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要看看乡村,乡村是我们人民最基本生活情况的反映。”“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考察,同蔗农、农机手和农技人员亲切交流,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

从黄土地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有着独到和深刻的思考。“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道出了“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全国小农户总数约占农业经营户总数的98%,如何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带动小农户走共同富裕之路?

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特色产业谋思路,大棚里、田埂上、果树间、农舍前,看账本、话家常,耐心听、细致问。一以贯之的牵挂里,既有锚定目标的登高望远,也有务实精准的脚踏实地。

在河南光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农民组织起来,面向市场,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建立利益联动机制,让各方共同受益”;

在山西大同,习近平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保护好、发展好黄花这个产业,让它成为乡亲们致富的一个好门路,变成群众的‘致富花’”;

在山东枣庄,得知当地大力发展石榴深加工和石榴盆栽培育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一定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始终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一次次重要指示温暖人心,一项项务实之举加速跟进,强农惠农政策精准落子。

新时代以来,已建成180个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5.6万亿元,辐射带动2000多万户农民……联农带农,兴农富农,一个个“土特产”闯入大市场、延展产业链,扎扎实实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改革依然是重要法宝。

在福建工作时,针对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习近平同志推动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广大林农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红利。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瞄准事关重大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体现发展所需、民心所向。

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把握好度,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强行流转农民土地”;对于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遵循市场规律”;对于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服务好、带动好”……

放眼全国,集体林森林蓄积比林改前增加了近39亿立方米,培育家庭林场、专业大户、林业合作社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近30万个;近400万个家庭农场、超过22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连接市场、引领发展……各项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大地活力奔涌。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明方向,坚定信心。广袤乡村,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记者朱隽郁静娴)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始终把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始终把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A.农村 B.农民 C.农业 D.科技查看答案更多“始终把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要按照“先易后难”“()”思路,稳妥推进宅基地收储https://m.shangxueba.com/ask/13842342.html
2.要始终把农村什么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要始终把农村农业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部印发《财政部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意见》要求,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期,呈现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77259021666637564.html
3.假期社会实践论文: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发展(通用8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 增加了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 把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文化、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等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切实保障了农民的权益。改革开放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rvarm4u.html
4.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9期(总期138期)在线培训课程其中,在加强预算编制源头管理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健全"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审核机制,加强有关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坚决取消无实质内容的因公出国(境)等活动,压缩公务接待数量和费用预算,严控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支出。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继续按照"只减不增"安排,地方财政也要按此原则从严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61.html
5.银符考试题库在线练习9. 下列不属于直接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中央财政支出的是 。 A.就业专项资金 B.社会保障资金 C.教育支出 D.行政管理费支出 A B C D 10. 公共服务供给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其理由有 。 A.可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效率 B.可以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 C.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D.可以增加公民选择http://www.cquc.net:8089/YFB12/examTab_getExam.action?su_Id=5&ex_Id=3564
6.力求真知灼见,唯有躬身求索(八次危机)书评“1956年城市里完成的主要是国家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改造;同年推进的农村集体化运动也并非农业自身的制度需要——代表城市工业的部门向中央提出的“农业现代化”,其实质=集体化+机械化,目的是以乡为单位建立高级社,实行土地规模经管,以承载城市资本品下乡、完成“工农两大部类交换”、提取农业剩余用于内向型原始积累”。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625742/
7.09专题:推进“三大工程”20242011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1000万套,预计支出1.4万亿左右,其中政府财政资金投入5000亿元。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是256万户,资金投入仅166亿元。城镇住房保障投入约为农村住房保障的84倍。从住房的环境与质量来看,远郊区县农民的居住情况与城市相比也存在着巨大差距。最后,从筹资渠道上看,城乡建设保障性住房资金筹集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4_03/202401/t20240115_475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