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具相当规模。设施生产由单纯种植普通蔬菜发展到种植高档蔬菜、瓜果和花卉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由简易塑料大棚发展到日光温室,以及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由传统耕作发展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目前,全省温室面积达236360万平方米,约354.5万亩,占全省瓜、果、菜种植面积的10%。其中连栋温室10070个,规模3358万平方米,约5万亩,占总量的1.4%;日光温室98.7万个,规模86870万平方米,约130.3万亩,占总量的36.7%;塑料大棚203.6万个,规模141077万平方米,约211.6万亩,占总量的59.7%。全省累计总投入达204.45亿元。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6倍以上,有的品种高达20倍以上。全省设施园艺总产值达331.3亿元,亩均产值9334元,其中,连栋温室年产值达40亿元,亩均年产值8万元;日光温室年产值196.7亿元,亩均年产值1.51万元;同时,设施农业优化了种植结构,带动了蔬菜、瓜果、花卉和菌类等产业的兴起,吸纳从业人数350多万人。设施农业成为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经过农机部门不懈努力,日光温室的墙体建造、草帘编织、电动卷帘和喷灌、滴灌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人工补光、臭氧消毒杀菌等一批新技术、新机具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设施农业机械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电动卷帘机达到15.96万台,二氧化碳发生器21.9万台套,田园管理机4.37万台,微灌设备7.7万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逐步向“五化”迈进。
(四)灌溉节水化。日光温室内作物的灌溉不同于大田农作物的灌溉,如果进行传统的大水漫灌,容易造成地温下降快、温室内空间湿度高,农作物容易发生病害。而节水灌溉技术既能节水45%,又能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30%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全省连栋温室及新建日光温室都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了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们从山东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三、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
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我省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
二是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温室大棚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从山东的情况看,目前设施农业所需资金,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向高层次发展。
三是设施农业装备水平较低。虽然设施农业面积发展迅速,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劳动量还是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从我省的设施农业发展状况看,广大农民和全社会迫切需求推广应用以下五项技术:
一是机械化植保技术。通过推广应用精准、高效植保机具和设备,用更加科学、安全、环保、有效的物理植保方法,代替化学药物植保的方法,从而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生产适用于设施农业日常管理的机械,解决目前人工管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机性强,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难题。
三是设施农业机械收获技术。由于设施农业生产空间小,亟需小型灵活的收获机械。
四是机械移栽技术。需要性能好、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日光温室农作物移栽机。
五是环境控制技术。目前的设施农业环境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在大环境下的小幅度调控,当大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与农业生产要求差距较大时,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如何提高环境控制能力,因地制宜的推广植物补光技术、声频控制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空间电场净化技术,**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是设施农业亟需解决的技术环节。
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龙头作用,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将设施农业建设列入政府补贴范围,优先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二)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机具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协调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机具。同时,对生产急需、农民欢迎、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和成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三)健全组织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涉及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林果、渔业、机械及科研生产诸多领域,为加强组织协调,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定期培训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推广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