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人的智慧耕种赵柔炎帝造

天未凉,秋已至,秋天是农民丰收的季节。身为以种植为生,农业起家的华夏子民,我们身上总是带点“种菜天赋”,这是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耕种基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任何生产都离不开工具,农具在农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古人的智慧耕种,一起探讨一下耕种与农具的发展史。

农/具/发/展

耕具的发展史

大家知道吗,我国最早出现的耕具是耒耜(lěisì)。

在当时所用的工具中占主导地位的材质是青铜。而使用铁农具和畜力耕作是从春秋时期才开始的。到了战国至魏晋时期,铁犁牛耕才从黄河、长江流域向全国范围推广。在汉代时期铁犁有了更新,装上了犁壁。

到了唐代,套索驾辕的曲辕犁代替了两牛抬杠的直辕犁。在宋代时期则出现了软套和挂钩,并有多种不同形式的犁,更适用于旱地或水田里耕作、播种、灌溉,而且采收和加工的各种农具也渐渐的配套齐全。

耒(lěi)/耜(sì)

耒耜

耒耜是我国古代神农发明的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翻整土地、播种庄稼。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的发明开创了中国的农耕文化。

传/说/故/事

炎帝造耒

传说,炎帝和大家一起围猪,来到一片林地。林地里,凶猛的野猪正在拱土,长长的嘴巴伸进泥土,一撅一撅地把土供起,一路供过,留下一片被翻过的松土。

野猪拱土的情形,给炎帝留下很深的印象,想着能不能做成一件工具,依照这个方法翻松土地呢?经过反复琢磨,炎帝用尖木棒下部横着绑上一段短木,先将尖木棒插在地上。再用脚踩在横木上加力,让木尖插入泥土,然后将木柄往身边板,尖木随之将土块撬起。这样连续操作,便耕翻出一片松土。

这一改进,不仅深翻了土地,改善了地力,而且将种植方式由穴播变为条播,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这种加上横木的工具,史籍上称之为“耒”。在翻土过程中,炎帝发现弯曲的耒柄,比直直的耒柄用起来更省力,于是他将“耒”的木柄用火烤弯,成为曲柄,使劳动强度大大的减轻了。

历/史/意/义

耕播开始

有了耒耜,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耕”和耕播农业。炎帝部落开始大面积耕播粟谷,并将一些野生植物驯化为农作物,如稷、小麦、大麦、稻、麻等。后人将这些作物统称为“五谷”或“百谷”,并留下许多“神农创五谷”的美好传说。

其实,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以及野生动植物的驯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实现的。后人把这些成果归于炎帝,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尊崇和对先祖的怀念。

铁农具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A、汉代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唐朝时期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铁/犁/牛/耕

推广使用

在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是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通过广泛的推广和试用使得农业迅速的发展,在黄河流域乃至甘肃、新疆地区,铁犁牛耕已普遍使用。

关于这一情况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一些敦煌、榆林石窟的壁画“牛耕图”中,都有反映。据文献和考古资料证明,这时的边疆地区也在推广使用铁犁牛耕。

曲/辕/犁

先进的步犁

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地区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了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改进。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唐)陆龟蒙《耒耜经》中详细记载了江东(今江南)所用曲辕犁的结构和使用功效,这是古代步犁中最先进的类型。

历/史/故/事

赵柔卖犁

赵柔,字元顺,北魏人,年轻时就以德行才学闻名河西,他为人宽厚仁爱,很有信用。历任著作郎、河内太守。赵柔曾经在路上捡到别人掉的一贯金珠,价值数百缣,赵柔立即叫回失主,把金珠还给了他。

后来,有人赠送给赵柔数百枚铧(指的是犁,翻土的农具),赵柔于是同儿子善明去集市上卖。有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出三十匹绢来买,可善明不打算卖给后来的这个商人。

因为赵柔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随即便以二十匹绢卖给了原来那个人,当地的人听说此事后,都对赵柔感到非常的佩服。

生产进步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

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铁器的应用是我国农业技术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牛耕的应用也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

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把人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曲辕犁又被称为?

A、江西犁

B、江南犁

C、江东犁

D、江北犁

古/人/智/慧

古人的智慧

我国古代的农具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从简单的石制农具发展到金属农具,从单一的工具发展成为系统化,体系化的农业装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

在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下,农业在我国古代是绝对的经济支柱。农具的发展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包含着古人的智慧。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令人惊叹。

THE END
1.从战国至明清,耧车如何助力古代农业成长?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耧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稳定的阶段。此时的耧车在继承前代优点的基础上,更多地是在细节上进行优化。制作工艺更加精湛,不同地区的耧车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一些地方的耧车还增加了辅助功能,比如在耧车的前端安装破土装置,能够更好地应对坚硬的土地。耧车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https://gqt.scy.cn/info/1084/15731.htm
2.中国古代发明了什么样的农耕工具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呢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文明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农业技术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当时的生存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系列革命性的农耕工具被发明出来,这些工具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https://www.aceya.cn/li-shi-ming-ren/560394.html
3.时空之轮,东汉装备的演变与影响在古代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印记和科技发展,东汉时期作为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装备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本文将带您走进时空之轮,一探东汉时期的装备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http://www.maitian.info/ktnyx/19486.html
4.中国古代农具发展史.pdf资源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生动的历史,它展示了农业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紧密联系。从原始农业时期到明清时代,农具的演变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创新和改进。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具主要由天然材料制成,如石、骨、蚌、木等。这些工具大致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三大类。农耕工具包括铲、耒、锄等,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yanyu111112/47960189
5.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包括农具演进技术使用农作物经济作物包括农具演进 技术使用 农作物 经济作物 水利工程 农书.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一) 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37f933bbedca487f29fa506b4e5404fd.html
6.铁农具和牛耕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护士人文修养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关怀和同理心的能力,这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https://www.shuashuati.com/ti/f833f13722a44c1cb452849c57650719.html
7.中国古代农业的五个发展阶段五. 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明、清),主要特点是为了适应全国性人多地少格局的形成,多熟种植的推广和耕作技术的精细化。 第一阶段:原始农业时期 从距今一万年左右农业发明开始,至距今四千年前阶级社会形成为止,相当于中国原始社会后期。 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并广泛使用木竹器、骨角器和蚌器。石斧、石锛一类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090261.html
8.中国古代耕作制度演变铁制农具是农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制作是中国原始农业与古代农业发展的分界线,也是撂荒轮荒制向轮作制发展的重要转折标志。丰富的冶铁资源及发达的冶铁业将我国农业带入铁器化时代,以木石农具为代表的原始农业,彻底转向以铁制农具的普遍采用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https://cssn.cn/lsx/lsx_ttxw/202308/t20230818_5680019.shtml
9.中国先秦时代的货币问题中国远古的金属布币有一个很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商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青铜铸造业兴起,金属实物货币应运而生。黄河中游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始使用不同形制的青铜农具铲作为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后又逐渐演变成最早的原始空首布(见图1-6)。大约在春秋中期后,空首布的货币形式固定下来,主要流通于三晋和中原宗周https://net.blogchina.com/blog/article/679378077
10.中国古代经济成长历程(7)明清时期,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区域性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江南区域市场、华南区域市场、华中区域市场和华北区域市场。 4、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1)农具的改进。①商和西周: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②春秋战国:铁农具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耕犁、桔槔。③魏晋南北朝:翻车、http://sc51678.com/gaosan/lishi/zggdjjczlc/index.html
11.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变迁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史上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对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变迁内在逻辑有莫大帮助,更对今天的区域协调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客观史实出发,结合前人成果,浅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变迁过程、原因、影响、意义及启示https://m.fwsir.com/jj/html/jj_20170720091548_355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