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绿水悠悠,一畦畦农田成为电商直播间最动人的背景。着装朴素的农民面对镜头,用方言推介着家乡的农产品、非遗工艺和田园风景,让滞销农产品“火”到供不应求,让偏僻乡村“红”到游人如织。
近年来,“村播”日益火热,各地纷纷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乡村遍开“富贵花”。据统计,2023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870.3亿元,约为2014年的5倍。今年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4%。
“村播”的火爆,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还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村电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村播”的火爆,得益于地方政府的助力。这几年,各地纷纷开启助农“直播计划”,持续在直播基地、人才、产品、供应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让直播成为激活乡村消费场景的“新业态”。打造直播基地、进行直播培训、完善配送体系、提升仓配效率……为“村播”提供了物流、仓配、产品、供应链等全方位的支撑。
“村播”的火爆,有赖于农产品的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加持。“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不管直播间的“花样”有多少,“效果”有多好,农产品的品质才是“村播”真正能够“红火”的关键。随着越来越多网红账号的“爆雷”,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特产品的需求提升。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越来越多藏于乡野的特产和山水“出圈”,从“直播间”走进大家的“心坎上”。
“村播”正在起飞,“村播”网红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可期,强农惠农富农正在从制度走向现实。(江小北)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