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耕文化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传统农耕文化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下列哪个不是小雪时的习俗呢?

A、

酿小雪酒

B、

品尝米兹耙

C、

晒鱼干

D、

送寒衣

答案:D

2.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设计的

A、孙叔敖

B、郑国

C、李斯

D、李冰父子

3.关于“二十四节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立春,最后一个节气是冬至

B、二十四节气综合了天文'气象等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

C、节气最早起源于西汉年间,到唐朝已臻完善

D、2012年,清明节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二十四节气整体还未入

答案:B

4.“民以食为天”,“仓实则知礼节”,这是谁对治国治礼的认识?

A、孔子

B、庄子

C、管仲

D、孟子

答案:C

5.种瓜点豆”是哪个节气前后?

A、春分

B、立春

C、谷雨

D、雨水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半坡人

7.从哪个节气开始我国进入了数九寒天,白天缩短,黑夜变长。

A、立冬

B、小雪

C、冬至

D、大寒

8.哪个节气位于仲夏和暮春之交,此时大地春和景明,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A、惊蛰

B、雨水

C、清明

D、谷雨

9.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

A、分析思维

B、感性思维

C、知性思维

D、理性思维

10.苦菜是中国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

年苦菜。请问哪个节气可以吃到苦菜呢?

A、雨水

B、夏至

C、小满

11.下列考古发现的生产工具,代表我国原始居民生产力最高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相

C、钻孔石斧

D、铁犁锌

12.古人根据气候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启”是立春和

哪个节气?

立秋

立冬

立夏

春分

13.()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的萌发生长现象,此时阳气上

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B、惊蛰

C、雨水

14.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

A、丰收年景的6—9月

B、每年秋天

C、清明后10天

D、端午前3天

答案:A

15.三伏天位于哪两个节气之间?

A、小暑'大暑

B、立夏'小满

C、小满、芒种

16.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

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1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地支”共有几个字?

A、8

B、10

C、12

D、14

18.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

D、中天节

19.下列哪个不是传统农具?

A、秒

B、褛车

C、翻车

D、戟

20.农村在夏天的哪个节气农事活动非常忙碌,既涉及收获,又涉及播种

A、夏至

B、小暑

C、芒种

D、大暑

21.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白露

在每年的

A、公历8月7-9日

B、公历8月22-24日

C、公历9月7-9日

D、公历9月22-24日

22.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3.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24.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25.《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史

C、国别史

D、编年体通史

26.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样重要成就是: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

稻④铸铁器、发明陶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7.杜甫的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描绘的是哪个节气

A、白露

B、寒露

C、霜降

D、立冬

28.四书包括:《论语》、《大学》、《孟子》和

A、《礼记》

B、《中庸》

C、《周易》

D、《春秋》

29.西汉什么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汉武帝

汉宣帝

汉昭帝

汉元帝

30.下列哪个节气没有反应降水现象?

A、小满

D、大雪

B、立夏

D、芒种

A、元宵节

B\中秋节

C、端午节

D、清明节

33.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陶渊明的

A、《归园田居》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34.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60—70岁

B、70—80岁

C、80--100岁

D、100岁以上

35.哪首诗与春分无关?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日月阴阳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36.我国古代历法中的24节气中“立夏”这一节气大约是现行公历的什么日子

A、4月5-6号

B、5月5-6号

C、5月7-8号

D、4月7-8号

37.古代地理中划分阴阳有一套理论,其中表述山川河流的“阴”是指

A、山南水北

B、山北水南

C、山南水南

D、山北水北

38.古代祭祀时所用“三牲”,指的是

A、牛、羊、猪

B、鸡、鸭、鹅

C、牛、羊、鹅

D、牛、羊、鸡

多选题

1.惊蛰作为春耕开始的节令,我国劳动人民不仅仅只进行紧张的耕种,还进行()

等有趣的民俗活动。

A、祭白虎

B、吃梨

C、打小人

D、祭雷神

E、吃春

答案:ABCD

2.冬至节在民间历来十分受重视,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人们过冬至会

A、画九

B、酿米酒

C、祭祖

D、吃饺子

E、吃番薯汤果

答案:ABCDE

3.二十四节气在属于气候转折点的节气有

A、谷雨

B、大暑

E、冬至

4.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等民风习俗反映农耕人民对丰收和平安的祈

盼。

A、吃春

B、祭海

C、走谷雨

D、祭仓颉

E、赏花

答案:ABODE

5.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

B、清明

G夏至

D、冬至

E、大寒

答案:BD

判断题

1.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黄河流域

A、正确

B、错误

2.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3.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南瓜都属于中国传统农作物

4.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是东晋诗人谢灵运

5.农耕文明和掠夺式的游牧文明相比,孕育出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

农政思想更符合如家提倡的和谐、环保理念。

6.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月,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

7.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一传统节日。

8.垄作法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9.农家是诸子百家之一,又被称为“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

思想的学术流派

10.三伏天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但同时很多地区也会频发旱、涝、

风灾等各种自然灾害。

11.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

在内的“六畜日。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

12.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

面变化规律,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13.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为《夏小正》

15.原始社会的耕作品种,主要是水稻和粟

16.民间说法“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的是小暑开始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天气的闷热和潮湿让人无处藏身。

17.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大寒是冬季的结束,所以大寒的天气没那么冷了。

18.传统文化中的五谷指的是:稻、黍、稷、麦、菽

19.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指得是谷神

20.农耕文明具有地域多样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

21.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THE END
1.日本人种地为啥很轻松?看看使用的8种农具,小而美,特别实用!日本人种地为啥很轻松?看看使用的8种农具,小而美,特别实用!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月下Van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女儿伺候瘫痪母亲八年,200万的拆迁款却全部给了儿子 时光莱啦 1183跟贴 打开APP 真实事件改编!山里男人为了传宗接代,竟租来媳妇生孩子! 牛哥电影 4783跟贴 打开APP 美国主播模拟中美https://m.163.com/v/video/VHI1IM8DK.html
2.长春农机化信息网农机大户正在成为我市农机生产作业服务的主力军,在农村,由于受到地域、信息渠道等的限制,为解决农机大户信息技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农机大户在生产和经营服务中及时提供有用可借鉴的信息,我们从多方面搜集整理将农机政策、农机使用、市场信息和致富信息等及时、准确地送到农民家门口,是我们编发本刊的初衷。为此,我http://cc.jlnongji.cn/njdh/2011-12-12/57777.html
3.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试题(考试必看)46、单项选择题 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下列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说法,哪一个不正确?() A.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以及从事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直接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能够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承认并遵守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规定的人社手续的,可以成为农民专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7/107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