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京人生活的时期距今约()
A、170万年B、70万年C、70万年—20万年D、1.8万年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是()
①黄帝②炎帝③尧④舜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3、下列能吃上稻米饭的原始居民是()
A、半坡居民B、河姆渡居民C、元谋人D、北京人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火的使用B、农业生产的发展
C、能建造房屋D、使用陶瓷
5、公元前21世纪比前16世纪()
A、晚500年B、早500年C、早5000年D、晚5000年
6、小李出生于1983年,也就是()
A、19世纪90年代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7、晋与谁争夺中原地区()
A、齐B、楚C、燕D、韩
8、县返一行政建制开始于()
A、夏B、商C、战国D、秦国
9、我国有文字自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B、商C、西周D、战国
10、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是()
A、白渠B、灵渠C、郑国渠D、都江堰
11、战国时期最著名、最彻底,影响最大的变法()
A、吴起变法B、申不害变法
C、邹忘变法D、商鞅变法
12、为巩固统治而大规模分封诸侯是()
A、夏B、商C、西周D、东周
13、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
14、使用甲骨文的朝代主要有()
A、夏B、夏、商C、商、西周D、夏、商、周
15、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最大()
A、儒家B、道家C、法家D、道家
16、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谁提出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
17、第一位以王位世袭制而诞生的君主是()
A、尧B、舜C、禹D、启
18、通大川,决雍、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吕代春秋》这段文字讲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大禹治水D、修筑都江堰
19、商朝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20、孔子的言论被他的学生学成()一书
A、《论语》B、《孔子》C、《道德经》D、《孟子》
二、辩析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18分)
21、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错误:
理由:
22、通过推选产生国家首领的办法,史称“禅让”,禹破坏了禅让制,开始王位袭制。
(2)错误:
23、西周时,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奴隶从周王手里分到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24、法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要了解他可以通过《道德经》。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看右图,请回答。
(1)右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哪一居民的房屋式样这种建筑被称为什么式样(4分)
(2)这种房屋有何优点(3分)
(3)这种房屋的建造说明了什么(3分)
26、“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
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什么水利工程灌溉是什么平原(4分)
2、该水利工程由哪三部分组成(2分)
3、该水利工程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对此你有何感受(4分)
四、问答题(共2小题,第1题12分,第2题10分,共22分)
27、(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5分)
(3)商鞅变法成功与否,为什么(5分)
28、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有哪些
(1)内容(5分)
(2)作用(5分)
答案:
一、1-5CCBBB6-10BBCBD
11-15DCACA16-20CDCBA
二、
21、错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理由: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2、(1)错误:国家首领
理由: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
(2)错误:禹
理由:破坏了禅让制,开始王位袭制是启
23、(1)错误:奴隶
理由:从周王手里分到土地是各级贵族和平民
(2)错误:可以转让和买卖
理由:各级贵族和平民对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24、错误:法家学派
理由: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三、
25(1)、河姆渡原始居民
(2)、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通风防潮,倾斜的屋顶,便于雨水泻水
(3)、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过上定居生活;说明原始居民能根据江南水乡的特点,创造性地建造高于地面的架空式房屋,充分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说明当时生产力进步,人民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说明了原始居民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26、(1)都江堰成都平原
(2)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3)A、防洪、灌溉并举,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B、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环境;
C、具有科学性,并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
D、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勇敢,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
27、(1)目的:“富国强兵”和加强封建统治
(2)内容:
A、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
B、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C、编制户口,加强刑法。
D、推行县制。
E、统一度量衡,在秦过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F、奖励军功。
(3)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队伍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力大增,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秦国担当起统一的大任,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统一了全国。
28、内容:周王把土地、臣民授予亲戚、功臣等,称为“授民授疆土”,封他们为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受封的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作用:通过分封制,西周把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的继承权,建立起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经过逐步分封,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规律。
1、大禹治水“劳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史记〉读后回答:
(1)大禹治水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2分)
(2)他与他父亲的治水方法各有什么不同(4分)
(3)上文反映了大禹的什么品质(2分)
2、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2分)
(2)“卫鞅”的变法对于该国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作用,请说一说有哪些作用至少列出三点(6分)
(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2分)
(4)通过商鞅变法你有什么认识(2分)
四、简述题
1、秦皇汉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位进行简要评价。(提示:从历史贡献和对社会发展的危害两方面进行评价)(10分)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各国纷争不断;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国家繁荣,社会安定。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现在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有关成语故事。(提示:不少于5个)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称皇帝,实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3.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C.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4.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
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9.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
10.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
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
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
11.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13.水排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一种新式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工具B.水上运输工具C.纺织工具D.鼓风冶铁工具
14.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B.半坡人C.元谋人D.北京人
3.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B.精卫填海C.大禹治水D.牧野之战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夏朝灭亡C.商朝灭亡D.西周建立
5.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西周实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
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D.周王室地位衰落
11.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禅让制D.中央集权制
12.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的郡县长官
A.由丞相任免B.可以世袭C.由皇帝任免D.民众推选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第。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材料体现的汉武帝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实行分封制
C.统一度量衡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5.《舌尖上的中国》解释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应该是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时期
16.河南省安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A.华佗B.王羲之C.司马迁D.张仲景
17.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这场战役
A.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关键一战B.使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C.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D.导致北方重新陷入割据状态
18.史载,孝文帝雅好读书,遍览经史,经受儒学影响。这种影响表现为
A.独尊儒术B.实行汉化C.开发江南D.科举取士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3.(10分)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
(1)材料一中的改革有何作用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上》
(2)材料二中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这得益于那一次改革(2分)
材料三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简明中国史读本》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4)据材料三,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二、三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5)你认为一名改革家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2分)
24.(10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幸福,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田地)荒,谷不殖(生长)。《盐铁论水旱》
(1)请选择:材料一中空格处所指应该是(填字母)。(1分)
材料二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制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们生产的手段,达到富国的目的。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达富国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三汉末到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或走或死。各种胡人填补了汉人地区减少的人口,同时也因为他们更多的汉人流亡南方。许倬云《万古江河》
(3)根据材料三,汉末起人口流亡南方的原因是什么(1分)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试题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ABDABDDBCADCACBDCBAC
21.(3分)
A西周;B战国;C三国(魏、蜀、吴)。(3分)
22.(7分)
(1)名称:丝绸之路;人物:张骞。(2分)
(2)机构:西域都护;意义: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2分)
23.(10分)
(1)作用: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标志:葵丘会盟。(2分)
(2)年代:公元前221年;改革:商鞅变法。(2分)
(3)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4)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都为实现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基础。(2分)
(5)品质: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信念;改革必胜的信心;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等等。(2分)(写出其中1点即可。有其它回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要体现进取、创新、责任感、毅力、信念、信心、奉献、牺牲等体现优秀品质的关键词)
24.(1)C(铁器或铁农具)(2分)
(2)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2分,每点1分。)
(3)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分);
影响:为南方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2分,每点1分。)。
(4)因素:生产工具、经济政策、劳动力和技术、社会环境(每点2分,写对任意2点即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说明:非选择题不必拘泥于文字表述,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下列原始居民中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原始居民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D、山顶洞原始居民
3、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4、我国的第一个王朝是:
A、商朝B、夏朝C、秦朝D、周朝
5、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制度产生的
A、奴隶B、禅让C、分封D、世袭
6、“卧薪尝胆”的故事出自:
A、葵丘之盟B、晋楚争霸
C、吴越争霸D、城濮之战
7、著名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武B、孙膑C、张仪D、苏秦
8、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次改革运动,它发生在:
A、齐国B、楚国C、魏国D、秦国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汉朝
1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首领是:
A、刘邦、项羽B、陈胜、吴广
C、刘邦、陈胜D、项羽、吴广
11、秦未起义军中,率军最终消灭秦朝的是
A、陈胜B、吴广C、项羽D、刘邦
1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下列哪个提出的:
A、孔子B、刘彻C、董仲书D、刘邦
13、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要打击:
A、匈奴B、大月氏C、乌孙国D、滇王
14、西汉时,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B、成都C、徐闻D、长安
15“汉委奴国王”金印是中国与下列哪个国家(地区)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物
A、朝鲜B、日本C、大秦D、欧洲
16、下列不是三国时代的人物是:
A、刘备B、曹操C、孙权D、诸葛亮
1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统一全国的是
A、东晋B、西晋C、南朝D、北朝
18、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大豆在我国的传播方向是:
A、由东向西B、由西向东C、由南向北D、由北向南
19、北朝时,下列内迁的少数民族中,哪个民族的影响最大
A、匈奴B、氐C、鲜卑D、羌
20、考古学家发掘了一批文物,从上面的文字分析它是商代文物。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
二、填空(15分)
21、青铜器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在湖南出土的.___________堪称青铜器中的。
22、战国后期,秦国经济发达,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御强大的匈奴,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
23、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东汉时,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汉朝至南北朝时期,“医圣”__________编著《伤寒杂病论》,民间医生_______发明麻沸散,真是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24、“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对史学名著__________的评价,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时期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_用毕生精力写出的不朽著作。
25、我国古代艺术已达到很高的成就。如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____,堪称音乐的世界奇迹;__________堪称中国古代雕塑的大型陈列馆;
26、“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___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画家顾恺之的______和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绘画宝库中的珍品。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0分,27题10分,28题9分,29题6分,共25分)。
27、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0分):
材料一认真阅读下面两幅图
材料二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年,唯二人得还。
材料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请回答问题:
(1)左图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图中跪着的人物是谁
(2)从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3)此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右图和材料二、三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28、阅读下列材料(9分):
2007年9月,以“走进孔子、喜迎奥运、同根一脉、共建和谐”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顺利举行。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
(2)汉武帝采纳了哪位学者的什么建议,使儒家学说从此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
29、读《商鞅变法》图。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写下了
中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的一章。(6分)
请回答:
(2)简要写出商鞅变法的二项主要内容。
(3)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哪些(写出其中两点)
四、简答题(本大题20分。30题10分、31题5分、32题5分)
30、《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出理由)(6分)
3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1)概述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改革对当时及后世历史发展的作用。(2分)
32、看图片回答问题(5分)
ABCD
请回答:(1)请分别写出B、C、D图片中文字的名称。(3分)
B、C、D。
(2)再分别说出C、D这些文字主要广泛使用于哪些朝代(2分)
一、史学判断(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框内。
1、1965年,在我国西南某省发掘出两颗牙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有用火的灰烬,经科学家测定是17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由此判断,该人类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2010年按我国的农历推算是“庚寅年”,这种纪年法属于
A.公元纪年B.干支纪年C.帝号纪年D.年号纪年
3、在世界各国的文字中,汉字是汉文化的符号表现和传播工具,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牌”。今天的汉字是从什么发展而来的
A.甲骨文B.大篆C.金文D.小篆
4、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秦朝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特权D.建立县制
6、育人中学为了迎接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举办了古代文化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是
“我国闻名世界的古代防洪灌溉工程是什么”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通济渠D.永济渠
7、我国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人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主张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的是
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
8、假如你生活在秦朝,要给朋友写一封信,所写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B.楷书C.小篆或隶书D.草书
A.秦朝B.汉朝C.唐朝D.清朝
10、丝绸织绣着中国早期的繁盛与光华,随着东方美丽的传说,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方播送着中国璀璨而精致的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A.郑和B.玄奘C.鉴真D.张骞
二、史林释意(每小题6分,共12分)
11、识图辩史
(1)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故事(2分)
(2)这两则历史故事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中(2分)
(3)这两则历史故事给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什么启迪(2分)
12、阅读下列材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上述诗句出自于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2分)
(2)这部作品是采用什么诗歌体裁创作的(2分)
(3)阅读了上述诗句后,你有什么感想(2分)
三、历史探究(8分)
1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2分)
(2)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2分)
(3)秦的统一,开创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至少答出三点,3分)你怎样评价秦始皇(1分)
答案
一、史学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ACDABCBD
二、史林释意(12分)
11、(1)勾践卧薪尝胆。商鞅徙木立信。(2分)
(2)春秋争霸(或吴越争霸)。商鞅变法。(2分)
(3)吃苦耐劳,执着追求。说话算数,讲究诚信。(言之有理即可,2分)
12、(1)屈原。《离骚》。(2分)
(2)楚辞。(2分)
(3)忧国忧民,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2分)
13、(1)华夏族。(2分)
(2)禹建立的夏朝。(2分)
(3)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分)评价秦始皇: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暴君。(1分)
1.学习历史要注意对历史史实表述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现在一致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的最早的人类
C.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D.现在一般认为元谋人是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右图),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助他判断这个头部复原像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下列属于这一“选贤与能”的制度是
A.世袭制B.任命制C.禅让制D.选拔制
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有着共同的人文始祖是①黄帝②蚩尤③炎帝④盘古
A.①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嫦娥奔月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夏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070年是
A.公元前21世纪前期B.公元前21世纪后期
C.公元21世纪前期D.公元21世纪后期
7.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B.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C.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夏朝
D.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8.看到妈妈颈上的玉坠和爸爸杯中的酒,小亮便想起了商朝发达的手工业。右图为“司母辛方鼎”,它反映了商朝发达的
A.冶铁业B.竹木业C.制瓷业D.青铜业
9.“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最早产生于
A.西周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10.“烽火戏诸侯”说的是周幽王“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为了博得褒姒一笑,点燃报警的烽火台,诸侯带领兵马闻警而至,诸侯这样做是在履行哪项制度给他们规定的义务
A.世袭制B.奴隶制C.禅让制D.分封制
1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哪个时期的政治局面
A.夏商B.西周C.春秋D.秦汉
12.说到“知心朋友”,“管鲍之交”堪称历史上的美谈,正是由于鲍叔牙的竭力保举和推荐,管仲才免于死罪和得以重用。春秋时期重用管仲为相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秦孝公D.楚庄王
13.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A.成汤灭夏B.武王伐纣C.诸侯争霸D.商鞅变法
14.有一个国家,既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又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该国是
A.齐国B.秦国C.楚国D.晋国
15.“围魏救赵”的历史典故反映的是谁的军事指挥才能
A.孙膑B.孙武C.白起D.项羽
16.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在秦国确立了
A.禅让制B.土地私有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17.据《史记》记载:商鞅在秦国辅助秦孝公十年间,贵族们都很怨恨他,最终导致商鞅被处于车裂之刑。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买卖
C.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规定按军功授爵
18.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朝的政治法律制度不包括
A.度量衡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郡县制度D.皇帝制度
19.在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便于征收赋税和贸易往来的是①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统一货币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无)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21.“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北二秦川终属楚。”这副对联反映的两个历史典故分别发生于
A.秦朝初期西汉末年B.夏朝末年商代末期
C.春秋前期西汉初期D.春秋末年秦朝末年
22.仔细观察右图,可以判断图中的两个人物是
A.刘邦和项羽B.陈胜和吴广C.秦孝公和商鞅D.汉武帝和董仲舒
2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句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有
A.嬴政、陈胜、刘邦、项羽B.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C.嬴政、胡亥、项羽、刘邦D.嬴政、胡亥、刘邦、刘彻
24.右图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A.汉光武帝派使臣出使日本B.汉武帝北击匈奴
C.甘英出使大秦D.张骞出使西域
25.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4分,29题l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1)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
(2)材料一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上古之世”的人民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
27.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国,大改革家商鞅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现在就是商鞅,请你代为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14分)
(1)记者问:秦国要想富裕,怎样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2分)
商鞅答:
(2)记者问:国家富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秦国军队的战斗力,实现强兵呢(2分)
(3)记者问:你打算怎样帮助秦孝公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呢(2分)
(4)采访完毕后,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成功了,有些记者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理由。(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左传》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
(1)根据材料一,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从材料一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4分)
(2)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举出受封者必须承担的义务两个。(4分)
(3)材料二中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秦朝统一全国后,对管理的地方不再推行西周的管理制度,而是实行什么制度(4分)
(4)西周和秦朝在管理地方上所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2分)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材料中的“孔子之术”是哪家学说(2分)
(2)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文化领域所采取的什么国策这一国策的实行对于“孔子之术”造成什么影响(4分)
(3)为了实现政治和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经济措施起到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BDCBABDADCA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ABDACBDBCDA
26.(1)原始社会(或者旧石器时代)(2分)(2)北京人能够使用火,懂得保存火种。(2分)用火可以烧烤食物,北京人吃到熟的食物可以增进体质发展。(2分,也可回答:照明、御寒和驱赶野兽,提高了人类的生存本领和战胜自然的能力。)(3)从使用自然火到人工取火。(2分)山顶洞人。(2分)
27.(1)重农抑商(2分,也可回答: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2)奖励军功(2分,也可回答具体内容。)(3)推行县制(2分)(4)商鞅变法成功了。(2分)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分)农业生产提高了,社会经济得到发展;(2分)军队战斗力的战斗力大大增强,为秦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分)
28.(1)分封制。(2分)周天子的亲属、功臣。(2分)(2)目的是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义务:必须拥戴周王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见周王;参见周王主持的重要典礼仪式;贡献财宝和特产;服从周王调遣出征作战等,(任意2点即可,2分)(3)公元前221年。(2分)郡县制。(2分)(4)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9.(1)儒家(2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3)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2分)经济上,汉武帝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2分)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