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

近年来,黄石市阳新县以“新媒体+产业”为抓手,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

在阳新县陶港镇上徐村的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程玉萍正在直播带货。

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玉萍说:“主要经营那些干菜、水果、家禽之类的。”

去年,上徐村村两委在陶港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与湖北铭悦商贸公司合作,通过共同培养直播人才,定期线上直播,让上徐村的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千家万户。

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上徐村村民舒美华说:“这些蛋也是亿家园电商平台帮我们销的,山茶油也帮我们销,去年也销了1万多块钱。”

享受到电商带来的福利后,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政府驻上徐村干部明汉钦说:“像这种特色产品,村民他们都会直接送过来。我们在2022年也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全年下来有将近80万的销售额。”

在阳新县木港镇的茶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白茶基地,主播正通过直播平台,向大家介绍选品的过程。作为本土农业电商品牌,“黄晓土食”受到当地不少农场主的青睐。

湖北茶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柯志昌说:“我邀请“黄晓土食”过来,想做一下线上销售,拓展一下我们的销售渠道。他们可以帮我们继续打造包装。”

通过精心选品、整体包装,“黄晓土食”电商品牌让阳新的团团饼、油面、腐乳、柑橘等农副产品有了共同的品牌符号,带动其在网上热销。

“黄晓土食”电商品牌创始人黄兹德说:“我们做得最好的单场,做过一百多万的销售额。我们想通过电商跟农商品牌结合,把这条路走得更好。”

依托品牌化发展,去年,“黄晓土食”投资建设了木港薯粉坨生产线,今年5月,正式投产,实现了从生产、贴牌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借助直播电商模式,带动了木港镇乡村农业、乡村农副产品、乡村人才返乡、乡村产业创新等多方面协同发展。

THE END
1.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曙光随着农产品乘“云”走向全国,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理念激励着曙光村农民变身“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走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正北方云仓’主要销售产品覆盖自治区知名的农副特产品,带动了50多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3000元https://www.0471tv.org.cn/content/2024-03/03/content_80180419.html
2.“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3.榕江:用好手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榕江县先后培训新媒体主播4万余人,开播1.28万个帐号,一大批“新农人”用活新媒体平台,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大力推介“贵州村超”以及当地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http://rj.wenming.gog.cn/xczx/20241126/20241126_933344.shtml
4.新春走基层小山村里的“新农事”他们以技术入股,在春节前夕,分得了红利。焦霞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还有五险,她管理的一号棚分红有2万多元。 乔石认为,这样做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孵化,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真正连农、富农、带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https://m.jnnews.tv/p/871347.html
5.腾讯数字农村购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为周傲英在腾讯教育M 巨头们AI的角力战正向农村渗透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卖货成为了解决农货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召开,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6%95%B0%E5%AD%97%E5%86%9C%E6%9D%91%E8%B4%AD%E4%B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