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农集团全力做好备春耕
眼下,全国各地春耕备耕陆续展开。中国供销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做好春耕备耕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所属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农集团”)全力做好农资采购、调运、储备、进一步推动服务渠道向基层一线下沉,不断提升为农服务综合能力,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全力保障春耕农资供应工作有序开展。
调运储备双管齐下保障农资稳定供应
2月4日,满载1万吨进口钾肥的“盛威18”轮在江苏连云港4号泊位顺利靠泊。连日来,连云港周边地区用肥需求量日渐增多,为保障船舶计划如期兑现,顺利完成春耕保供任务,连云港中农农资有限公司与港口各单位无缝衔接,经过65小时的通力配合,“盛威18”轮卸船任务圆满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天完成卸货。这批进口钾肥将通过汽运、火车运输等方式及时送至下游的复合肥生产基地。
在畅通运输通道的同时,中农集团将国家化肥商业储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已在全国18个省区陆续收储化肥265万吨,助力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中农集团根据各储备区域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管理规范、设施健全、交通便利为基本原则,在自有8个物流中心基础上,优选仓储库点,目前已设立350多个储备库点,遍及主要粮食产区和化肥集散枢纽,可便利辐射周边农业区域。
位于河北沧州的中农农资物流有限公司国家化肥储备库连接火车农资专用线,目前平均每天有10余节车皮的化肥入库“我们通过加大投入,引入现代化设备,储备库已实现装卸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大大加快了物流吞吐能力和装卸效率。”沧州中农总经理王群说,氮磷及复合肥储备开始后,现已入库化肥近3万吨,接下来还将陆续到货,储备量可以充分保障今年春耕期间周边农用需求。目前,中农集团所有物流中心和仓储库点都已安排好人力运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储备到货峰值期。
中农集团负责人表示,将从三方面做好春耕农资保供工作:一是加大采购备货,保障优质货源。二是严把质量关,坚决让利于农,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三是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着力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为种植户提供精准化、多样化以及增值化的服务。
“一对一”服务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目前,河南小麦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中农集团旗下中农立华河南技术团队正在小麦主产区——河南省滑县开展针对种植大户的“一对一”巡田服务。巡田过程中,技术人员张高杰发现留固镇李周村的种植户李红威家麦田有情况,通过查看“中国农资”APP中生长管理记录,随即为农户制定了科学管理方案。同时,组织技术团队在当地及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培训会,提醒种植户及时做好田间管理。
由于近期气温回升、雨水较多,江苏地区的小麦生长进入了除草关键期。在溧阳市,中农立华江苏团队技术员王帅及时深入当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一方面,他利用“中国农资”APP,了解当地天气情况和土地墒情,及时对农户发出农事提醒,帮助农户抢夺“小麦除草窗口期”;另一方面,他主动走入田间开展巡田服务,及时了解每一个地块墒情和长势情况。
同时,中农集团还积极通过“云指导”加大服务农户力度,1月以来,《中农开讲啦》《立华说农技》等线上课堂连续组织线上直播近30场,为农户提供详细的科学施肥施药、数字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等技术指导讲解,累计观看人数超过30万人
科技助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正月初八,走进位于河北省新乐市的中农金瑞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设备轰隆作响,包装生产线的工人严阵以待。“哗”的一声,伴随着肥料颗粒在自动打包流水线入袋装订,中农金瑞节后第一袋复合肥料正式下线,经传送带传送、自动打包,由叉车司机直接运送入库。在中农金瑞的储备仓库内,一排排肥料堆列整齐,库房的装卸区,前来取货的货车也络绎不绝,发货工作也井然有序地开展。
公司负责人王文清表示:“一直以来,中农集团坚持创新技术和产品,努力实现农业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用科学技术支撑产品的差异化发展,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企业效益。中农金瑞的‘多酶金’系列产品就是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产品赋能。”
“‘减施30%,增产20%’是我们对‘多酶金’系列产品的宣传定位,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王文清介绍,近年来,中农金瑞和多位农业专家、机构合作,经过对试验田基地从施肥到收获的跟踪观察,以及在新疆、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大面积推广施用证明,在同地块、同管理、同品种条件下,“多酶金”产品能大幅提高化肥利用率达30%以上,小麦、玉米每亩增产10%~25%,经济作物增产30%以上。
据介绍,中农集团近年来不断增加绿色高效农资产品的供应,认真分析研判农业生产形势,摸清种植结构变化,做好用肥用药需求调查,旗下中农控股公司积极组织春耕农服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方案,向农户普及科学施肥知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增施有机肥等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同时,在产品方面,着力推广液体缓释氮、植物免疫蛋白、微生物菌剂等新型产品的应用,加大绿色农资系列产品的推广力度,促进农业生产减肥增效,助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