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深刻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硬核支撑”,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农业发展实际,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铺设坚实的基石,以产业的杠杆之力撬动乡村振兴发展,让乡亲们的口袋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红火。
深耕细作“特色田”,绘就产业兴旺“新画卷”。乡村的韵味在于其独特的特色与风情,乡村振兴之道,在于精准把握本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我国幅员辽阔,乡村众多,各地资源禀赋各异,盲目照搬他处经验,无异于刻舟求剑,难以取得实效。因此,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需做足“绣花功夫”,深入挖掘乡村的独特优势,无论是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还是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风光,都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财富。要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如浙江安吉以绿水青山为基,发展生态旅游,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云南普洱依托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打造茶文化产业,让“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各级党组织要以匠心独运的精神,精心培育特色产业“金字招牌”,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画卷”。
创新驱动“科技芯”,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产业振兴的活力在于创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乡村产业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农耕模式,而应拥抱新技术、新业态,实现转型升级。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大力推广智能农业、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打造乡村产业的“智慧大脑”。一方面,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插上“智慧翅膀”;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让乡村成为创业的热土、创新的高地。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让乡村产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焕发出勃勃生机。
融合发展“共富路”,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乡村产业的振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协同推进。我们要积极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科技”等融合发展模式,构建乡村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一方面,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如将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旅游等环节紧密结合,打造全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此外,还应注重生态与产业的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让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此,方能织就一张覆盖广泛、紧密相连的乡村振兴“共赢共享”之网,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