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农业强国目标,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下,高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非农产业的25.3%,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仍较突出,化肥施用强度远高于国际公认225kg/hm2的安全上限;农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了19.8%,农业人工成本刚性上涨,蔬菜、鲜果产业人力成本达到60%以上,雇工贵、雇工难、农业用工荒问题普遍存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农业领域的逐步渗透,智慧农业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助力农业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优越性不断显现,为破解中国“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成为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智能控制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农业机器人,具备代替人工劳作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全球智慧农业领域的核心组成部分。
(鉴于篇幅有限,本推文主要介绍全球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布局,原文还包括农业机器人概念及特征,农田作业机器人、果园采摘机器人和设施蔬菜生产机器人等3类典型农业机器人的产业背景、前沿进展、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关键技术卡点等内容,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86”即可轻松获取本文研究完整内容途径)
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
“农业科技侠”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团队倾心打造,深度覆盖智慧农业、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重要领域,旨在提供最新的农业科技资讯、国家政策、行业趋势以及企事业科研院所动态
一、全球农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
全球农业机器人研究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20余年的缓慢发展,到2005年后,农业机器人研发进入快速发展期,带动植保机器人、嫁接机器人、移栽机器人、无人驾驶拖拉机、挤奶机器人等多种类农业机器人进入产业应用期,逐渐实现商业化应用,全球农机巨头,如约翰迪尔(JohnDeere)、天宝导航(Trimble)、凯斯纽(CNHGlobal)、洋马(Yanmar)等,以及科技型初创企业,如以色列FFRobotics、德国DeepfieldRobotics等,均瞄准农业机器人巨大的市场潜力,纷纷投入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企业概况与产品类型见表1)。根据全球知名调研机构Tractica2019年发布的《AgriculturalRobots》报告显示,全球农业机器人的出货量将由2018年的每年约6万台快速增长到2025年的72.7万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喷药无人机和挤奶机器人是目前市场化份额最大的三类,到2025年,农业机器人的全球市场价值将达到879亿美元,市场潜力巨大。
二、全球农业机器人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布局
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农业强国纷纷将农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纳入国家战略,各自围绕本国农业发展特点加强农业机器人政策与规划布局。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美国国防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等机构启动了“国家机器人计划”(NationalRoboticsInitiative,NRI),重点推动机器人基础科学、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研究,并于2017年启动了“NRI2.0”,每年投资3000万至4500万美元支持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以基础科学、方法、技术和集成系统等为研究重点,从规模和类型两方面促进机器人的协作式交互。2023年5月,美国白宫更新发布了第三版“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TheNationalArtificialIntelligenceR&DStrategicPlan),将开发更有能力、更可靠的机器人作为“九大战略”之一,并强调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自2010年起,欧盟就开始对机器人技术研发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Hori‐zon2020),欧盟为机器人研究和创新提供了超过7亿欧元的资金支持,其中AgROBOfood是该计划专门支持的农业机器人项目,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特点,研发适宜性较高的生产型农业机器人,并通过建立可持续的数字创新中心网络来巩固、扩展和加强地区之间农业机器人研发与业务联系,同时,还部署了农业机器人项目群,如ROBS4CROPS、CROPS、TrimBot2020等,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竞争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英国一直是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领先者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并于2013年在政府的主导下专门成立了机器人和自主系统指导小组(RoboticandAutonomousSystemsInterestGroup,RAS-SIG),用于机器人战略发展蓝图制定和机器人领域资源和机构的优化与配置。2014年,英国技术战略委员会相继发布了《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2020年战略》(RAS2020),提出了农业机器人的发展愿景,即机器人与农场和食品厂的无缝合作,开展多模式、可互动的自主与人类协作。
中国开始在政策上持续发力,自2016年起,中国机器人产业政策开始密集出台,包括《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提出面向农业产业需求,增加高端产品供给,研制果园除草、精准植保、采摘收获、分选以及畜禽养殖精准饲喂与巡检的农业机器人。
2019年农业农村部与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实施农业机器人发展战略,研发适应性强、性价比高、智能决策的新一代农业机器人,开发适应不同作物、不同作业环境的普适性及专用机器人。系列政策的出台为中国农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勾勒出了清晰框架,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