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精选5篇)

2.1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比较低,且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保证思想相对薄弱

从过去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小餐馆经营者学历比较低,普遍是高中以下的学历,其文化教育的水平普遍较低,基本没有受过任何食品安全的教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识比较低。如:一些流动性较大的摊点,大多都是经营麻辣烫与油炸食品等,这些食品的经营者只是重视食品味道,并不重视食品制作的过程、食品的原料采购与加工过程。而且不少消费者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也没有较高的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在食品选择过程中经常是按照自己喜好情况来选择,并不重视食品质量。

2.2食品卫生的环境比较差,以及资金的投入了比较少

2.3缺乏监测能力

2.4目前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过程中信息共享的程度比较低

3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制度改进的措施

3.1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工作还要进行规范

在二〇一〇年,因为国内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监测工作是出去大范围的展开,所以,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一般规范一边建设,为了更好的展开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工作,需要对各种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与规范性的操作,例如:数据上报、监测采样、数据的审核与检验等环节,同时强化数据的监测,并及时的上报与通知。

3.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的力度,提升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的意识

部分食品安全部门应该实施与组织健康教育类各种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研讨会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来指导消费者识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然后实现消费者对食品消费的合理性,合理饮食,自觉抵制不合格的食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4完善各项监管制度,以及规范食品的销售行为

3.5构建社会监管体系加大执法的力度

4结束语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

近年来,我国频频发生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以及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也关系食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影响整个食品产业链的生存和利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都有可能演变成政治问题,不仅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还有损国家和社会形象。因此,在构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过程中,要理清不同食品检验主体的职能,明确相应的生存发展关系,使食品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构建相互制约、统一协调、有序发展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确保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出厂检验不到位

(二)规划布局不合理

(三)风险监测体系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的完善对策

(一)落实出厂检验的主体责任

(二)科学构建政府检验机构体系

针对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食品检测机构必须充分发挥管理职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综合各方面的食品安全质量现状,以推动检测机构健康稳定发展为基础,将各项检验工作的内容落实到位。在原有的检验工作上,进一步完善检验机构体系,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明确职责和权益,为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提供坚实的后盾。

(三)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规范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必须明确“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重要方针,保证我国食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有效做好社会管理工作,是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社会管理工作落实不完善的情况下,食品检验工作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必须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体系将逐步完善和提高,也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道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伦,李大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样本[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1).

[2]韩锋,王越.泰兴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12).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建议;宁夏

1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有两个技术核心,即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简称“两网”)。宁夏回族自治区从2006年开始承担了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项目,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缺少大型的仪器设备,没有参与食品污染物的监测。2010年开始全面开展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并由自区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全部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承担,可以开展全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项目和部分化学污染物检测项目。按照每年卫生部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的要求,全面落实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保证完成常规监测,努力完成专项监测任务。如2010年和2011年食品化学性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中,真菌毒素和违禁药物及所有非法添加物检测项目无法开展,2012年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疾控中心、江苏省疾控中心,学习检测技术,填补空白项目,全面完成了监测任务。2013年区级疾控中心能独立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化学污染物的监测类别10类、56项中的55项,开展率达到98%(除苯并芘),开展的项目及数量均比往年增加。

2能力现状

目前,虽然自治区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可全面开展风险监测工作,但是专业人员、检验能力、仪器设备、工作经费仍与国家的要求和标准有较大差距。

2.1检测人员相对较少

近年来,疾控工作任务重,要求高,省级和基层工作人员编制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各级食品检验人员均相对不足,同一检验人员需要同时承担多项检测任务,特别是市级尤为突出。普遍存在市县级技术人员后备力量薄弱,工作经验不足等现象,基层和哨点医院监测人员接受国家级培训机会较少。

2.2仪器设备配置不足

宁夏属西部欠发达省(区),各级财政经费有限,没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保障经费,省级疾控中心依托国家发改委2011-2012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设项目,配备了33台件大型仪器设备,但市县级疾控中心无能力建设经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缺口很大,如五市疾控中心均缺少样品前处理设备和理化分析仪器,只能采用传统方法,耗时长、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3检验能力较弱

目前自治区级疾控中心能保证完成大部分常规理化监测项目(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违禁药物、工业染料),但是部分专项监测项目(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由于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完成。而市级疾控中心由于多年来实验室投入不足,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基本仅能承担化学污染物中的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指标。全区各市、县(区)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整体能力较低,仪器设备装备比较落后,监测任务无法分解,实验室技术能力严重的制约了全区的监测工作。

2.4保障经费不足

更新落后的仪器设备、对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购买样品和进行实验检测等都需要大量工作经费。监测经费问题是制约监测工作开展的瓶颈。近年来,虽然依托国家发改委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省级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执行进度,目前2011-2012年度中央预算内投资1630万元资金全部到位,33台件分析仪器可正常运转,而地方投资经费至今仍未到位。其中由于无法购置食源性疾病及其致病因子与病因食品溯源平台,省级开展疾病的溯源仍旧要依托国家疾控。

2.5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开展不利

由于哨点医院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配合度差,致使辖区疾控中心无法开展监测工作。

3问题和建议

3.1整体规划,理清职责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规划要求“各省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检验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研发能力,具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全项目确证检验能力;各市基本具备按照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开展检验的能力,具备当地主要食品种类、重要食品质量安全项目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快检能力;各县具备对常见食品微生物、重金属、理化指标的实验室检验能力及现场定性速测能力”。同时,国家将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全部覆盖县级行政区域,监测任务将大幅增加。依据历年来国家下达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要求监测地区全覆盖,指标多,尤其对监测化学指标确定随意性较大,这与地方实际监测能力有较大矛盾,造成检测技术要求较高的违禁药物和兽药残留等检测项目不能及时完成。

建议:统筹规划全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明确各级疾控机构职责,形成省、市、县三级监测网,分级承担检测任务。省级疾控中心承担技术培训、方法建立、标准验证、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质量控制、复核检测、应急检测、数据审核、信息处理、预警预测、风险评估等工作。市级疾控中心承担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及数据上报工作。部分县级疾控中心承担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监测检测工作。

3.2重点装备,提升能力

规划中提出“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各级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能力和装备配备标准”。要建立“以国家级检验机构为龙头,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市、县级检验机构为基础,布局合理、全面覆盖、协调统一、运转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设备缺乏,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区监测工作发展、履行职责的重要瓶颈。多年来,由于我区实验室投入相对较少,基础设施差,加之宁夏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起步较晚,要适应日益增加的监测任务,实验室能力建设亟待提高。

建议:优先装备市级疾控机构,重点配置市级理化分析及前处理设备,提高分析的自动化、快捷化、准确化;全面加强省级疾控机构装备,在保障基础设备数量的基础上,配置高精尖端设备。

3.3争取经费,保障运转

自治区疾控中心自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以来,国家三年共划拨监测经费461.5万元(其中2010年177.5万元,2011年127万元,2012年157万元),无地方配套经费,按实际需求测算监测经费明显不足,高昂的检验成本,巨大的设备运转卫生经费,对于已实行收支两条线,无创收职能的疾控中心来说难以承担。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依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项目经费的支持,省级疾控中心的能力建设有很大的改观。但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是长期的、系统的工作,其覆盖面广,影响面大,如果配套经费不落实,将直接影响按期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建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加大投资的力度,应在本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经费,着力解决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同时,尽快落实地方配套经费,以保障我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1]蒋定国,李宁,杨杰,等.2010年我国食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监测概况、存在问题及建议.中国食品卫生杂志[J],2012,22(3):259-264

一、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一)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运用现状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作用

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的鉴定,我国法律规定要进行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具体来说则是根据食品安全部门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则是对食品可能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进行鉴定等等,安全问题容易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和危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风险进行提前的评估,简单的说就是提前预防,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让监管部门更好的管理和把握,预防原则在国际上产生的比较早,主要是指就算有证据表明某一食品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危害,也一定得对环境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其目的是提前规划和预防来防止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也就是说食品的安全风险管理是提前预防的基础和根据。

二、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

风险评估是为了减少风险自身的不确定性以防止当前的决定在未来产生不利影响。但这并不代表能够代表其评估的结果一定真是可靠,因为,评估所依赖的条件包括人为的及外在的物质技术本身就不一定可靠和确定,尤其是评估所依赖的技术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监管和评估机构所搜集的信息有可能不是第一手资料,毕竟他们不是生产者,没有直接接触到评估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除此之外,公共舆论也会引导群众的认识,这也使得风险评估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二)非传统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增多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针对的是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即一般由于环境问题所导致的食物污染,而在科技日益先进的今天,出现了不少非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指的是食品生产商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在食品生产环节不注意安全问题或者随意添加其他不合标准的物质所生产的不合格的产品,最典型的就是前几年出现在安徽的“大头婴儿事件”和婴儿患结石的安全事故,在社会上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安全事件,原因前面已经说过,风险评估不确定性是其一,这说明非传统的食品安全危害更加的隐蔽和难以监控,另一点则是非传统的食品安全风险及其容易扩散而且其危害性也更大,我国存在很多不规则的小型食品企业,很多都没有合法的经营执照,在法律的空子下,这些企业也就可以不用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生产,加之食品生产商本身的职业道德不高的话,为了利润的最大化,其生产的食品就无法有安全保证,而这些都是在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体制之外进行,因而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其造成的后果也比较恶劣。

三、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的措施和对策

(一)多种途径收集食品安全的充分信息

(二)强化法律问责机制和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最终还是应该落实到法律层面上来,近些年为什么对食品安全立法的争议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市因为法律给了那些违法者空子可钻,有很多违法生产者明知故犯或者多次挑战法律的底线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为对食品生产者的惩处力度远远不及其利润,也就是说,违法生产的成本相对赔偿力度来说,比较“合算”,立法部门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对于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生产活动决不可姑息,只有完全剥夺非法者获得的非法利益才能杜绝违法生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于监管部门的监管评估失职应该加大问责力度,只有做到“任何人都不可以从犯罪中和失职中获益”,才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小敏,戚建刚.欧盟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的基本原则之评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年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THE END
1.食品生产经营监督检查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http://kh.rencheng.gov.cn/art/2024/12/5/art_78585_2785794.html
2.餐饮饭店管理规章制度(通用5篇)1、 对厨房各项工作实行分级检查制,对各厨房进行不定期,不定点、不定项的抽查;总厨 、厨师长、组长、厨房员工。 2、 检查内容包括店规、店纪、厨房考勤、着装、岗位职责、设备使用和维护、食品储藏、菜肴质量、出菜制度及速度、原材料节约及综合利用、安全生产等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正常生产运转情况。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0409081856_1736771.html
3.食堂管理科管理制度(五)、建立餐饮服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一)、从业人员上岗前的卫生资格审定 1、所有员工必须持合法的公民身份证和在双阳区体检的有效身体检查健康合格证方能上岗(以后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https://www.tccu.edu.cn/hqz/2441/list.htm
4.2023年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简报(实用5篇)每周定期、不定期对监管对象进行巡查,规范基地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强化企业、园市守法和树立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2.节假日期间加强监管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在元旦、春节、国庆期间进行以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农资经营网点销售产品标签标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规范性;是否建立http://cooco.net.cn/zuowen/3316058.html
5.农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二十七条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规定,按照标签标明的内容施用农药,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加大施药剂量和改变使用方法。 第二十八条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农药使用安全保证制度、农药残留检测制度,对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承担相应的责任。 https://www.gwyoo.com/haowen/191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