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杨洲闫文丽祁瀛涛)优质粮食工程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宁夏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产业链推动优质粮食工程,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小暑时节,正值宁夏水稻拔节生长的旺盛期。7月9日,记者走进银川市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实地探访这里通过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种出好粮、种出效益、种出风景的生动实践。
当天上午,记者登上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观景塔俯瞰,在以绿色为主基调的稻田里,由紫、黄、白、红不同颜色的水稻勾勒出的稻田卡通画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塞上粮仓魅力宁夏”“创新引领科技强区”“红船精神”“六盘山”“山水有情”……一组组“念党恩,颂党情”的稻田画格外吸人眼球,展现出新时代宁夏农民群众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更展示出我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宁夏新闻网记者祁瀛涛摄
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由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倾力打造,该公司是宁夏优质粮食工程“好粮油”行动计划县级示范企业。近年来,宁夏贺兰县依托宁夏广银米业有限公司组建了贺兰县优质水稻产业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以稻渔立体生态种养的“稻渔空间”为载体,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这种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通过建立“贷款担保基金”,解决了联合体成员融资贷款困难的问题;通过试行“土地入股”,实现了土地保值增值;通过建设粮食银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解决了农户储粮难卖粮难问题;通过开展农资供应等社会化综合服务,解决了农户精准施肥和农资成本高问题;通过开展全程农机作业服务,解决了农机费用高问题;通过创新电商销售等模式,解决了大米质优价不优问题。2020年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比普通水稻节水25%以上,水稻平均亩产545公斤,同比增产5.83%,每亩水稻收入1850元、水产收入1150元,亩均收益达3000元,是普通水稻种植的2倍多。
“同样的地,这里的农民不仅种出了好粮、还种出了效益、种出了风景。”宁夏广银米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得到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刚的充分肯定,他要求全区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总结广银米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在全区推广原粮储备生产基地新模式,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的原粮储备生产示范基地,真正实现种出好粮、种出效益、种出风景的目标,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优质粮食工程实施以来,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聚焦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建设“好粮油”示范县5个、示范企业30家,累计落实优质粮食种植30万亩以上,优价收购优质粮食40万吨以上,优质粮油增加52.5万吨;升级改造粮油生产线33条,全区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747万吨,实现产值110亿元;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4个,发放农户科学储备仓861套,升级改造原粮和成品粮储粮仓122000平方米,建成粮食烘干设施120套,日烘干处理能力提升到2万吨,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区粮食清理、干燥、储存等问题,有效减少了粮食产后损失。3年来累计收购农户粮食170万吨以上、减少粮食损失约5万吨,助农增收1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