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于兽医实验室功能提升建设、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建设、畜禽屠宰标准化创建及组织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疫病防治员)。
四、动物疫病净化
2022年资金用于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净化、无疫小区建设、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3个方面。
1.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净化。按照年度监测计划等要求,开展布病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净化工作。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区县开展牲畜布病结核病监测、消毒等有关工作,补助市动物疫控中心对全市牲畜养殖、流通等环节开展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弓形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
2.无疫小区建设。一是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建设。万州、巫山、忠县3个区县分别选择1个以种猪场为核心的养殖企业,按照《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管理技术规范》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评估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非洲猪瘟无疫小区创建;二是布病结核病无疫小区建设。秀山、巴南2个区县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牛羊布病等动物疫病无疫小区和无疫区建设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农办牧﹝2021﹞32号)等要求,分别选择1个牛羊养殖企业开展布病无疫小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无疫小区建设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本底调查、官方监测(监测样品应覆盖养殖、洗消、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无疫小区各个生产单元(养殖场、洗消中心、无害化处理场点等)、从业人员、运输环节的全面监管和现场评估,以及对企业的建设补助等。
3.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合川、城口、开州、奉节、彭水5个区县分别督促指导1个企业按照《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管理指南》和《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2021版)》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评估。资金主要用于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的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本底调查、官方监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净化方案的制定、现场评估,以及对企业的建设补助等。
五、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补助
“早、快、严、小”处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和人畜共患病疫情,开展洪涝等自然灾害后的应急处置。主要用于补助区县拦截或查获市外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区县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含疑似疫情、监测阳性)和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疫情(或监测阳性)的应急处置工作,以及区域应急中心储备动物疫病防控应急物资等。
附表:2022年动物疫病防控项目任务清单及绩效目标清单
附件4
2022年农业服务体系项目指导意见
2022年农业服务体系项目资金用于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现代种业发展、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激励支持、农村宅基地专项调查。
通过开展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监督抽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农产品产地协同监测,全面排查治理问题隐患,切实防控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风险。
在全市全面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之际,组织实施农业综合执法能力提升项目,推动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开展示范创建,提升执法能力,树立执法形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我市优先激励已经被命名为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和示范单位的区县;重点支持农业综合执法绩效突出的区县(主要以查处违法案件数量多少、处罚力度大小、案件质量优劣为评判依据);适当兼顾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模大的区县。具体主要包括建设完善询问室、听证室等执法办案设施,配置执法办案设备,提升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等。通过项目实施,实现硬件设施设备满足执法办案需求;执法办案场所建设基本实现规范化;农业行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严格有效查处,一般程序农业违法案件查处数量居全市前列;执法人员实现全员知识更新培训并考试合格。
三、现代种业发展
联系人:杨涛,89133497;罗健,89133496。
四、农村“三变”改革成效明显激励支持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试点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指导意见》(渝委办发〔2017〕53号)、《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20〕1号)、《关于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渝农改办〔2021〕1号)等文件要求,蹄疾步稳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构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增效,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支持酉阳花田乡、巫溪通城镇、丰都栗子乡、云阳清水乡、城口咸宜镇、石柱桥头镇、武隆沧沟乡、忠县磨子乡、垫江大石乡、万州恒合乡、开州满月镇、巫山竹贤乡、奉节鹤峰乡、彭水善感乡、秀山涌洞乡、黔江太极乡、梁平铁门乡等1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工作。
五、农村宅基地专项调查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扎实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根据《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引》的具体要求,市级补助部分财政资金,在我市永川、大足、梁平等3个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开展基础信息调查工作。
资金重点用于基础信息调查业务培训经费、基础信息调查必备设备、基础信息调查人员经费及信息系统建设等经费。
附表:2022年农业服务体系项目任务清单及绩效目标清单
附件5
2022年农田建设补助项目指导意见
2022年农田建设补助项目资金用于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2年耕地质量监测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补助、酸化土壤改良)、高标准农田建成工程设施管护、2022年农田宜机化改造。
一、市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
该项资金为2021年市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对应建设任务按照渝农发〔2020〕149号和渝农发〔2021〕25号文件执行(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面积除外)。
二、耕地质量监测提升(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补助)
在南川、江津、巴南、綦江、潼南、彭水6个区县开展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建设。其中南川、江津、巴南、潼南、彭水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900亩,綦江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面积600亩。各区县示范区主要农作物平均增产10%以上,并各自总结形成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构建方案1套。并设立标牌,向社会公开展示并接受监督。
区县农业农村部门要强化责任,落实人员力量,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并于2022年2月28日之前提交项目实施方案,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25日之前提交项目进度,2022年12月25日之前提交项目总结和绩效评价报告。
联系人:安昌全周佳
三、耕地质量监测提升(酸化土壤改良)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酸化土壤改良示范,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为确保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在万州、黔江、涪陵、北碚、巴南、长寿、江津、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潼南、武隆、垫江、忠县、巫溪、秀山等18个区县开展酸化土壤改良示范,每个区县改良面积5000亩以上,建立500亩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示范片1个,集中示范片土壤pH提高0.2个单位以上,主要农作物产量平均增加5%以上。
酸化土壤改良应选择在土壤pH小于5.5或酸化问题突出的土壤上开展示范。探索酸化土壤治理综合技术模式,针对土壤酸化程度、不同作物需求,因地制宜、综合实策。开展效果监测同田对比试验、酸化土壤改良专项调查评价,加强项目实施效果监测。在集中试验示范区设立标牌,向社会公开展示并接受监督。
四、高标准农田建成工程设施管护
为巩固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对黔江、北碚、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开州、梁平、武隆、丰都、垫江、云阳、巫山、巫溪、石柱、万盛经开区等25个区县(自治县)新建成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进行管护。
各区县要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明确工程管护主体,拟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设施设备故障排除及时率达80%以上,受益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保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联系人:管军伟蒋晓荣
五、农田宜机化改造
坚持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参照《重庆市丘陵山区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通过对现状土地进行连通地块、消除死角、并小为大、优化布局、贯通沟渠和培肥土壤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持续改造,实现项目区耕作道与地块相通、地块互连互通、沟渠河道贯通和地块平整、综合地力提升的“三通一平一提升”目标,改造之后实现100%的地块机器能自如穿梭作业、100%的农作物机械操作能及的“双百”目标。
项目适用对象为重庆市范围内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的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等。优先支持粮食生产宜机化改造,项目规模达50亩以上,重点按照千亩级以上规模进行规划,具备条件的地方按照万亩级、十万亩级规模整村整乡连片甚至全域整体实施,确保改一块成一块,改一片成一片。农田宜机化改造按照“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先建后补”的原则,实行“奖补包干、差额自筹、竞争申报、谁用谁建”的灵活有效机制。
各区县按照原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土地宜机化整治先建后补的通知》(渝农发〔2018〕148号)(该文件修订后按新要求执行)要求,牵头做好项目的申报审查、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竣工验收和奖补兑现等工作,加强对项目的监督和建设管理,确保专项资金的使用进度和质量,对已建项目及时验收,对在建、新建、改扩建项目进行督查。
附表:2021年农田建设补助项目任务清单及绩效目标清单
附件7
行(产)业分类:____________
2022年____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单位: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职务/职称:
项目主管部门:
填制日期: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制
一、项目所涉产业发展现状(或工作开展情况)
(上年度实施此项目单位应简单总结项目实施情况)
二、项目任务计划
(一)项目任务来由(背景)
(二)建设地点及规模
(三)项目内容(分项具体说明,既要有定性表述,又要有定量数据)
(四)建设进度
(五)项目推进及管理措施
(六)项目绩效目标(含项目带动能力,直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七)其它
三、资金投入概算
(二)资金具体用途和投资标准
(三)市级项目资金及资金使用环节(要具体说明财政资金使用支持环节、补助标准和额度等)
(四)其它
四、组织保障措施
五、项目实施单位情况
(一)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
(二)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
(三)有无不良记录(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四)实施该项目现有条件(包括自筹资金的筹措方案)
表一:
项目主要人员与任务分工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项目任务分工
备注
表二:
项目评审表
评审类别
评审
内容
评审标准
评审结果
业务
现有条件
是否符合项目申报的前提条件
业务目标
是否能实现预期目标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是否符合建设规范,规模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
项目单位财务能力
1、财务状况是否良好;
2、有无不良记录(财政、审计、监察、业务主管机关的处理处罚决定、行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等)。
财政支持环节
1、是否有明确的支持环节;
2、确定的环节是否符合财政资金管理要求;
3、是否有明确的补助(补贴)标准;
4、补助(补贴)标准确定是否合理。
资金筹措
1、项目建设资金测算是否合理;
3、申请市级资金是否在控制额度内。
评审结论
(写明是否通过评审的评审结论)
评审组长(签字):
年月日
(评审组组长及成员对评审结果负责并承担法律责任)
评审人员签字
说明:区县主管部门评审参考使用。专家组主要由业务类、财经类、工程类、管理类等单数专家组成,其中业务类专家不得低于总人数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