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委六届六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系统安排部署,明确全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关键举措,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雨花答卷、加快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WelcometoYuhuating
雨花亭,是一座亭
但又不是一座亭
雨花亭,其义有三
一是作为建筑的雨花亭。雨花区和雨花亭街道命名的由来,源于长沙城东南古佛道合一的名胜古迹雨花亭。清同治《善化县志》记载:“雨花亭,县东七里,祀李公普佑真人、红龙白马三郎,咸丰二年兵燹,后众姓重修”。
二是作为古驿节点的雨花亭。1916年,雨花亭前,一条从长沙通往醴陵和江西的古驿道蜿蜒而过,这里古往今来是重要的交通节点,雨花亭往北是黄土岭,往南是石马铺。
三是作为行政区域的雨花亭。13年前,雨花区雨花亭街道还是雨花亭乡,农田菜土、荒山湖塘居多。尤其是逼仄的空间里,藏着简陋民房,违章与临建交织,电线盘绕成“蜘蛛网”,浑身都是“泥土气”。
2011年12月,区划调整析置出雨花亭街道,从这一刻起,雨花亭拔节生长、化茧成蝶,破浪前行、逐梦融城。
如今,沿溪水路一直往南,雨花亭街道近1.5公里的圭塘河岸线两旁,天赋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一半繁华都市一半诗意田园交相辉映;沿圭塘路一路向南,原来的城中村井塘村早已化茧成蝶;五江天街商业街改造稳步推进;泰禹第二小学建成招生、佰富联商业广场门庭若市……
从进城,到融城;从腾笼,到蝶变;从“雨花腹地”到“雨花福地”,再到长沙市唯一一个集城中村和棚户区于一体的雅塘片区“主战场”……雨花亭,始终以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的姿态,一步步步履铿锵,笃定前行。
这里是枢纽“要地”道路建设积蓄发展“新动能”
道路是融城发展的先行官。
2012年,也就是析置后的第二年,雨花区雅塘片区建设指挥部开始对雨花亭街道进行道路规划,提出了“两纵三横”骨架路网计划。也是从这一刻起,雨花亭的道路建设在时光荏苒中,为区域发展积蓄起新动能。
2019年2月2日,“两纵”之一曙光路建成通车。隔天,位于曙光路东侧约500米的另一条纵向道路洞井路开放通车。这标志着雨花亭街道辖区内两条被京广铁路、南二环阻断的南北向“断头路、瓶颈路”成为历史,居民前往井湾子、省植物园等地再也无需绕行了。
马不停蹄,街道又相继推动“三横”建设。短短一年多之后,雅塘冲路放开交通,5米宽的路幅拓宽到30米,设计车速达40公里/小时,在当地通行效率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南二环、香樟路的交通压力,也成为雨花区雅塘片区首条通车的东西向城市道路。
2022年2月,“三横”之二的车站南路通车,成为韶山南路至劳动东路的一条重要捷径。
至此,“两纵三横”还余留最后一条未建道路——竹塘路。因该道路地处石马村,人口多、上访多、历史遗留问题多。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取得群众认同。历经56天,于2023年3月31日实现36栋42户全面和谐签约。随着竹塘路签约清零,“两纵三横”路网格局基本成形,雨花亭由“入城”变“融城”,快步走上品质蝶变之路。
城市路网提质改造,一头连着交通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然是城区街道了,就应该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去管理。”雨花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邓星开始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108级“彩虹阶梯”网红打卡点的打造、雅塘文化公园的建设、圭塘河井塘段城市“双修”及海绵示范公园……雨花亭,就这样由城乡接合部,成为了人人向往的都市后花园。
这里是惠民“福地”政通人和实现幸福生活“新展望”
提质改造后的正圆社区
幸福,是一座城市的最美注脚,也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密码”。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围绕着老百姓最关切的方方面面,雨花亭街道将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落到实处。
析置后的雨花亭虽区位优势明显,但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涉农街道”。辖区内居住情况复杂,城乡二元矛盾相对突出,社会治理难度大。
析置后第一年,街道班子成员全体下沉社区(村)化解矛盾,积极开展“星级党员”评优评先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发挥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联户”工作模式,合理设置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等多个便民岗位,使党员们有事可管、遇事不推、办事办实。
2019年,街道依托社区党组织,构建了17个网格,69个单元格,开始实行“网格党建网、社会治理网、物业服务网”三融合机制,着力解决居民的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在三融合机制的基础上,2022年,街道再次创新,开启单元长制试点改革,并在麻塘桥、华云、雨花亭、雨新路、新星5个社区试点。
李华是华云社区大吉小区的单元长,多年来,“悬空老人”出行难一直是她的未解心结。“小区住户老人居多,上下楼不便,让我很揪心。”为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的实际需求,2022年初,李华详细了解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惠民政策,并挨家挨户征求意见、宣传答疑、调解矛盾,在她的努力下,单位住户终于在2023年初坐上了期盼已久的电梯。
现在的华云社区,居民们遇到大事小情,都习惯去找单元长解决。在单元长的统揽下,志愿者、网格员、帮办员共同搭建起基层服务“连心桥”。
“群众的事永远是大事”。雨花亭街道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为让人民群众不断有新的获得感。
家门口的托育中心通过分龄托育和普惠式收费,破解了家长们的“带娃难”问题,实现了幼有所育。而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有所乐也成为了居民关心的大事。
在曲塘社区,老人们一早就来到社区老年食堂享用美味的早餐。用过餐后,吹拉弹唱、打太极是老年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广场上,还有义诊人员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无需离开社区,家门口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就能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到身边、入心坎的服务。
“小切口、大民生”。近年来,雨花亭街道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不仅补齐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设施短板,还积极引进了一批优质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源入驻。现在的雨花亭,能让居民深刻感受到有种幸福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步行5分钟可达游乐园、学校等;10分钟可享医疗服务、养老服务、托育服务等;15分钟可见公交站点、购物中心、大型商超、城市公园……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活街域让居民的幸福生活有了“新展望”。
这里是经济“宝地”产业发展助推经济“新跨越”
“这样的好光景,以前想都不敢想。”王庆龙感慨连连,年过八旬的他已在井塘村住了几十年。从田野到高楼,从贫瘠到富裕,他亲眼见证并感受着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曾经的井塘,家家户户以种田种菜为生。起早贪黑一整年,收入也仅仅只够维持生活。”
穷则变,变则通。村里要蜕变,就要勇变革。2013年,井塘村成立长沙鑫美景投资有限公司,按照“生不增、逝不减”的原则,完成股权固化,全村3504名村民摇身一变成为“股民”。
2015年,村里又借着城中村改造的东风,开始了“土”“改”计划。“土”,即用活土地资源,将种田变为盖楼;“改”,即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昔日的村庄,慢慢变身成现代服务业集聚街区。
2018年11月,井塘村获领湖南首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成为全国首批获领“身份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见证着过往的努力,赋予其奋进的动力。
现在的井塘村,夜幕降临后街上人头攒动,五江天街网红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或怀旧或时尚的餐饮门店数不胜数。而在圭塘路侧、香樟路旁,一栋栋高楼还在拔节生长。
其实,自2015年雨花区启动雅塘片区综合改造以来,雨花亭便开启了南北区域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南部农村区域,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进“村改居”工作,村庄慢慢向社区转变;北部城市社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不断引入现代服务项目,引进省路桥集团、世界500强中铝长沙有色院等一大批企业落户,并建成金茂智慧科学城、石马里文化驿站商业街等项目,助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经济要振兴,产业要先行。邓星介绍,雨花亭辖区内3个村曾经是长沙市最大的“城中村”,现在均已逐步完成由拆迁腾地开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由项目建设布局、产业建设为主的转变,走上了由粗到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站在二环线向东南方眺望,辖区内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楼宇正在崛起,不断刷新着城市天际线。20栋商业商务楼宇,组成了韶山路——南二环,圭塘路——树木岭路两大楼宇经济带。
“雨花亭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融入‘长株潭三市融城建设’,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铺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在抢抓机遇中实现赶超发展。”邓星表示。
基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不懈努力,多年来,雨花亭街道未发生任何群体性事件,街道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长沙市市级文明单位、市安全发展工作示范街道、市信访业务规范街道、区“五好班子”、绩效考核一类单位等荣誉。街道还涌现出了“湖南省最美志愿者”“长沙好人·身边雷锋”等一批典型人物,以榜样的力量涵养着雨花亭新风尚。
书记说
雨花亭街道党工委书记邓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雨花亭街道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创”开路、以“新”应变,锚定“经济发展主战场、营商环境主推手、城市品质提升主力军、社会治理主品牌、改革开放主平台”的目标阔步前行,为建设全国一流现代化强区贡献雨花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