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解读《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修改对行业的影响新闻综合文章中心农药资讯网

2024年11月4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农业农村部关于修改<农药登记管理办法>等5部规章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同一登记持有人的同一农药产品标签只能标注同一个商标”,也就是业内俗称的“一证一品”。

该文一经发表,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甚至攻击!有人认为笔者在制造恐慌焦虑;有人认为笔者夸夸其谈逞口舌之快;有人认为笔者未经求证就散布谣言……

时隔一年,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地,业内关于“一证一品”到底是什么以及是否执行的争议宣告结束。

站在政府的角度看

最新管理办法里不仅提到“一证一品”,更涉及“禁止捆绑销售”“原药可追溯”“农药代工要资质”等一系列制度。

众所周知,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让老百姓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也是总书记一直以来的愿望。这就是农业农村部明令禁止捆绑销售(农药套餐)的初衷所在。许多农药捆绑销售存在乱捆乱绑、变相搭售、不科学搭配嫌疑,让农民使用了太多原本不该使用的农药,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用药成本,也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某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去那些名存实亡的农药企业,通过借证的方式,几乎什么都不做照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新管理办法将把这些“僵尸型”农药企业直接淘汰,使得行业得已净化。而农药企业的减少,将推动更多优质的人才和资源,流向有技术优势和证件优势的企业,这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

近年来,农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内卷加剧,行业正走在失控的边缘。农业农村部出台“一证一品”政策,旨在减少产品种类,规范市场发展。政策的出发点显然是好的,至于执行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还有待市场检验,相信有关部门也会重视和监管。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

新政策不仅会导致农药企业减少,更会导致农药产品大量锐减。有专业人士预测,行业80%的产品会从市场上消失。由此释放出来的市场空间,将会被有实力的头部企业占据。农药市场竞争将从无序化、分散化走向集中化、规模化。

笔者认为,有技术优势和证件优势的农药企业将获得更大发展,而那些以营销见长、证件少或靠借证发展的农药企业会受到严重影响。设想一下,一个200人的营销团队,同时经营10个农药品牌,服务全国2,000个经销商,突然之间只剩下其中一个品牌,那么其余90%的营销人员和经销商该如何处理?企业的市场份额该如何保持?可以预言,企业之间整合和被整合将成为行业未来3~5年的主旋律。

“一证多品”时代,农药企业做产品如同过去农民生孩子,只需“加一双筷子”那么简单,这种“多多益善”的产品开发理念,很难真正做出有竞争力的大单品。这也是为什么农药领域缺少大单品的根源所在。

“一证一品”有利于农药企业专注聚焦,集中精力开发产品,用心推广产品,从而打造出更多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大单品。从这个角度讲,对企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站在渠道的角度看

“一证一品”政策落地除了厂家外,影响最大的或许就是经销商和零售商了。

过去,企业采取“一证多品”策略,一个证件可以同时生产多个产品,在同一地区不同的渠道进行销售。对企业的好处是快速提升销量,对经销商、零售商的好处是手里不缺产品。

现在呢?市场上最终剩下的产品只有原来产品的20%。这就意味着80%的经销商手里没有产品,或者说一个经销商将失去80%的产品。由此可见,农药竞争的主动权将从渠道商回归到企业,农资渠道商将进入残酷的洗牌期。

凡事“有弊必有利”,这也会反过来倒逼农资渠道商强化内功,提升产品推广和技术服务能力,用心打造团队做好市场,以此吸引优质厂家和优质产品,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一味地依赖低价和赊销等传统营销手段生存。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厂家、对农户、对行业都是好事。

站在用户的角度看

有人认为,市场上农药产品的数量一旦减少,农民购买农药的成本就会增加,最后受害的还是农民。这种担心显然有些杞人忧天。

农药作为支农的特殊商品,“一证一品”是基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市场监管难度大等时代背景下推出的,其目的是为了净化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管理、让行业走向集中化规模化。

有人担心市场上产品少了,企业和渠道会肆意抬价,导致农民利益受损。笔者认为恰恰相反,市场上产品的品牌和种类少了,但不等于产品的总量少了,这反而有利于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和推广成本。再者,市场上没有了恶意捆绑搭配销售的套餐产品,农民可以少花更多冤枉钱。所以“一证一品”最终的受益者恰恰是农民。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邮政编码:210024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7号(化工大厦)主办单位:江苏省农药协会

THE END
1.“一品一证”政策靴子落地,2024年是农资行业“内卷”之年,2025将2024年,农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入了“内卷”之年。这一年,行业内部竞争异常激烈,各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采取降价促销、加大营销力度等手段,导致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下滑,市场格局趋于混乱。然而,这仅仅是农资行业变革的序曲,随着“一品一证”政策的逐步落地,2025年将成为农资行业的“淘汰”之年,行业将迎来一场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zcfg/content/d2607990-8981-4567-a5fa-f235ab8c3cad.html
2.我国禁限用农药管理制度综述及建议应严格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加大执法力度,优化监管方式,将禁限用农药的监管作为执法监管重要内容,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清除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环境。可适当提高定点经营限用农药的准入门槛,并将获得限用农药经营许可的经营者列为监管重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经营指导,依法严肃处置发现的违法http://www.pesticide.vip/zgny/zlzs/content/20fed0ce-e1a9-47a2-9ca3-c33e8edcff1d.html
3.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和厅植物保护站召开《农药登记管理办法12月3日,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和厅植物保护站在成都召开《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5部规章修改讨论会,会议邀请省内5家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参会。 会上,参会代表紧紧围绕《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登记试验管理办法》《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https://www.agri.cn/zx/xxlb/sc/202412/t20241204_8695841.htm
4.市场监管局关于农资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探讨要充分发挥12315网络联动的作用,加强与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的配合和协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无证无照生产、经销农资产品和销售不合格农资产品等坑农害农损农违法行为。要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农资市场监管情况,讨论农资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农资市场监管的新办法、新措施,切实解决农资https://m.wydbw.com/show.asp?Id=239300
5.市场监管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1篇)龙马潭区工商局依据国家总局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实施方案》。由于领导重视、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区农资监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认真检查,强化监管,确保实效 肥料、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农业增https://www.liuxue86.com/a/4659479.html
6.案件曝光!荣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第三十二批典型案件!在荣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抽检工作中,荣成市成山镇保明塑网厂生产的渔用绳索(生产日期:2019年10月,规格型号:A-6.1-PE)抽检不合格。当事人对检验结果无异议,在法定期限内未提出复检申请。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已构成生产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经营行为,依据https://rccredit.cn/wcm/content/detail/20201221160154_100022.html
7.荐藏市场监管领域被废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2009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7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52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李克强 2022年3月29日 国务院决定废止的行政法规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539062.html
8.2023年文化执法工作计划乡镇综合执法工作计划(四篇)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规范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效能,防范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监管监督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24号令)和《国家安监总局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管年度执法工作计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xx】183号,以下简称“编制https://fw.chazidian.com/mip/fanwen1289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