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也像城里一样亮堂了,过去停电是常事,如今停电成新鲜事了,而且村里有了动力电,在家搞个小加工比出去打工挣钱还多。在山东禹城市市中办西李全村,这里的村民反映最大的变化就是村子变亮了,电足了。国网德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李东谈到农村配网发展时表示,“要建设坚强的农村配网,让农村用电像城里一样可靠,电力服务像城里一样便捷,筑强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通了电荒地变桃园
“今年又是丰收年,看,这一个桃子就有半斤,要不是浇得及时,桃子也结不了这么大。”德州黄河涯镇前寨子村村民刘荣成拿起一个白里透红的桃子掂在手里说。据村民反映,种桃树几年来,收入很可观,一亩桃林平均能收入3千多元,行情好的时候,一亩桃林最高可收入5千多元,是种植玉米小麦全年收入的两倍多。
过去这里曾经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地,因为缺水缺电,种粮歉收,所以就一直荒着,后来通了电,能浇上水了,村民就开始试着种桃树,因为收入稳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如今这里已是鲁西北知名的“万亩桃园”。当地流传个顺口溜:荒地有了电,再也不怕旱,种下桃树园,财神年年见。
“前寨子村地处偏僻,过去也不是用电大村,只有照明线路。”国网山东德州供电公司黄河涯供电所所长许国良说,近几年,国家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前寨子村有需求,供电公司对周边电网进行了重新规划,新架设3条10千伏供电线路,并且已经环网运行。黄河涯镇看到供电有保障,把荒地利用起来搞起了桃经济,办起了桃花节、特色采摘、休闲游等活动。前寨子村近水楼台种植桃树超过700亩,依托位置优势和产业优势,又建了1座游乐场、20多个采摘园和10多家农家乐。经济红火了,用电需求也随之增长起来,2017年供电公司利用信息采集系统,实时监测村里的用电情况,又新增变压器16台,铺设50余公里线路。“有了充足的电力,我们下一步准备做桃子深加工,就地做成罐头或者果汁。”庄德宝介绍道。
电力足乡村振兴奔小康
在武城县李家户镇辛庄村,村民刘全增轻轻一合电闸开关,汩汩清泉就从深井中被抽了上来,流入玉米地。
“我今年62岁了,种地最发愁的就是浇水,以前用柴油机,动力不足,一天只能浇5亩地,而且花费还多,现在好了,有了这井井通工程,电送到了地头,一合闸就不用管了,不光省力,浇1亩地能比柴油机省50多块钱呢。”刘全增高兴的说。
德州供电公司积极争取资金,投资2.22亿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50071眼机井通电,受益农田面积277万亩,每年可减少农民灌溉支出约2.6亿元。完成1150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以及30个动力电不足自然村供电设施改造。针对全市755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逐一摸底排查,对于供电设施需要改造升级的124个村,实施供电改造,实现贫困村电网“村村改”、动力电“村村足”。
累计新建改造中低压线路1.92万公里,新增更换配电变压器7745台,超过禹城、乐陵、夏津3个县(市)公用配电变压器总和。农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5年的1.3千伏安提升至1.85千伏安,增长42%,有效满足了快速增长的农村用电需求。
光扶贫照亮乡村富裕路
“有了这个光伏扶贫项目,我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武城县郝王庄镇大霍庄村党支部书记霍凤才说。
据了解,大霍庄村共有174户583名村民,绝大多数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留守人员老龄化严重,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在传统扶贫很难奏效的情况下,山东省政府补贴建设光伏扶贫项目,项目选取该村村委会屋顶及其南面的低洼盐碱地共4880平方米,建设168千瓦规模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过20万千瓦时。项目收益按照20%作为辅助资金(电站维护管理)、80%分配给农户的方式,实现贫困户年均收入3400元。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项目负责人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下种植金银花等药材作物,促进村民增收。
“快省好严”优化供电营商环境
9月26日,从国网德州供电公司了解到,该公司采取“快、省、好、严”四项举措,进一步优化供电营商环境,全心全意当好为客户服务的“电小二”,让客户快用电、用好电、用上满意电。
“快”就是坚持压流程、降时长,高、低压客户办电资料精简至三项和两项。10千伏、低压客户自正式受理用电申请到送电,平均总时长分别不超过45个和20个工作日。严格执行“先接入、后改造”,对10千伏及以下报装,做到“无障碍”接入。针对10千伏及以下业扩配套项目,提报需求后3个工作日配送至现场,建立业扩报装日例会制度,每天调度工程进展情况。
“省”就是让客户省钱、省时、省力、省心。对优质客户、重点客户投资到红线,业扩引起的柱上开关设备纳入业扩基建项目包管理。对于超出公司项目包额度的新增业扩配套项目,经研究后“先实施、然后向省公司备案”。积极为客户提供延伸服务,通过帮助客户合理选择配变容量、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帮助工商业客户选择执行“两部制”电价等措施,降低电费支出。
今年以来,该公司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开展业扩工程大排查,逐一梳理市县公司2017年以来的工程4000多项,完成全部问题整改,得到省能监办肯定。制定“电力支持企业发展十项措施”,在全省率先实现房产和用电过户“一窗受理”。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跨境污染治理压力、动力及能力“三力”不足,上游部分地区“以邻为壑”,以泄洪来泄污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在,我们从奎托坐火车,向东可到边境城市卢奥,往西直抵洛比托港,比乘坐汽车要快得多,也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