚难考证。不过其玩法确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送秋牛
所谓“秋牛”,就是一张印着全国农历节气和耕牛图案的红纸,称为“秋牛图”。在秋分这天,能言擅唱的人挨家挨户送秋牛图,每到一家就说一些应景的吉祥话讨赏钱,这种活动也被称为“说秋”。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场上有卖风筝的,多比较小,适宜于小孩子们玩耍,而大多数还是自己糊的,较大,放时还要相互竞争看哪个的放得高。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中医学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作准备。
秋分正是秋三月的中间时节,是阴阳之气较为平均的季节,气温下来,寒气上来,但地表的热气尚未散尽,所以要早睡早起。
秋分时节,保健饮食上要注意预防秋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这一时期,要多食用萝卜,少吃辛辣的食物,可以减少天气带来的寒气,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除此之外,小米、芝麻、核桃、糯米、乳品、梨、苹果,都是适合这个时节食用的粗粮果蔬。
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天气转凉,秋分过后,肠道传染病、疟疾、胃病、哮喘等很容易复发,老年人和小孩是发病较高人群,要做好日常防护。
秋分农谚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粮食不到囤,管理莫松劲
天气要变,摘花莫慢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秋分糜子寒露谷,到了霜降收秫秫
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
秋分收稻,寒露烧草
秋分无生田,不熟也得割
-
诗词作品
作品
作者
朝代
《巴山夜雨》
李商隐
唐
《点绛唇》
如谢逸
宋
《山居秋暝》
王维
《渔家傲》
范仲淹
《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
元稹
《中秋对月》
李频
《晚晴》
杜甫
《夜喜贺兰三见访》
贾岛
《次韵子我秋分一首》
刘一止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陆游
展开[1]中国日报.你知道,“秋分”用英文怎么说嘛?.今日头条.[2023-05-04].
[2]京报网.秋分古时曾被称为“祭月节”,现在的中秋就由它发展而来.百家号.[2023-05-04].
[3]拉萨日报-秋分.拉萨日报.[2023-04-20].
[4]23日“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大忙正当时.中国气象局.[2023-04-20].
[5]秋分之思.芜湖新闻网数字报.[2023-05-04].
[6]刘爱华.秋分与民俗认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农民丰收节符号体系的构建[J].宜春学院学报,2021-01-25,43(1):56-61,88.[2023-04-20].
[7]2020秋分是几月几日几时几分秋分节气含义习俗今年将迎124年来最早秋分(3)_见多识广_海峡网.海峡网.[2023-05-04].
[9]二十四节气——白露与秋分[J].中国减灾,2017-01-01,(18):56-59.[2023-04-20].
[10]中国改革报.古代人的“秋分”.今日头条.2017-09-22[2023-05-04].
[11]chinanews.古代秋分习俗:送“秋牛图”玩“竖鸡蛋”-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5-04].
[12]【传统文化】微识二十四节气——秋季:秋处露秋寒霜降‖蒋德均.四川省情网.[2023-05-04].
[13]孙庆.秋分节气的养生保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9-02,(9):62-63.[2023-04-20].
[14]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国气象局.[2023-05-04].
[15]秋分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J].机电信息,2016-01-01,(25):91-92.[2023-04-20].
[16]儿童秋分节气的保健[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2-09-02,(9):69-70.[2023-04-20].
[17]罗方扬.二十四节气之秋分[J].科学大众(中学生),2021-09-10,(9):40-41.[2023-04-20].
[18]刘剑飞.农历秋分:不只是一个节气[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01-01,43(6):8.[2023-04-20].
[19]世界级非遗二十四节气:世界气象界的“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气象局.[2023-03-07].
[20]二十四节气.芜湖新闻网数字报.[2023-04-20].
[21]繁意.细说二十四节气白露·秋分[J].课堂内外(科学Fans),2019-01-01,(10):26-27.[2023-04-20].
[22]秋分与物候.拂晓新闻网.[2023-05-04].
[23]二十四节气之秋分[J].吉林农业,2014-01-01,(17):0-0.[2023-04-20].
[24]工人日报.今日秋分.今日头条.[2023-05-04].
[25]光明网.二十四节气之秋分:秋高气爽话丰收.今日头条.2020-09-22[2023-05-04].
[26]《农村百事通》编辑部.秋分那些事儿[J].农村百事通,2020-08-16,(16):11.[2023-04-20].
[27]南凯."白露"和"秋分"[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0-01-01,(9):64.[2023-04-20].
[28]今年迎116年最早秋分昼夜等长多地降雨.中国气象局.[2023-04-20].
[29]中国小康网.9月23日3时21分“秋分”秋分有哪些习俗?秋分饮食禁忌.今日头条.2021-09-22[2023-05-04].
[30]光明网.秋分|当秋分遇上农民丰收节,一起迎接硕果累累的秋天.今日头条.2019-09-23[2023-05-04].
[31]秋分习俗杂谈_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2023-05-04].
[32]陈超.水与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J].中国三峡,2018-01-01,(8):108-111.[2023-04-20].
[33]秋分农事谚语解说[J].农村百事通,2020-08-16,(16):10.[2023-04-20].
[34]杨璞.『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谈秋分节气的养生[J].祝您健康,2020-09-01,(9):40-41.[2023-04-20].
[35]二十四节气之白露·秋分[J].农家参谋,2021-09-05,(25):80.[2023-04-20].
[36]光明网.秋分时节,邂逅最美的秋分诗词.今日头条.2020-09-22[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