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宁区农业局强化执法监管保障“放心农资”
南京市江宁区农业局不断强化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始终围绕一个主业、突出两个安全,采取三项措施,强化四项服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全区农资生产经营市场规范有序,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农资的好坏是农业生产的保证和基础,当前,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对农民收益影响很大。通过多年的努力,该区农资市场逐步规范,但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农资的途径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农资市场监管难度加大,一些农业违法行为更加隐蔽,手段不断翻新;少数不法分子通过物流将违法产品直接配送经营户和种植大户,呈现出从生产源头到使用终端的“点到点”流动趋势,监管和打击难度增大;电商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给执法打假工作带来了挑战;从外地带农药、团购无标签种子等,此类购买、使用行为难以监管到位。
执法中采取“查、检、罚”三项措施,突出专项整治,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市场秩序。江宁区农业局制订了分三步走的具体工作方案。第一阶段是检查本区生产企业,第二阶段检查农资批发企业,第三阶段是全区所有农资经营户。结合农时季节和全区农资市场特点,每年开展八次以上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区近两百家农资经营单位实行定人定点包干负责制。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000人次,检查农资店近千家次。二是强化执法抽检,加大质量监管。该局把质量抽检作为农资打假的重要手段,根据农资市场的形势和特点,制定抽查计划,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三是加强案件查处工作。严格按照“五不放过”的原则,彻查假劣农资,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样品,依法及时查处。
在此基础上,该局加强市场监督,建全长效机制。为170个生产经营农资单位建立“经济户口”,划分其信誉等级。建立农资打假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联合执法。建立种植大户服务档案,收集大户需求,指导科学使用农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同时做好禁种铲毒工作,实现全区“零种植”。在农村大集市和农资使用高峰期,积极开展巡回调解,2015年主动调解涉及蔬菜种子、除草剂、杀虫剂药害等农业生产纠纷6起,为农民挽回损失4.7万。
该局还积极推进连锁经营,创建放心农资示范店。目前依托苏农集团和区植保公司两大龙头企业,在全区建成4家区级总店、18家镇级中心店和136家村级便利店,实行“农资农技双连锁”经营模式,实现农资销售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的销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