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技丰产丰收的中国“粮”方

原标题:我与国家一起前行丨藏粮于技丰产丰收的中国“粮”方

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08.2亿斤、增产177.6亿斤,实现了“二十连丰”,并且连续九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玉米产量5776.8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超四成,增产幅度达到4.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增产幅度4.2%,这是历史上很少见的。

在产粮大省河南,玉米的大幅增产,还对冲了烂场雨造成的夏粮减产不利影响。2023年,河南省的玉米产量比上年增产18.1亿斤,实现了以秋补夏。

河南周口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种了几十年地,没见今年(2023年)长势这么好的玉米。最主要的我们2023年收获了一份这一项技术、这一项管理方案。

李少昆:玉米高产的科技“密”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密度增加是解决增产的重要途径。现在制约产能提高,因素很多,第一个是种植密度偏低,第二个我们管理总体是偏粗放的。

多年以来,我国大部分玉米产区平均亩产只有435公斤,仅是发达国家水平的60%左右。

辽宁省彰武县某合作社负责人孙继刚:之前我们这里是广种薄收,当地老百姓有一个顺口溜: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2023年的苞米,长势非常好。之前没有这个好技术,我都不敢想象。

得益于玉米密植技术的推广应用,2023年孙继刚带领合作社种植的15000亩玉米,全部实现了增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2023年我们的团队总共从事培训以及现场观摩达到了将近280天,比以往有一个大幅的增加,往年大概在100天左右。

一块玉米田原来每亩种植4000多株,增密后就要增加到6000-7000株,种植密度翻了一半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密度上去了之后,倒伏风险非常大,2004年我们系统开展这项研究,基本上每年全国30多块田开展高产的探索,90%以上都倒伏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采用宽窄行,有利于光合作用,有利于高产,通风透光的话,也有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接下来,就是降低玉米的身高,避免长成大高个儿。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在玉米将要拔节的时候,喷洒玉米生长调节剂,它就缩短了不伸长了,原来可能一节20厘米,现在可能就10厘米,并且增粗了,所以玉米抗倒伏能力增强了。

如今,“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在全国玉米主产区的应用和推广面积超过3000多万亩,从新疆,到辽宁、山东、河南等地,大部分技术实施地块的产量,都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平均产量。

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成熟的新疆,优越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加上大规模种植,2023年,更是刷新了单产纪录。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李少昆:2023年新疆察布查尔县达到了1427公斤全国千亩最高(亩产)产量,察布查尔县达到了1300公斤的全国万亩最高(亩产)产量纪录。

提高粮食产量,不仅要在肥沃的土地上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还要向贫瘠的盐碱地要收成,把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新粮仓。

郭凯:以“咸”治盐化“碱”为繁

2023年12月13日,北方地区大范围强降雪过后,室外温度降至零下。在河北沧州海兴县的盐碱地里,一群农技人员正在忙碌着,从试验田旁的沟渠里引咸水灌溉。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这个地方淡水资源缺,咸水非常丰富,但是咸水矿化度又太高,不能直接灌,所以我们采用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的方式。

沧州地处渤海之滨,有大片的盐碱地。

河北省海兴县植保户窦国望:咱这片纯盐碱地,多年什么也不长,草都不长。

我国盐碱地面积约15亿亩,唤醒这一“沉睡”的土地资源,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2008年,郭凯来到河北沧州,主攻盐碱地改造课题。突破口就是用咸水给盐碱地“洗澡”,也就是咸水结冰灌溉技术。在冬天最冷的时候,用咸水浇地,咸水在地表迅速结冰,到了春天,咸水冰逐渐融化,先融化的水矿化度高,并携带大量盐分渗入深层土壤,此后融化的是微咸水和淡水,把表层多余的盐分继续往深层土壤淋洗,实现盐碱地耕层脱盐。

为了验证这个技术,郭凯在数九寒天中,反复进行着大田和室内实验。

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郭凯:最冷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水表计量灌水的水量,基本上水表都冻坏了,灌的时候上边就开始有一层冰了。有的时候我们还得拿起那个土样,尝一尝,看看到底咸不咸,开始咸了,说明这个盐分基本上快到这个层次,开始累积了。

经过十年的反复验证,冬季咸水结冰灌溉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让土壤盐碱度,从千分之八降到了千分之三。

盐碱地种出中国粮,还飘出了麦花香。当地对盐碱地里收获的旱碱麦进一步加工,做成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面花”,如今也成了深受欢迎的“香饽饽”。特殊的种植条件,也造就了旱碱麦独特的品质,吃起来筋道,且麦香味儿浓。

沧州麦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经理姜成学:与2022年销量相比,2023年是多了两到三倍,到了进腊月之后,咱的员工还得增加,像海南、广州、云南、北京、石家庄,全国各地都有咱的产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3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加,达到17.85亿亩,比上年增长0.5%。

2023年,中国耕地质量也继续提升,全国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

2023年,中国种业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效,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供种保障能力提高到75%。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强劲,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

2023年年末,我国粮食安全还有了专门的保障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一大批辛勤耕耘的身影,扎根在田间地头,不断为大国粮仓,孕育新的希望。

土地不欺勤耕人

农村有句谚语,“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2023年的丰收,来之不易。夏收时节,河南遭遇罕见“烂场雨”;秋播期间,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一个个产粮大省、种粮大县经受了大自然的严峻考验。这个丰收是抢下来的,全国上下一心抢种、抢收、抢农时,很多农民说“这一年就像是从龙王爷嘴里抢粮食”。这个丰收也是粮食安全未雨绸缪的成果。几十年来,国家坚持不懈保耕地、兴水利、强基建,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还有广大农技人员默默地在土地上搞攻坚,育出好种子、发明好技术,跟广大农民群众一起扎根田野,把荒地变良田,让歉收变丰收。这个来之不易的丰收也让我们更坚信,土地不欺勤耕人,中国饭碗要盛满中国粮。

THE END
1.每次看都有收获!(珍藏版)实用技术长年奋斗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经验丰富,接地气,他们把毕生所学总结成朗朗上口的歌诀,对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肥料、农药、防虫治病的口诀,是农业科技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看完,别忘记让我们一同为他们点赞。 肥料歌诀 (1)磷酸一铵 https://ntz.changdu.gov.cn/nyjstgzz/c102335/202204/d34e45c584534850bcbbd865520e1a4e.shtml
2.张光华:植保人40年的坚守为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农民眼中的“专家”,他们是市民眼中的“农民”,他们常年扎根田野服务农民,将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艺送到田间地头,将成果留在千家万户,他们以朴素的情怀、高尚的品格,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作用,他们就是植物医生,一群默默无闻为农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植保人”。 https://cbgc.scol.com.cn/news/3190166
3.绿茵滋润梦农业种植顺口溜的韵味与智慧绿茵滋润梦——农业种植顺口溜的韵味与智慧 种子播下,希望萌发 在土地上,用心呵护,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农民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农业种植不仅是生产生活必需品,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古代的轮作制到现代化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种植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https://www.3qzuyeya.com/yao-cai-bai-ke/615813.html
4.市级科技特派员王先刚: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在敲响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战鼓后,王先刚及时到联系服务的禹谟镇向该镇主要领导报到,与镇农技干部、村干部及当地农户加强交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对该镇的农业产业生产、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现状情况进行掌握,调研了解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与驻点服务乡镇建立了联系机制。 王先刚与县植保专家一道检查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http://bj.gog.cn/system/2022/11/16/018263786.shtml
5.植保课堂水稻幼穗分化八个阶段谷瑞特植保 农民朋友可以关注“谷瑞特植保”公众号,获取更多农业资讯、病虫害发生趋势;注册成为种植户,即可一键下单,实现“滴滴打药”服务。 谷瑞特始终坚持“专业、高效、省钱、省心”的理念,为农民朋友提供专业化植保服务,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实惠和便利!https://www.360doc.cn/article/62585304_819597180.html
6.税法记忆顺口溜运费:7%,废旧物资:10%,向农业生产者购入的免税农产品13% 今日好运气(7) 出门拾(10)废品 拾了13个农产品 4、所得税里面,关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比例是:1500万及以下5%。,1500万以上3%。 顺口溜:下午(5%。)上山(3%。)当招待 1500净收入 5、汇票的绝对应记载事项为:(1)表明“汇票”的字样;(2)无条件支付的https://www.douban.com/note/133804222/
7.枸杞保温杯顺口溜简单版枸杞保温杯顺口溜编写淘豆网为你提供枸杞保温杯顺口溜简单版、枸杞保温杯顺口溜编写和枸杞保温杯顺口溜完整版下载的服务,相当于枸杞保温杯顺口溜大全,这里你可以找到所有关于枸杞保温杯顺口溜的内容。https://www.taodocs.com/topdoc/131892-0-0-14.html
8.农垦农业发展范文12篇(全文)通过结构调整,把农业的发展引导到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着眼于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较好地实现了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家庭农场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建立和完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进规模经营,是农垦农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垦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多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dx9poao.html
9.乡村振兴报告(精选6篇)在大力实施农村油料加工点建设, 推广先进制油技术的同时, 要全方位推广油料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实行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深施肥、中耕、植保、收获、烘干、储存和冷榨制油一条龙机械化作业, 为油料的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目前, 胡麻和油菜作物的全程机械化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1y22cu2.html
10.王宏甲萧雨林:共同富裕,一个村庄的信仰与坚守五统一是:统一机耕、统一调配种子、统一排灌、统一植保、统一收打。如此,贾家庄的村集体就没有解体,才能继续保持着组织起来的集体状态,这是贾家庄在改革开放中能够继续开拓发展、不断前进的体制基础。1986年,贾家庄还经历了一个重要转折。当时的政策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致富,邢利民和村支部副书记合办了一家塑料厂,其他https://www.meipian.cn/3cw1u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