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引领新质生产力:专家学者共谋高质量发展之路

【环球网科技报道记者张阳】8月28日,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由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智能设施装备驱动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同期举行,数字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共计300余人,共同探讨“数智”农业技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法路径。

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胡忠雄在致辞中强调了数字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出发展数字农业是国家战略,是时代课题和现实需求,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提出了四点建议,首先,利用数字技术培育农业良种,借助高性能算力实现智慧育种;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和优化农田管理,实现耕地的智能化监测;第三,针对贵州等地区的山地和丘陵地形,发展智能小型农机,满足市场需求并加强技术攻关;最后,提升农业种养技术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出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智慧农业就是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认为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工业装备技术与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先进生产力要素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自动化作业、精准化投入和网络化服务的全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他强调了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精准化作业和智慧化管理。这些技术涵盖了从数据采集、分析决策到作业执行和管理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关于智慧农业在全球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赵春江指出,中国在智慧农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生产效率方面。

赵春江院士认为,智慧农业是农业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农业过程当中有先进的生产工具,颠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的农业生产。最后,赵春江院士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战略建议,旨在促进智慧农业的全面发展,包括培育新兴产业、优化产业链和建设农业高新技术区等,为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明确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未来农业将更加依赖于无人农场技术的支持

罗锡文院士首先强调了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性,指出其能够显著提升劳动生产力、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他通过具体案例,如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打农药和收稻谷等,生动展示了无人农场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例如,无人驾驶旋耕机1小时能耕20亩地,是人工的100倍;无人机打农药1小时能覆盖200亩地,远超传统人工效率。

随后,罗锡文院士详细阐述了无人农场的五大特征: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作物生长过程实时全监控、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无人农场的完整生态系统,为实现智慧农业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最后,罗锡文院士展望了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立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工程和数字富民工程等建议。他认为,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将推动农业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转型,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数字化技术在茶叶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随后,活动着眼于“智能设施装备驱动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赋能数字种业”两个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刘仲华院士在发言中强调了中国茶产业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指出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种植国和消费国,还是第二大出口国。他说:“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茶叶种植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60%以上,去年种植面积达到5500万亩,茶叶产量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年产量达333万吨。”

然而,中国茶产业正面临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品质安全要求提高的双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刘仲华院士强调了数字化技术在茶叶产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至关重要。这包括茶叶栽培、加工、贸易、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通过数字化提高茶叶产业的质量和效率。

刘仲华院士认为,作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贵州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他建议贵州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特别是在茶叶采摘智能化、病虫害数字化防控、品质数字化管控以及国际市场数字化拓展等方面,推动茶叶产业的转型升级。此外,他还提出了具体的数字化转型建议,如加强智能化采摘技术研发,建立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以及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进一步融入智慧化和智能化技术,以满足国际市场的严格要求。

最后,刘仲华院士表示,“通过数字化的引领,中国茶产业有望全面超越世界其他产茶国,成为数字化引领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实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是不可或缺的任务

陈学庚院士提出,要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首先需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特别是土地整理。他以日本和韩国为例,说明通过长期的土地整理工作,可以为农业机械化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此外,他还强调了农业机械的精品化,认为丘陵山区常用的农业机械应追求精品化,确保农民能够使用到既实用又操作简便、驾驶舒适的农机具。这要求农机制造企业在机具的可靠性、耐用度上下功夫,确保关键时期农机具能够稳定工作。

在谈到具体的技术应用时,陈学庚院士认为,大数据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应用需要形成一个闭环。不仅要收集到准确的数据,还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处理和分析,进而指导实际的农业生产。政府部门和生产者、经营者都应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来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

最后,陈学庚院士强调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建议通过高校、农机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THE END
1.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何处着力?——对话张合成罗必良王晓庆王晓庆 水木数字农业科技集团董事长 甘元田 湖南省浏阳市南川河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主持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新宁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锚定农业生产能力的大幅增强、生产领域的大幅拓展、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生产韧性的大幅提高、生产收益的大幅增效等几个基本目标。 http://nyncw.cq.gov.cn/zwxx_161/ywxx/202404/t20240425_13157504.html
2.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农业农村解决方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与步骤 效益分析与评估 风险管理与应对措施 总结与展望 第3张 下面介绍引言。 第5张 那么,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农业农村呢?首先,我们要构建数字化农业平台,把农业生产环节智能化。想象一下,通过数字化平台,我们可以精准地种植、智能地养殖,这将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其次,我们要打造农村电商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094929/article/details/137827741
3.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与外延潜力与挑战和发展思路摘要:为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在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质产品、新质生产要素和新质生产方式以及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驱动力和标准制定原则;并以大食物观和生物技术与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大农业、现代种业和https://www.zgcsswdx.cn/info/10167.html
4.广东农垦冯彤:数字赋能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壮大“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伙伴计划”将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的数据资源优势和广东农垦的产业资源优势,通过数字赋能产业,为合作伙伴的相关产业解决销售、产品质量、生产技术等问题,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喷涌而出。 新华网:在伙伴计划中,广东农垦集团是如何帮助合作城市来打通农业产业合作的产供销渠道链路的? http://www.xinhuanet.com/house/20240202/7fb385b57900468d8125e19bb0ef749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