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白菜批发价(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
▲我市某蔬菜公司的年度成本人员工资46.2万元(总计60.8万元)耗材5万元房租4.8万元车费4.8万元
进店费2.4万元店庆费3.2万元促销管理0.96万元销售扣点22万元(总计30万元)▲我市某蔬菜公司进超市的年度费用
(元/公斤)菜花胡萝卜白萝卜油麦菜▲今年部分蔬菜批发价(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
零售商“卖菜十年,从来没今年这么贵过”
“排骨一斤11元,一棵白菜12元,白菜卖成猪肉价了。”5月7日,家住静宁南路的范阿姨听见每斤2块5的白菜价格有点纳闷——这都立夏了,菜价怎么还越来越贵了兰州市场多种蔬菜价格目前仍持续上涨,且创近年来新高。以兰州人最熟悉的大白菜为例,去年四五月份,山东等地的大白菜收购价每斤4分钱,不少白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而在一年过后,去年同期零售价每斤不到1元的大白菜,现在卖到了2.5元。即便是春节过后到4月底,作为兰州市政府储备菜的重要品种,储备大白菜的价格一直定在0.5元/斤,市场上的大白菜价格也一直在1-1.5元/斤之间。5月蔬菜生长旺季到来,政府储备的大白菜已售罄,大白菜价格的猛涨让市民有些意外。大白菜的平均重量为四五斤,也就意味着买一棵白菜得花10多元钱,这些钱可以买3斤鸡蛋,1斤猪肉。
昨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肉菜市场了解到,目前的兰州菜价依然在高位运行,豆角6元,蒜薹、长茄5元,西红柿、小芹菜3.5元,胡萝卜、黄瓜、笋子、西芹3元,各类叶菜2—2.5元。走遍市场,竟然找不到2元以下的蔬菜。
对于蔬菜价格的上涨,各个市场的经营户也很无奈。来自甘谷的李世强夫妇在兰州卖菜10多年了,他们感叹,卖了10年菜,从来没像今年这么贵过。据他们讲,今年各类蔬菜的价格总体比去年同期要高一些,比如青椒,去年五一过后,价格已经降到了每斤3元左右,而今年现在的价格还是每斤5元;西红柿去年这时候每斤2元,今年3元5角。菜价上涨他们最直接的对比是每天批菜的钱多了。李世强夫妇经营的菜摊4平方米左右,同样的品种,同样的数量,去年每天批菜需要一千二三,今年至少两千元。小李说,今年的蔬菜批发价普遍较高,最近价格下降明显的就是叶菜,但也是降到2元,2元以下的菜还是没有。
菜农“成本上涨,今年种菜更难了”
“如今种菜什么都涨,没一样不涨的。”魏广五是榆中县三角城乡华家营村村民,家里有3个大棚。这一个蔬菜季,他明显感觉到种菜的成本陡然上升。榆中县三角城乡华家营村一半的农户都有大棚,棚里产的菜多数销往包括兰州在内的大中城市。魏广五种菜多年了,家里3个大棚占地1.2亩。“今年种菜比往年更难了”,在这个菜季开始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每一样东西都涨价了——一年要换一次的大棚塑料薄膜涨价了,去年还是每平方米一块八,如今涨了4毛;搭建大棚用的竹竿涨价了,以前35元一根的大竹竿如今涨到了40元;建大棚要用的钢丝每斤涨了两毛多;复合肥从150元涨到了180元;每亩耕地费从80元涨到了100元。
在位于榆中县三角城詹家营村的榆中县农业示范园采访时,负责人高桂兰也告诉记者,现在农业的种植成本越来越高,去年的人工1300元,今年最低的也涨到1850元;去年的二胺化肥每袋168元,今年涨成了200元;去年的草帘28元,今年涨成46元。加之今年春天反复出现降温,为了更好地保温,示范园又投资买了自动卷帘机。所有的投资都要算到种植成本里,蔬菜价格不涨都不行。此外,今年春季部分蔬菜主产区持续低温寡照,加之病虫害发生较多,导致蔬菜产量降低,价格上涨。在位于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育苗中心,72株的菜花苗从去年的13元涨至今年的15.5元,每株涨了2分钱。负责人李仓告诉记者,10克装的种籽从70元涨到了90元,5公斤的地膜从35元涨到了60元。
另外,在兰州乃至全省,盲目跟风种植的农户不在少数。去年大葱便宜了,很多种葱户都把大葱拔了,改种其他蔬菜,今年这葱价就涨起来了。”魏广五还记得,去年八月份,菜花的收购价每斤1.5元,等到了九十月份,就跌成6毛钱了。而去年的娃娃菜价格更是一天一变,有时候甚至早上8毛,下午5毛。
在连日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因为信息闭塞,菜农对蔬菜基本处于无序的、没有市场导向的种植。正是因为信息渠道长期不畅通,菜农承担了农业生产大部分的风险。
以土豆为例,由于2009年的收购价格非常高,导致2010年和2011年两年甘肃土豆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供大于求,大量土豆囤积下来,卖不出去。今年很多人纷纷退出,种植土豆的面积又开始减小,土豆的价格再次上涨。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王一航在亲眼目睹了土豆行情的涨跌后表示:“看到市场好,就一窝蜂上已成为中国大部分农产品种植面临的普遍问题,最终受损的还是农民的利益。”除了信息闭塞导致种植无序外,农产品的风险很大程度上主要由农户承担。由于缺乏农业保险、组织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农户经营更像是一场与市场和天气的豪赌。
批发商转手六七次西红柿涨价四倍
昨天,榆中县三角城乡华家营村菜农魏广五的西红柿地头收购价仅为0.8元,而在距离榆中40公里外的兰州市鼓楼巷市场,老百姓买的西红柿每斤3.5元。反思菜价之高,不少人都会将其中的流通环节视为“洪水猛兽”。在流通环节中,菜价在发生着什么样的改变
5月10日,榆中县三角城乡华家营村菜农魏广五开始采摘西红柿。“这两天价格又塌了,今天的收购价才8毛钱。”魏广五说,这一茬西红柿从3月24日开始采摘,到月底就摘完了。价格也从最初的3元一直跌到昨天的0.8元。
蔬菜流通领域有一句行话:“好马撵不上青菜行。”这句话在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得到了最好的解释。5月8日,该市场西红柿的批发价为每斤1.8元,仅仅过了两天,昨天降至1.2元。市场工作人员介绍说,蔬菜的批发价每天都有变化,除了受地头收购价的影响外,到货量的多少也会对价格有影响。因为蔬菜不易保存,为了早早出货,赔本也得卖,反之,当品种供不应求时,则会抬高价格。
一位批发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三角城到大青山,虽然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但装车费100元、油费100元、停车费10元、市场代办费30元、空车返回时高速路还要收费。另外,如果一天卖不掉,第二天就要折价卖。
昨天,兰州市场的西红柿售价为每斤3.5元。就这价格,鼓楼巷市场的菜贩也承认批发价降了,所以西红柿才从之前的4元降至3.5元。但菜贩说他们的西红柿并没有从大青山这个一级市场直接批发,而是从相对较近的张苏滩批来的,当天的批发价为每斤2元。如此看来,零售环节的加价确实不小。但菜贩们称自己挣的是辛苦钱。“最后一公里”加价多,主要因为批发来的蔬菜要拆包零售,损耗较大,他们还得缴纳摊位费等。
兰州绿康蔬菜有限公司目前与榆中、永登等无公害基地建立购销合同,每天将基地采购的新鲜蔬菜配送到市内的十几家超市。该公司郭经理告诉记者,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大致要经过“菜农——小贩——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六七个环节。郭经理认为,“环节太多了,所有的物流成本最终都得消费者埋单。”
“一级批发商从农民手中收购,并不是农民生产出啥就收啥,因为商品要在品质、规格、果型、成熟度、着色等方面都有要求。”郭经理说,等蔬菜装筐运输到一级批发市场,一级批发商的费用就是收购商品的成本,人工的选级、装筐、装车、包装材料、运输费用和进入一级市场的费用。二级批发商从一级批发市场批发蔬菜,经营成本包括:进货成本(出品率:皮重,附带物例如降温瓶,不良品,本身的加工需求)、人员费用、包材费用、运输费用、进超市(或市场)的费用等。
透过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不难发现,在高达90万的所有费用中,46万的人工工资占比超过50%,30万的超市费用占到33%。这些费用最终都得加到菜价里。以春节期间的陇椒为例:当时陇椒在一级批发市场的批发价是7元/斤,包装是烟箱子,连箱子28斤左右,箱子3斤左右。箱子中短的、断的、烂的以及不符合超市销售要求的有3到5斤,其余剪掉2斤左右,剩下好的也就18斤左右。28×7÷18≈10.9,这就是陇椒在超市的初始成本,而公司要挣回每年90万元的总费用,陇椒就得卖到19元。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所有为蔬菜流通付出的成本最终都要加在蔬菜的价格里,菜价高企也就不难理解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