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东省设施农业的生产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具相当规模。设施生产由单纯种植普通蔬菜发展到种植高档蔬菜、瓜果和花卉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由简易塑料大棚发展到日光温室,以及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由传统耕作发展到自动化、机械化作业。目前,全省温室面积达236360万平方米,约354.5万亩,占全省瓜、果、菜种植面积的10%。其中连栋温室10070个,规模3358万平方米,约5万亩,占总量的1.4%;日光温室98.7万个,规模86870万平方米,约130.3万亩,占总量的36.7%;塑料大棚203.6万个,规模141077万平方米,约211.6万亩,占总量的59.7%。全省累计总投入达204.45亿元。高投入,带来高产出,设施栽培平均效益是露地栽培的6倍以上,有的品种高达20倍以上。全省设施园艺总产值达331.3亿元,亩均产值9334元,其中,连栋温室年产值达40亿元,亩均年产值8万元;日光温室年产值196.7亿元,亩均年产值1.51万元;同时,设施农业优化了种植结构,带动了蔬菜、瓜果、花卉和菌类等产业的兴起,吸纳从业人数350多万人。设施农业成为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设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的支撑和推动。经过农机部门不懈努力,日光温室的墙体建造、草帘编织、电动卷帘和喷灌、滴灌技术、二氧化碳气体施肥技术、人工补光、臭氧消毒杀菌等一批新技术、新机具已被广大农民所认识。设施农业机械逐年增加。目前,全省电动卷帘机达到15.96万台,二氧化碳发生器21.9万台套,田园管理机4.37万台,微灌设备7.7万台套。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逐步向“五化”迈进。

(四)灌溉节水化。日光温室内作物的灌溉不同于大田农作物的灌溉,如果进行传统的大水漫灌,容易造成地温下降快、温室内空间湿度高,农作物容易发生病害。而节水灌溉技术既能节水45%,又能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30%左右。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全省连栋温室及新建日光温室都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为了推进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们从山东实际出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三、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需求

设施农业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广阔,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不高。我省设施农业主要是以简易中等水平的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高档次、设施环境可控程度、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的连栋温室所占的比重还很小。一旦遭遇灾害性天气,生产难以保障。

二是资金筹集比较困难。发展设施农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特别是温室大棚前期建设不仅有建造成本,还有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资金数额较大。从山东的情况看,目前设施农业所需资金,政府投入仅占1%左右,基本上需要农户自筹。农户的资金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向高层次发展。

三是设施农业装备水平较低。虽然设施农业面积发展迅速,但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设施农业的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劳动量还是靠人工来完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从我省的设施农业发展状况看,广大农民和全社会迫切需求推广应用以下五项技术:

一是机械化植保技术。通过推广应用精准、高效植保机具和设备,用更加科学、安全、环保、有效的物理植保方法,代替化学药物植保的方法,从而保证农作物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提高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生产适用于设施农业日常管理的机械,解决目前人工管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机性强,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难题。

三是设施农业机械收获技术。由于设施农业生产空间小,亟需小型灵活的收获机械。

四是机械移栽技术。需要性能好、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日光温室农作物移栽机。

五是环境控制技术。目前的设施农业环境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在大环境下的小幅度调控,当大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与农业生产要求差距较大时,现有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如何提高环境控制能力,因地制宜的推广植物补光技术、声频控制技术、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空间电场净化技术,**大限度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是设施农业亟需解决的技术环节。

四、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把设施农业建设纳入国家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注重发挥农机部门在发展设施农业中的龙头作用,明确职责,增加投入,强化手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制定鼓励农民和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将设施农业建设列入政府补贴范围,优先扶持发展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二)注重科技创新。加大对设施农业机具科研开发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机具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的内容,组织协调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企业,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机具。同时,对生产急需、农民欢迎、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和成果,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提高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三)健全组织推广体系。设施农业涉及种植、园艺、植保、畜牧、林果、渔业、机械及科研生产诸多领域,为加强组织协调,应当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和完善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支持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定期培训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提高推广服务能力。

THE END
1.蔬菜调查报告范文8篇(全文)蔬菜调查报告 第1篇 一、现状 目前全办蔬菜在田菜面积5800亩,列种植业第二位,年生产蔬菜5万吨,产值1亿元。近年来全办大面积推广蔬菜新品种30余个,种植面积达4000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20xx年大中棚、小拱棚栽培面积达4500亩,地膜、遮阳网等覆盖栽培达5000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也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ikwi7co.html
2.关于天津市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蔬菜项目效益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天津市农业综合开发设施蔬菜项目效益情况的调研报告,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项目,效益,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要求,2011年至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https://wap.cnki.net/qikan-TIAN201404016.html
3.中国山东蔬菜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版)中国山东蔬菜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24版),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蔬菜种类和成熟的种植技术。近年来,山东蔬菜产业借助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成功打入国内外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高品质蔬菜的需求。同时,政府和企业加大对现代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18/ShanDongShuCaiHangYeXianZhuangYuFaZhanQianJing.html
4.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办)、县农工办、农牧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交通局、蔬菜办负责人,采取现场观摩、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和走访菜农、菜贩等形式,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先后深入汭丰乡枣林子村、郑家沟村,王村镇光明村、二十里铺村,红河乡东庄村、柳王村等设施蔬菜产业园区进行现场观摩,并召开座谈会,分析了http://www.fanwy.cn/1w/196/390340.htm
5.现代农业园区调研报告(精选6篇)——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调研报告 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一种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形式,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也给人们展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6lmdr59.html
6.[朝阳]关于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绿色供应基地的调研报告一、设施农业基本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朝阳市委、市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抗御自然灾害、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社会农产品供给量的主导产业持续推进,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及中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 https://www.agri.cn/zx/xxlb/ln/202404/t20240417_8625439.htm
7.湘潭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协商设施生产由单纯种植普通蔬菜发展到种植高档蔬菜、瓜果和花卉以及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由简易塑料大棚发展到日光温室,以及具有人工环境控制设施的现代化连栋温室和植物工厂。截至2020年底,湘潭市设施栽培总面积达76493亩,其中塑料大棚面积达50297亩,连栋温室面积达2003亩;农机总动力达294.47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66万台(套https://www.xiangtan.com.cn/html/a/90/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