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起,我国磷肥行业从自给自足开始变成产能过剩,每年需要出口来平衡国内供需。2012年国内磷肥市场开始去产能化,产量增速放缓,2015年启,国家免税、优惠运价、优惠电价、优惠气价等优惠政策陆续被取消,而且“十三五”化肥零增长、各地环保严查、“三磷”整治等方面的影响,产能持续下滑。2020年疫情影响,全球供应缩减,国际价格大幅提升,供不应求带动利润大幅提升,磷酸一铵部分停产2年以上装置恢复正常运行,产能出现增加。2022年年受出口政策、地缘政治、全球经济等方面影响,供应有所减少。目前,中国磷酸一铵总产能约1881万吨,预计产量约990万吨附近,较去年降幅超过19%。
中国磷酸一铵产能区域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磷矿资源丰富的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地区。详细分析来看,华中地区最为集中,区域内磷酸一铵总产能973万吨,占比52%(其中湖北地区908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48.27%);其次为西南地区,产能628万吨;第三为华东区域,产能168万吨,占比9%;其他地区占比较小。
二、国内磷酸一铵市场需求现状
磷酸一铵主要作为生产复合肥的原料,其中80%的量用于国内销售,出口仅占20%附近,主要出口目的国为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磷酸二铵出口占比较大,约占供应量的44%,主要出口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内销量占比约44%。
2018-2019年,受种植结构调整、粮食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下游需求量逐年下降。2020年随着粮食价格的反弹,农户种植积极性增加,下游需求量消费回升。2021-2022年,受农资价格大涨,下游农户接受有限,部分地区施用量减少,预计今年产量同比下降约1.07%。复合肥的主要下游消费领域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粮食作物消费需求占比在65%,经济作物消费需求占比在35%左右。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分布最广,产量最多,三者合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近年,受种植结构调整、价格、粮食安全重视度提升等因素影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先减后增,今年重点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从而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同步增长,整体来看,施肥量后期不会出现大幅的波动。
2018-2022年中国磷酸一铵出口呈现先增后降的走势。2018-2020年出口量在239-253万吨之间,无明显变动。2021年国外疫情影响持续发酵,供应产能大幅缩减,进口需求量价提升,中国货源供应增量,磷酸一铵出口量至历史最高水平。2022年受出口法检、下半年出口配额影响,中国磷酸一铵出口大幅萎缩,1-11月中国磷酸一铵(包含工铵)出口量累计约188万吨,预计全年同比降幅在50%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