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9号水稻系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合作育成,200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为探索甬优9号水稻水肥调控技术,特开展了本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衢州市莲花镇月山村某农户承包田进行,前作冬闲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种子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1.2试验设计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追肥次数增加1次,即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2+尿素120kg/hm2,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2+氯化钾150kg/hm2,再过65d施尿素94.5kg/hm2。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mm深,最高不超过40mm深,下大雨水位过深时,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hm2。
1.3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移栽前1d施复合肥(15-15-15)375kg/hm2+尿素120kg/hm2,移栽后7d施尿素145.5kg/hm2+氯化钾150kg/hm2+苄乙可湿性粉剂450g/hm2。8月25日施尿素94.5kg/hm2。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4-6]。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2结果与分析
2.1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及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852m3/hm2,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m3/hm2,节水15.94%。
2.2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2,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2,增幅7.37%。
3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773.85kg/hm2,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2,增幅为7.37%。在实际生产中可推广应用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4参考文献
[1]庞桂斌,杨士红,徐俊增.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5(9):44-47.
[2]孟梨,吕成长,陈苏春,等.浙江低山丘陵区单季稻节水增产减污水肥综合调控模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2):12-16.
[3]邵东国,孙春敏,王洪强,等.稻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0(12):72-78.
[4]彭恩明,李万华,翁新辉,等.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62-64.
关键词:水稻栽培;创新;发展;探讨
从我国建国至今,水稻得到了高速发展,当前是第一大粮食作物,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稻的种植,通过调查,稻谷的产量已经占到了粮食产量百分之四十三,我国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人口都将稻米作为主食。水稻栽培科学主要就水稻生产进行指导,在我国水稻种植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黑龙江地区实际的情况,对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1.水稻栽培科学创新与发展现状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保护生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2运用高产高质的水稻栽培技术
运用领先的高质量水稻栽培技术,不但能够进一步保护生态平衡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目前的水稻栽培技术,一般以简便化、模型化为主,经过对一些高新技术的引进,对复杂的农作物栽培生产过程实施系统分析以及综合分析,确立一种动态模拟模型以及动态的管理决策系统,以实现水稻生产定量的决策,促进水稻栽培的科学发展。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应对影响水稻产量的各种因素如土壤、水源、温度、阳光等进行详细的研究,找到能生产高质量水稻的有效方法。此外。还应结合普遍寒冷的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运用一些具体的栽培方法,进而打造标准化的栽培。首先是大棚育苗技术。严寒地区培育壮秧的基础是大棚育苗,在生产过程中应提前对土地实行扣膜以使地温升高,方可在化冻后就能开始作床整地,达到抢积温,早育苗的目的,以增加资源利用率。针对不同地形不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的大棚,如小棚覆盖、三膜大棚覆盖等等。还有,在东北地区,运用“少本稀植”的栽培方法能有效的增加产品的结实率、成穗率。
目前东北地区在水稻栽培方面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是稻米的质量问题。很多农民在耕种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忽视了水稻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其生产出很多低质量的稻米。生产过剩的低质量稻米逐渐形成积压,而高质量的稻米却非常缺乏。这种现象非常不利于稻米市场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质量较好的水稻,因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生产出来的水稻根本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其次是生产过程中存在不协调。在水稻的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耕作者普遍对生产的中期阶段比较重视,结果往往是忽视了产前灌溉与产后修护等环节,使得水稻生产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要知道,重视水稻栽培,是要有效地将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部分合理的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水稻耕作体系;此外,东北水稻生产规模较小,不能大量的规模化生产,导致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效益低下。所以目前东北水稻栽培的一项重要发展目标,就是朝着规模化生产方向发展;另外,随着我国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资源需求量也在不断膨胀,水资源、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因此,水稻的产量也就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
2水稻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2.1采用高质量的水稻栽培技术
2.2保证合理的施肥和灌溉
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中之重。在施肥过程中,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以及水稻的吸收程度来决定,提高肥料的施用效率,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肥料栽培出最高质量的水稻,从而减少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破坏。施用磷肥能促进水稻健壮和根系发达,一般亩施5kg左右;施用钾肥能够对水稻植株的抗逆性起到增强作用,一般亩施纯钾2.5kg左右。水稻生产需要大量的用水,所以加强研发节水栽培技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用水时要注意提高水分的使用效率,严格按照节水原理进行用水,同时可以在生物、工程等方面对农业进行创新,达到节水的目的。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
1传统技术的辅助作用
2高端技术要求
作者:高军单位:黑龙江省宝清县龙头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初探
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532050
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使得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自然而然,国民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粮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吃饱”上,在“吃饱”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吃好”。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自然环境,同时还能够满足国民对于食品的要求,以此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为我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巨大贡献。
1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的基本要求
1.1地块选择
要想进行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首先要进行地块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过程中,地块选择是十分关键的,直接关系到水稻种植的成果。较为适合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的地块应当要远离工业以及煤矿等地区,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农作物的清洁和环保。还需要确保的是地块没有遭受到任何的污染,生态自然环境需要极为的优良,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无公害水稻的种植。就是除了环保的要求以外,还需要注重的就是土壤的肥沃程度,要挑选肥力较高的地块,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以此来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1.2品种选择
除了地块的挑选以外,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过程中,品种的挑选也是十分重要的。想要保障水稻的产量,那么就需要根据每个区域的特点,包括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等因素来挑选最合适的水稻品种。水稻的品种必须要具备高产、高品质、抗逆以及较高的抗病虫害能力,这样才能保障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而除了品种的挑选以外,挑选优良的种子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栽培种植之前,必须要对水稻的种子进行挑选,确保种子的干净、饱满以及发芽率,这样才能确保水稻在未来能够更好的生长,同时有效提高水稻的结实率。通常情况下,为了让种子达到这一要求,可以在采购种子之后,将种子进行摊铺晾晒2~3d。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同时还可以提高发芽率,保障水稻的产量。在晾晒之后还需要进行拌种浸种。这样是为了进一步杀灭种子所包含的病菌,提高种子的抗病虫害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播种后让种子能够更好的生长,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免于病虫害的侵袭,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让农户能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1.3育苗
对于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来说,育苗也是十分重要的阶段。而种子的品质与质量会对育苗阶段的工作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种子的挑选。一般情况下,无公害水稻的种子需要保障纯净度在98%以上,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同时,将挑选好的种子进行晾晒、选种、拌种以及浸种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育苗工作了。在育苗工作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到覆盖材料,而覆盖材料对育苗工作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从笔者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认为农户最好可以选取无纺布来作为育苗的覆盖材料,这样可以帮助种子更好的生长。除此之外,农户还需要保障挑选地块的肥沃程度,确保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拥有充足的营养。
1.4科学施肥
对于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工作来说,确保土壤拥有较高的肥力是十分重要的。不过,再肥沃的土地,也需要结合肥料的施入。而在施肥前需要进行测土配方之后再进行施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均衡。在施肥的过程中应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为辅,以此确保肥料的充足又能更好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有机肥当中,包括了稻草还田肥、沼气肥、堆肥以及厩肥等多种不同的肥料。而肥料的施入首先应该选取在插秧前10~15d进行施肥。之后,再根据测土结果来调配合适的化学肥。如果土壤是呈现酸性或者中性,那么可以采用在田地施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等肥料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确保秧苗更好的成长。
1.5插秧工作
插秧工作也是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农户在进行插秧工作之前需要对已经挑选好的地块进行整地工作,清除杂草和杂物,从而起到降低病虫害威胁,减少土壤营养被其他杂草吸收的情况发生。而在整地工作之后,还需要对挑选好的地块进行浇灌工作。浇灌工作结束之后,还可以采用农用机械对地块进行耕地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够进一步清除地块中的杂草。
2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
2.1管水工作
在无公害水稻的栽培过程中,管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插秧到分蘖过程中,只需要进行少量的浇水灌溉,如果水量过多就有可能导致水稻根系出现腐烂状况,从而影响秧苗的成活率。而在分蘖过程中,当处于分蘖盛期时,需要采用浅、湿灌溉的方法来进行灌溉。而到了分蘖的末期,则需要停止浇水灌溉,同时进行晒田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晒田工作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帮助水稻能够更好的生长。而当水稻进入了出穗以及开花阶段,就需要严格控制田间的浇水灌溉,保障田间水分不多不少,水层最好维持在6~7cm之间,@样才能帮助水稻更好的出穗开花,以此提高水稻的结实率,让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当然,还需要注重的一件事就是无公害水稻在栽培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早熟期,在这个时候一定要保障田间水分,绝对不能过早的断水,否则将会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造成影响。
2.2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是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果疏忽对病虫害的防治,很可能会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既然是为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进行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也需要讲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防治措施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改善传统的病虫害防治现状。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无公害水稻在种植栽培过程中主要包括了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以及稻水象甲等病虫害威胁。对于纹枯病可以在6月的上中旬,喷洒稻丰灵来进行防治,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仅可以进行纹枯病的防治同时还能防治二化螟。针对稻曲病则可以采用稻曲克敌兑水进行喷雾处理实现稻曲病的防治工作。在进行稻瘟病的防治时则可以采用40%富士一号乳油来进行。针对稻飞虱和稻水象甲则可以采用80%乐果和克甲螟来进行防治。当然,需要注意的,各种农药都只能使用1次,绝对不能重复使用。否则,不但会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效果,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2.3施肥管理
在进行无公害水稻栽培种植中,较为适合使用有机肥来进行栽种。而有机肥主要可以使用头年稻草还田来进行施肥工作。在栽秧前15d,可以施入腐熟畜禽粪肥,确保土壤具有充足的营养。当然,在栽种过程中,化学肥料的施入在所难免,而在施入化学肥料时,则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配方施肥,这样可以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同时也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入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土壤是酸性或者中性,则可以施入磷肥和钾肥,这样可以有效改变土壤的状态,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大的帮助。
3结语
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民的生活品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当前我国无公害水稻的栽培种植情况来看,必须要做好地块的选择、品种挑选、育苗、底肥施入以及插秧工作,这是对无公害水稻栽培重视的基本要求。在田间管理工作当中还需要做好管水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作物更好的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让农户通过无公害水稻的种植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崔顺海.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2(4).
[2]吴喜全,井力.浅析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4(2):102.
[3]刘桂洁.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初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102.
[4]朱福磊,谢延彬.浅析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