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业附加值、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乡村产业,也是保障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城乡,亦工亦农,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产业。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按照“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快速增长。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9.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7.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4%。目前营业收入超万亿的省份达到6个。效益持续提升。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1314.4亿元,同比增长14.7%。企业规模扩大。目前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加工企业93家,10亿元以上的有2590家,1亿元以上的有2.7万家。产业贡献加大。据专家测算,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9∶1,比2019年提高0.22,年均提高0.07。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比2019年提高4.5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平台更加坚实。搭建加工平台。2017年以来,聚焦加快补上加工短板,支持建设了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3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22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强化技术支撑。2018年以来,累计建设42个部级农产品加工学科群重点实验室、43个部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科研试验基地,立项农产品加工标准超200项。培育加工产业主体。全国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万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285家,涉及农产品加工业务的企业约占82%。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215.3万家,超过半数的合作社开展农产品加工服务。

三是产业布局日趋优化。区域分布更均衡。东部和其他区域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之比由2005年的70∶30变成了2023年的49∶51,区域布局已由以东部为主向东中西部均衡发展转变。产地加工不断提升。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的总部设在县域,支持地方建设15.6万座农产品初加工设施、7.5万多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产业发展更集聚。引导地方建设1600多个农产品加工园,17%的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和21%的营业收入聚集到加工园区。

四是联农带农作用不断加大。优化利益联结机制。目前,8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与小农户建立了订单采购、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25亿农户收入比其他农户高30%以上。建设农业全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培育了9000多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联合体内部实现“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购销最惠”。

五是产业要素支撑不断增强。在资金上,向金融机构推荐近11万家加工企业,获得授信的企业近5万家。初加工企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深加工产品税率由17%下调至13%。在用地上,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推动30个省份制定了实施细则。在人才上,建立265个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组建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联盟,聚集知名专家800余人。

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不仅有力促进了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也不断丰富了百姓的餐桌,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食物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下一步,我们将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实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三年行动,以“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为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优农产品产地加工,延伸食物产业链。引导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产地加工,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发展粮变粉、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加工产品,加快推动农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把就业岗位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二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价值链。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引导加工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开发美味多样的休闲食品、药食同源的功能食品、风味独特的调味品、营养健康的保健饮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加快加工技术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开发新型分子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等。协调推进奶畜养殖与乳品加工有机融合,提高国产生鲜乳竞争力。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促进产销对接、产加对接。鼓励科研院所和加工企业研究开发大豆储藏保鲜加工装备,升级开发传统豆制品和新型豆制品,开发稻米油、胚芽油、茶油、橄榄油、核桃油等产品。

三是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打造供应链。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聚焦食物资源开发,着力补齐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做优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享利益链。引导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和上中下游经营主体参与,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利用订单粘合、利益粘合、资金粘合,联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产供储运销全产业链韧性,让农产品加工业发挥沟通城乡、亦工亦农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农产品加工指导司)司长王锋

THE END
1.依法“体检‘三农’”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汤维建建议,根据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力度,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重塑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2/t20241202_441329.html
2.农业4.0是所有人的农业。正确错误http://51jiaoyu.sh.cn/ti-20-9014-1.html
3.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知识题库.docx7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进行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答案:E、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答案:A、C、D正确阐述: A、对可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729/5112242304002111.shtm
4.农业4.0什么是?智能人居农业4.0什么是? 51物联卡(www.51wulianka.com):农业1.0是指依靠个人体力劳动的农业经营模式,其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农业2.0是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善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3.0即信息化(自动化)农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局部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https://m.51wulianka.com/news/377.html
5.农业4.0指的是农业四产化,主要是“靠人吃饭”。()3.多项选择题下列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是() A.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B.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C.麦克雷戈的XY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4.判断题Inadequate context is often the cause of ambiguity.() 参考答案:对 5.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赔偿权利人的是()。 http://www.ppkao.com/tiku/shiti/457b5d56e494487d9639001cfe3264a9.html
6.温铁军:农业1.0如何向农业4.0演进根据我们的研究,将世界上的农业经营分为三类: 一是前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即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现在很多人仍然在强调中国要学习大农场农业。但是,大农场农业是因为彻底殖民化造成资源广大的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人口大https://www.htu.edu.cn/sannong/2017/0927/c5477a102864/page.htm
7.从农业1.0到农业4.0图书本书给出了从“农业1.0”到“农业4.0”演化的分析和路径,提出“生态化是 展开 8请叫额聂小仙儿2022-03-23 09:06:41 可持续发展永远是王道,回归本源 4迁徙的鸟2022-03-19 14:53:03 这是一份对中国农业美好的愿望,需要从上至下系统性的改造、改革。否则十几亿人怎么活呢? 2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5627355/
8.《从农业1.0到农业4.0》0《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是温老先生带领团队倾心所著,在书的封面上的两段话直冲心灵: 从支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不间断的可持续农业之中寻找应对挑战的智慧。 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https://www.jianshu.com/p/de921126cdee
9.农业4.0来袭精准农业再掀投资热潮是通过运用数据科学和系统,根据农地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的调整优化农业投入和相应管理措施,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减少资源使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13 年,德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明确了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时隔两年,2015 年,“农业4.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10551.htm
10.农业4.0时代!在德国养鸡真是泰酷辣!南方+2011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工业4.0”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4.0的大讨论。 2015年,德国在工业4.0的基础上提出农业4.0,即以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德国通过提出并发展农业4.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30/c773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