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澎湃“新”力量——夏粮收割忙,电脑手机也成了“新农具”

芒种时节,夏收进入高峰期。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最新农情调度显示,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256.32万亩,预计产量102万吨。截至6月9日,小麦已收获245.08万亩,进度95.61%。今年小麦量质双升,丰收在望。

智能收割机全天候作业

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凤栖湖农场,收割机在金灿灿的麦田里一字排开、来回穿梭,场面蔚为壮观。从6月1日开始,凤栖湖农场就组织多台机械对1600多亩小麦进行收割。农场负责人王艳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小麦产量要比去年提高百分之十左右。

在海陵区罡杨镇西冯村家庭农场,一台无人驾驶的全喂入智能收割机特别引人注目。随着“轰隆隆”声响,智能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粉碎的麦秸秆从机身后喷出,金黄的麦粒“收入囊中”。

“咱这收割机有卫星领路,高效得很。”农场主赵永菁介绍,这台智能收割机加装了北斗导航智能系统,只需在手机端设定好参数,可实现“无人化”收割、脱粒、清选、碎草等作业。而且“北斗夜眼”还支持夜晚连续作业,操作人员可远程实时查看作业轨迹和作业面积,掌握收割进度。

在姜堰区井贤农场,农场主姜井贤也用上了系列新装备,大型拖拉机、免耕机、播种机、无人植保机、自走式条播机,一应俱全。电脑、手机也成了“新农具”,连上网,全程监测田间作物生长情况。

智能化农用机械让夏收夏种越发快捷便利。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管理处处长潘迎辉表示,为更好服务“三夏”,他们积极做好保障工作,加强机具调度,充分保障全市各地夏收机具需求,同时落实“减损就是增收”理念,做好机收减损培训和指导工作。市农业部门还与气象、石油石化等部门沟通协调,及时做好气象信息发布、农机作业用油供应保障。目前,全市累计投入农机具7820台套,投入烘干机2776台。

“智慧粮库”提升仓储效能

为适应现代储粮技术要求,粮库推进仓房气密性改造和标准仓建设,实施“智慧粮库”改造,有效提升了仓储安全效能。全库配备数字式粮情检测系统,远程监测粮食温度、湿度、水分等;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及红外线报警系统,并与公安“110”联网,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推进“数字粮库”建设,建成粮食出入库自动化系统、仓储业务管理系统,完成从检斤、结算入库,到粮情监测、统计分析等流程的全数字化,初步实现粮库仓储业务管理系统智能化、安防监控系统无盲化、出入库作业机械化。

泰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吴超介绍,收购期间,他们将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同时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等五代服务,发挥好便民服务中心作用。

据悉,目前泰州市9家国有粮食(集团)公司已经落实100多个粮食收储库点,全市准备夏粮收购仓容119.4万吨,完全能够满足本地农民售粮需求。

新合作模式保障种植户收益

除了国有粮食企业托市收购,各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还不断创新合作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式种植稳步提高种植收益。

在姜堰区张甸镇一处千亩农场,种粮大户王磊看着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心情轻松愉悦。对于今年小麦的收益,他有着十足把握。此前,他已经和当地一家面粉厂达成协议:小麦烘干后,全部由对方收购。王磊估算,眼前的1000亩地小麦,纯收益可达到20万元以上。

娄庄镇种植大户周玉玲这两天也忙着收割小麦。和去年相比,今年她承包地块的小麦亩产增加约10%,达到1000斤左右。“收割以后全部送到烘干房。烘干以后,直接送到种子公司,后续的事全部交由村里面负责,我就不操心了。”周玉玲笑着说。当地以村集体的名义与一家种业公司签订种收协议。村委会流转土地,种业公司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销路,农户只需负责种植。最终的收益,由当地村委会和种植户按事先约定分配。

娄庄镇先进村党委书记焦红兰说,以前,种粮大户种粮食时常担心市场不稳定,风险不可控。现在有了这种合作模式,粮食有了稳定销路,收购价格高出市场价10%,种植户的收益有了切实保障。

“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创新的经营合作模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市发改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处处长张亚明说,稳定的合作模式让今年小麦价格呈稳中有升态势。目前,全市小麦收购价格稳定在每公斤2.4元至2.5元,比最低收购价每公斤高出0.04元至0.14元。从目前情况看,各收购企业无压级压价、克斤扣两、向售粮农民打“白条”现象,夏粮收购秩序良好。

THE END
1.电商培训进乡村这群大学生教茶农用好“新农具”——中国青年网近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丹‘图'’茶山绿”志愿服务队在团委老师黄景溪的带领下,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墅山村壹零捌茶叶专业合作社,面向当地茶农,开展“云端茶韵惠乡亲”电商直播培训分享会。墅山村30余位茶农参加了电商直播培训,线上线下互动活跃。现场,学院电商直播达人季纯同学还和“全国三八红旗手”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sxx.youth.cn/photo/202408/t20240829_15480531.htm
2.山东省宁津立新农具制造厂本页是 [山东省宁津立新农具制造厂] 在顺企网德州黄页的介绍页,如果您是负责人并希望管理这家工厂, 请免费注册,通过企业认证,便可完成绑定。可修改,发布推广您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信息有误需要纠正或者删除,请 联系我们 相关本地行业 附近城市 全国热门地区 您可能喜欢 德州其他农用工具公司 德州锹公司 德州https://www.11467.com/dezhou/co/26874.htm
3.湖北秭归:丰收田野上有了“新农具”只需1分钟左右,无人机就能把一袋近百斤的稻谷从田地里运到公路边的车上。 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0多家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了700多名操作手,购买无人机400多台(套),让无人机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农具”。 记者:潘志伟 饶饶 摄制:郑家裕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责任编辑:吴文华】 http://www.hb.xinhuanet.com/20240918/824b99015f8e43f88c501598b941d6d7/c.html
4.技术进沙漠山东助力纯沙漠种植冬小麦首次收割“手机成为新农具| 数字技术进沙漠山东助力纯沙漠种植冬小麦首次收割“手机成为新农具,农民成为新农人” 种植农用工具麦子农民种植小麦收割山东 展开大家都在看 540 !新白娘子传奇版 成语接龙来一波!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每天16点50分正在播出 敬请UP: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6511 阿司匹林的妙用蔬菜快速生长不生病UP:11285615 13840 风雨https://www.acfun.cn/v/ac44827742
5.湖北秭归:丰收田野上有了“新农具”凤凰网资讯新领导浮出水面,俄罗斯伊朗早已提前撤退 凤凰连线|俄军预计将在3至4个月内从叙利亚撤军 眼下,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高山水稻进入收获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农用无人机来回穿梭,架起空中转运通道。只需1分钟左右,无人机就能把一袋近百斤的稻谷从田地里运到公路边的车上。 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 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https://news.ifeng.com/c/8cyVrjgalU0
6.湖北秭归:丰收田野上有了“新农具”稻谷田地无人机操作手湖北近年来,该县成立了50多家农用无人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训了700多名操作手,购买无人机400多台(套),让无人机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农具”。 记者:潘志伟 饶饶 摄制:郑家裕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CA2SRM05346RC6.html
7.校园内的“趣味农场”:轮胎迷你田的养护;新农具的组装与体验亲自采摘下来的果实特别香甜,孩子们还把果实分享给正在拍毕业照的哥哥姐姐们,共同品尝劳动成果。 新碶小学校长刘振宇说,购买新型农用设备,是为了让学生领略现代化农业劳动的高效率。下一步,学校将利用好这批现代化农具,让更多的学生加入体验团,开创劳动教育新方式。 视频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https://www.69agri.com/113822
8.无人机成新农具郑州“新航展”叩问河南乡村振兴路豫观察新农具必不可少! 在此次郑州“新航展”上,所展出的这些农用无人机,不少都已经或将要应用到河南的农业生产中。 刚出厂的山河SA60L轻型运动类飞机等,备受植保专家、种植大户、飞防企业关注。 如今,在农业大省河南,“开飞机”种地,正成为新农人的日常。 http://news.hnr.cn/djn/article/1/1675360960968867842
9.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为无人农场打造新农具 德沃科技是在黑土地上深耕智能农机的一家民营企业。“近期,我们在农用无人机喷洒技术、农机轨迹识别技术、智能灌溉水肥一体化精准控制等技术上均有所突破,其中,新研发的植保无人机流量计校准方法和装置、一种雷达测试的装置、雷达测试的方法和电子装置等技术产品获得了发明专利授权。”副总经理初https://www.agri.cn/zx/xxlb/hlj/202407/t20240705_8649548.htm
10.从“垃圾场”到“电商镇”,苏北小镇耿车变身“绿富美”直播成新农活,手机成新农具 2015年后,耿车又出名了。因为对废旧塑料加工业“彻底禁,禁彻底”之后,原有的这帮人,成功地转产创立新业。 “我原来就是做废旧塑料加工的。2002年就进入这个行业,家里有4台机器,一天能生产30吨塑料颗粒。生产规模在耿车镇同业中能排在前20位。”8日上午,宿迁育美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ttps://www.yicai.com/news/100694481.html
11.键盘声声今年,南京不少村里“双11”挺热闹溧水的大米、黄心火龙果在电商平台“溧水馆”开卖,江宁汤山温泉借短视频“种草”,高淳的螃蟹“爬”进带货直播间;各大平台企业纷纷“下乡”……网上卖货成“新农活”,手机变“新农具”,一位位“新农人”走上岗。 随着电商在农村“开花结果”,农业发展也从昔日的“土里刨食”变成今天的“触网生金”。 https://www.ourjiangsu.com/wap/a/20231112/16997762955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