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农业4.0版本,“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科学家经济学家

农业已经进入“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4.0版本

1

新世纪之初,随着经济基础领域一系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国正经历着由小资主体社会向中资主导社会的巨大转型,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之下的两大社会阶层的崛起——中产阶层和新工人群体。

中国已经产生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人口,占总人口近三成,比美国和欧洲的中产阶级人口加总还要多。对于农村发展来说,这个群体是多面性的。

从积极角度看,世界中产阶级的共性是既重视食品安全,又热衷资源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而中国的中等收入者更是新时期愿意下乡进村、兴利除弊、促进城乡融合的社会群体。

接着的问题是,主管部门和农业生产者是否有专门应对中产阶级崛起的治理调整或营销策略若有,又是否了解中产阶级的需求如果官方仍然偏重于追求产量目标,压低农产品价格指数以免发生通胀,生产产品也是以大路货为主,则在三大资本的过剩压力下农业过剩的局面难以改观。

然而,有关政策跟不上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并不意味着中产阶级沦为“吃瓜群众”。近年来已经兴起了“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等民间行动。这种民间自发的城乡之间的双向互动不同于政府助力的资本下乡,因此大致还是良性的。

可见,国家大量基础建设投资所形成的搭便车机会,恰好把一个城市的中产阶级能够与村民之间共同参与的社会资源开发出来,这就有了农业1.0向4.0演化的条件。

2

世界万年农业文明史上,农业从来不是“产业”而是人类与自然界有机结合的生存文化。因殖民化产生的“盎格鲁-萨克逊模式”,只有在殖民化和奴隶制的条件下,才能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而且这种农业1.0版只是作为现代化的基本形态,其实质主要还是通过土地规模化获取更多绝对地租,借以形成剩余价值,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

由此,尽管美国的农业占GDP的比重不足2%,却因其粮食产量足以影响全球粮食价格。而在21世纪金融资本虚拟扩张阶段引申出另一个“农业1.0+农业3.0”的路径:立足于殖民化大农场,就有了“农业金融化”的方向,粮食期货市场的大幅度波动,就是金融化的一个现象。

3

那么,2.0版农业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在产业资本阶段意味着用工业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通常也叫做设施化、工厂化农业。中国现在则是农业产业化,亦即要在规模化和集约经营的基础上,拉长产业链,形成农业的增值收益。

二产化的农业应该叫农业2.0版的现代化。但这个农业2.0不仅在大多数国家面临亏损,而且在欧洲和日本,二产化农业因严重污染,造成对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因而正处在退出阶段。

中国现在强调的农业产业化,很大部分的内容是指农业二产化,拉长产业链虽然可能产生一些收益,但即使在美国,这个收益能留在农民手里的一般不到10%。在中国,农业产业链中农民得到的收益恐怕8%都达不到。

二产化农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生产过剩。如前所述,中国农业大宗产品的产量很多世界第一:我们生产全球70%左右的淡水产品,67%的蔬菜,51%的生猪,40%的大宗果品,这些产品都过剩。我们现在的粮食产量占世界的21%,人口占世界的19%,还有两个点的余量。

除此以外,农业二产化还对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现在农业造成的面源污染大大超过工业和城市,是面源污染贡献率最高的领域。

何况,农业二产化并不是必然的,像北美、澳洲的农业就都是靠天然资源维持农业1.0的一产化,并不进入二产化,而是直接由1.0+3.0进入金融化。而欧盟、日韩则是2.0+3.0版的现代化,以设施农业为主的同时允许合作社开展包括三产在内的多元化经济。

中国农业的二产化也是设施化、工厂化,已经是世界最大的设施化农业国家,但中国在三产领域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物流等领域都已经形成利益集团,除非国家给足了优惠政策促进合作社有组织地开展经营,否则分散小农很难涉足。

4

农业3.0版,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以综合性农协为载体的三产化农业。因为三产的单位面积收益率一般都高于二产;由此而使农民得到三产化对劳动力和农村资源的“再定价”收益。比如,养生农业就会把空气、水、林木绿化等环境因素再定价,农家乐也会使被外部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农村中老年妇女得到高于农业就业的收益。

近年来甚至还有人借鉴日本提出的“农业六次产业”概念来解释农业的结构升级。其实早在中央政府2006年的“一号文件”中就强调了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出第三产业跟农业结合;2016年的一号文件则明确了农业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指导思想。

第三产业和小农经济直接结合的可能性有丰富经验,但也有政策障碍。

我们二十几年的基层试验表明:因为第三产业的主要部门———金融、保险、流通等,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都被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控制,如果不采取日本综合农协为主的“东亚模式”,第三产业跟农业的结合就只能是旅游、养生、景观这些资源业态,所产生的综合收益不会很高。因此,靠3.0版的农业三产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得到的好处并不很大。

5

农业4.0版是我们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提出的,现定为“社会化生态农业”。传统社会、特别是亚洲这种原住民社会,农业从一万年前开始的时候就是多样化的原生农业;当代强调可持续发展,也应该是农业3.0+4.0构成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生态农业体系。

一方面在手段上要借助互联网+,另一方面在理念上要更强调社会化的、城乡合作互动的、生态化的农业。当然,“市民下乡,农业进城”越普遍,农业体现出中央倡导的生态文明战略的内容就越多,这是下一步农业3.0版和农业4.0版要考虑的问题。

农业4.0版确实需要与“互联网+”密切结合,使用互联网+本地化的题材、景观、本地化的标志、休闲旅游等,更大程度是要借助城乡融合的新趋势,利用互联网内在体现的各阶层公平参与,实现市民与农民都能够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而社会化生态农业本身又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载体。

这当然是个挑战,中国只有下功夫清理在百年激进现代化之中已经形成的各种阻碍,才能有应对挑战的自觉性。

THE END
1.依法“体检‘三农’”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汤维建建议,根据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改革,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力度,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带动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农村经济供给侧改革,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实现农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重塑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12/t20241202_441329.html
2.农业4.0是所有人的农业。正确错误http://51jiaoyu.sh.cn/ti-20-9014-1.html
3.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知识题库.docx72、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进行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答案:E、禁止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答案:A、C、D正确阐述: A、对可能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729/5112242304002111.shtm
4.农业4.0什么是?智能人居农业4.0什么是? 51物联卡(www.51wulianka.com):农业1.0是指依靠个人体力劳动的农业经营模式,其生产技术较为落后。农业2.0是机械化农业,是以机械化生产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改善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3.0即信息化(自动化)农业,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局部生产作业自动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https://m.51wulianka.com/news/377.html
5.农业4.0指的是农业四产化,主要是“靠人吃饭”。()3.多项选择题下列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的是() A.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B.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C.麦克雷戈的XY理论 D.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4.判断题Inadequate context is often the cause of ambiguity.() 参考答案:对 5.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赔偿权利人的是()。 http://www.ppkao.com/tiku/shiti/457b5d56e494487d9639001cfe3264a9.html
6.温铁军:农业1.0如何向农业4.0演进根据我们的研究,将世界上的农业经营分为三类: 一是前殖民地国家的大农场农业,即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现在很多人仍然在强调中国要学习大农场农业。但是,大农场农业是因为彻底殖民化造成资源广大的客观条件而形成的,主要包括加拿大、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原住民人口大https://www.htu.edu.cn/sannong/2017/0927/c5477a102864/page.htm
7.从农业1.0到农业4.0图书本书给出了从“农业1.0”到“农业4.0”演化的分析和路径,提出“生态化是 展开 8请叫额聂小仙儿2022-03-23 09:06:41 可持续发展永远是王道,回归本源 4迁徙的鸟2022-03-19 14:53:03 这是一份对中国农业美好的愿望,需要从上至下系统性的改造、改革。否则十几亿人怎么活呢? 2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5627355/
8.《从农业1.0到农业4.0》0《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是温老先生带领团队倾心所著,在书的封面上的两段话直冲心灵: 从支撑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不间断的可持续农业之中寻找应对挑战的智慧。 生态化是人类文明的出路,也是农业走出困境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https://www.jianshu.com/p/de921126cdee
9.农业4.0来袭精准农业再掀投资热潮是通过运用数据科学和系统,根据农地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的调整优化农业投入和相应管理措施,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减少资源使用,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2013 年,德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明确了信息化在工业化中的重要作用, 在国际社会引起极大反响。时隔两年,2015 年,“农业4.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10551.htm
10.农业4.0时代!在德国养鸡真是泰酷辣!南方+2011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德国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工业4.0”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工业革命4.0的大讨论。 2015年,德国在工业4.0的基础上提出农业4.0,即以网络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为支撑和手段的一种高度集约、高度精准、高度智能、高度协同、高度生态的现代农业形态。德国通过提出并发展农业4.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5/30/c7738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