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凸显了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深化对“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并将“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作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专门一条,较好地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要求。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底线性要求也可视作主要任务,但不同于一般的主要任务,底线需要夯实、筑牢,但未必是越多、越高越好;这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有明显不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具体政策要求上的创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9项重点任务之一,要求“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为其全部28条内容中的专门一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将“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各作为专门一条,并在其他条的内容中部署了“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等具体工作。
二、明确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
“千万工程”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简称。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实施了“千万工程”。“千万工程”实施之初,从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和解决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散”问题入手,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系统变革和乡村布局、城乡关系的深刻调整。20年来,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实现“千万工程”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浙江全域的迭代升级,统筹激发了乡村的多重功能价值,推动了浙江乡村面貌、农民精神风貌的惊人巨变和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也疏通了科技赋能、文化赋能、改革赋能、城乡融合赋能“三农”发展的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挥了重要的先行示范和探路先锋作用。长期以来,“千万工程”注意“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堪称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甚至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大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姜长云,2023)。
三、重视运用战略思维和改革创新统筹强化软政策引领与硬政策支撑作用
重视战略思维,很自然导向强调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条,要求“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条,要求“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等;都是重视战略思维的突出体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强化农村改革创新”的部署,不仅表现在该条内容中,在其他部分中也有较多体现。如“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一条涉及的许多内容也是农村改革问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甚至“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等看似与改革无关的问题,背后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支撑。乡村振兴关键靠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作为专门一条内容,既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又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做深做实。
四、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新招
五、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更明确措施更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种成就举世瞩目,为世人称道。但是,“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特别是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受连续3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加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等因素,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然面临一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脱贫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的能力在总体上较弱。因此,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仍然任重道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既然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然“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就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和必须坚守的底线要求,对此丝毫大意和松懈不得!
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可见,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强调的底线任务更硬更明确。正如该文件强调的,“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3条部署,从具体政策内容看更是“刀刀见血”,实在管用。如明确“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对于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些新的政策举措,则直指解决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呈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如近年来,消费帮扶成为支持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在总体上成效显著。但也有部分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消费帮扶,不注意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影响脱贫地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助农增收行动的实效。如何将鼓励消费帮扶脱贫地区、脱贫农户,同持续改进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举措结合起来,促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促进脱贫农户劳动力稳定就业并增强就业竞争力结合起来,是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必须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因此,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等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时,还注意将解决当前问题与完善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结合起来。这突出表现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借此,不仅可以有效化解返贫现象和新的致贫因素,还可以有效激发脱贫地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实现由依靠外部“输血”向“输血”带动“造血”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