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必备的基础知识归纳(精选5篇)

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微生物的定义

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

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分布广、种类多

3、繁殖块

4、易于变异

5、易于培养

二、细菌

1、细菌形态

球状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

杆状

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

螺旋状

弧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特殊结构

芽孢、荚膜、鞭毛、纤毛

细胞壁:细胞最外层。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

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

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20分钟,160℃、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

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

三、酵母菌的特征

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基本形态有卵圆形、球形、椭圆形。菌体无鞭毛,不能游动。

2.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其中芽殖是主要的繁殖方式,一般9-10个/代。

3.菌落特征:菌落比细菌菌落大而厚,在固体培养基上呈乳白色,少数为红色湿润、粘性、易被挑起。

四、霉菌的特征

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多细胞微生物。细胞由细胞壁、膜、质、核组成。

霉菌由菌丝和孢子构成。菌丝:有两部分,营养菌丝、气生菌丝

2.繁殖方式:孢子是霉菌的主要繁殖器官。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为主)两种。

3.菌落特征:菌丝扩散生长、粗而长,形成的菌落比较疏松,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菌落比较大。

五、微生物的生长条件

1、水分2、温度3、酸碱度4、气体5、营养水分

1、aw<0.9,大部分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2、不同种类微生物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革兰氏阳性菌抵抗力大于阴性菌,球菌大于杆菌霉菌、酵母菌的孢子和具有芽孢的细菌抵抗力强

3、不同环境对干燥的抵抗力不同:糖、淀粉、蛋白质等物质存在时,抵抗力强。温度越低,抵抗力强。温度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类最低最佳最高

嗜热菌40—4555—7560—90

嗜温菌5—1530—4535—47

嗜冷菌-5—512—1515—20

低温菌-5—525—3030—35

酸碱度(PH值)

1、大部分细菌在PH=5-8生长良好,霉菌、酵母菌在PH=2-6生长良好。

2、PH小于2时,任何微生物都不能生长。

3、致病菌不能在PH低于4.5的条件下生长。芽孢不能在PH低于4.5的条件下生长气体

1、需氧菌:仅在有氧的环境中生长。如霉菌

2、厌氧菌:仅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

3、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长。如有些芽孢、酵母菌。

营养

1、碳2、氢3、氧4、氮5、硫6、磷7、矿物质

微生物知识要点

一.细菌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的原核微生物,分布广泛。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观察细菌最常用的仪器是光学显微镜,其大小可以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一般以微米为单位。细菌按其形态不同,主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三类。

(1)球菌多数球菌直径在1微米左右,外观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由于繁殖时分裂平面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稍弯,多数呈分散存在,也有的呈链状排列,分为棒状杆菌、链状杆菌、球杆菌等。

(3)螺形菌菌体弯曲,呈弧形或螺旋形。如幽门螺杆菌。

细菌虽小,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各种细菌都有,是细菌的基本结构。

2.细菌的繁殖

二分裂繁殖是细菌最普遍、最主要的繁殖方式。在分裂前先延长菌体,染色体复制为二,然后垂直于长轴分裂,细胞赤道附近的细胞质膜凹陷生长,直至形成横隔膜,同时形成横隔壁,这样便产生两个子细胞。

3.细菌的菌落

单个或少数细菌细胞生长繁殖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细菌菌落常表现为湿润、粘稠、光滑、较透明、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颜色一致等。

二.真菌

真菌是一类有细胞壁,无叶绿素,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能进行无性或有性繁殖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包括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称为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组成,并交织成团,称丝状菌或霉菌。

真菌生长的最适的温度为22~28℃,最适的pH值为4~6。其繁殖能力强,但生长速度比细菌慢,常需1-4周才形成菌落。真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加热60~70℃1小时即被杀死,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和一些化学消毒剂有抵抗力,但对2.5%碘酒、10%甲醛则较敏感。

1.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1)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2)霉菌的繁殖

霉菌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自然界中,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形形色色的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有点像植物的种子,不过数量特别多,特别小。

霉菌的孢子具有小、轻、干、多,以及形态色泽各异、休眠期长和抗逆性强等特点,每个个体所产生的孢子数,经常是成千上万的,有时竟达几百亿、几千亿甚至更多。这些特点有助于霉菌在自然界中随处散播和繁殖。对人类的实践来说,孢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接种、扩大培养、菌种选育、保藏和鉴定等工作,对人类的不利之处则是易于造成污染、霉变和易于传播动植物的霉菌病害。

(3)霉菌的菌落

由于霉菌的菌丝较粗而长,因而霉菌的菌落较大,有的霉菌的菌丝蔓延,没有局限性。菌落质地一般比较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呈现或紧或松的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菌落与附着物的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的颜色和边缘与中心的颜色常不一致。

2.酵母菌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

(2)酵母菌的繁殖

酵母菌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人把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假酵母",而把进行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作"真酵母"。

(3)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微生物重点知识

一.微生物的营养要求

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

1.水

水是各种生物细胞必需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的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2.碳源

3.氮源

氮源主要是供给合成菌体结构的原料,很少作为能源利用。与碳源相似,微生物作为一个整体来说,能利用的碳源种类十分广泛。某些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利用空气中分子态的氮或利用无机氮化物如铵盐、硝酸盐合成有机氮化物。

4.无机盐类

无机盐主要可为微生物提供除碳、氮以外的各种重要元素。微生物需要的无机盐类很多,主要有P、S、K、Na、Ca、Mg、Fe等,其主要功能为构成菌体成分;调节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成分,并能激活酶的活性等。

5.生长因子

有些微生物虽然供给它适合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仍不能生长,还要供给一定量的所谓“生长因子”。其种类很多,主要是B族维生素的化合物等。生长因子可以从酵母浸出液、血液或血清中获得。

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的要求不同,可将其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大营养类型。

凡能利用无机碳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叫自养菌;不能利用无机碳而需要有机碳才能合成菌体内有机碳化物的,为异养菌。

因此,根据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能源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菌、光能异养菌、化能自养菌、化能异养菌等四类。

1、微生物的定义

什么是微生物呢?所谓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必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外形的一群低等的、原始的微小生物,如细菌。(体型微小,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的结构,结构简单,有的具有细胞构造,有的甚至没有细胞构造,生长繁殖快,对物质具有非常强烈的转化作用;容易引起变异,以致微生物的种类特别繁多,并且新的种类还在不断产生;数量多,分布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以致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如土壤、空气、水以及人和动植物体上都有微生物生活或生存)

2、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个体最小的生物。

2.1结构简单:微生物多数是单细胞;

2.2生长旺,繁殖快(大肠杆菌在它的适宜37-44℃之间,20-30分钟繁殖一代)

2.3分布广.种类多(10万多种):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如水、空气、土壤等。

2.4个体小:小于0.1mm。在形态上,个体微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大小以微米和纳米计量。

2.5适应性强,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所有生物类群中,已知微生物种类的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和昆虫。微生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2.6代谢活性强,转化快。

3、微生物的分类

葡萄球菌

酵母菌芽痕

棒状杆菌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放线杆菌

分裂的大肠杆菌黑曲霉

黑曲霉弧状菌

脚气真菌酵母菌

蜡状芽孢杆菌链球菌

面包酵母啤酒酵母

球菌沙门氏菌

食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源

水、空气、土壤、人和动植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极为广泛,水中、高山、海底、荒漠、极地、空气等到处都生存着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它具备微生物正常发育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土壤中含有适当的水分;大多数中性偏碱,适合大多数微生物生长;

土壤中还含有气体,主要是CO2、O2和N2;

温度变化不大(10-25℃)。

土壤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表层受日光照射和干燥的影响,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离地面10-20厘米土层微生物最多.土层越深,菌数越少。

水中的微生物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

受到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微生物的生存。静水中的微生物多,流水中的少;离岸近处微生物多,离岸远处少;经过大城市的河流,水受到污染,含有大量的粪便.并含有大量的致病菌。

井水和泉水中细菌少,雨水、雪水中也少,城市上空的雨水细菌多,乡村上空雨水细菌少。

国家规定,自来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不得超过3个/升

空气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由于缺乏营养物质、干燥及日光的照射,大部分的微生物被杀死,所以,空气中没有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条件。但由于空气的流动,风的作用,使地面的微生物飞扬到空中,因而,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就含有一定的微生物。

虽然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但危害大。因为空气流动快,流动的范围广,影响面大。

在冬春季节,更容易发生感冒等传染病,就是因为空气的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人多,空气流通差,细菌多;

大城市上空微生物数量最多,乡村少;森林、草地和田野上空空气清洁,海洋、高山、冰雪覆盖的地面上空,微生物更为稀少。雨后空气特别新鲜。

人体中的微生物

人自出生后,外界的微生物就逐渐进入人体。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控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部位常见菌种

皮肤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口腔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

白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类白喉杆菌等

胃正常一般无菌

肠道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鼻咽腔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

乙型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眼结膜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以及酵母菌、单细胞藻类等;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此外,还有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其在生物圈中分布也是十分广泛的。上至10000米的高空,深至11000米的海底,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土壤里有微生物生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动物体表和体内的各种条件适宜微生物生活,也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科学家们在营养贫乏的岩石、矿山、荒漠都发现了微生物的踪迹。

从以上对微生物的介绍,我们对微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甚至我们食用的食品也被他们入侵,而我们又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他们,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日常食用食品中的微生物呢,他们对于我们来说过是敌还是友呢?

首先,我们先应该探究这些和我们形影不离的微生物会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伤害。

另外,大部分的微生物具有腐化性,即引起食品气味和组织结构发生不良变化。这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这些粮食微生物中,数量最大、对粮食危害最为严重的是霉菌及其代谢物。他们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粮食中的有机物,使之变质、霉腐,使粮食出现变质、变味、发热、生霉等症状,不但严重粮食安全储存,导致储粮质量劣变,而且还可能产生毒素污染,危急人畜安全。如欧洲的麦角中毒事件曾造成几千人死亡;1960年在英国东南部由于黄曲霉污染引起十万只火鸡死亡;最近中国蒙牛牛奶被检出含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的原因也是因为奶牛饲料因天气潮湿发生霉变,奶牛在食用这些饲料后,原奶中的黄曲霉毒素超标。

微生物不仅对人畜有重大的影响,对环境也是如此。以微生物对水造成的污染为例。微生物侵入水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天然存在的,有的是由土壤进入水中,有的是随尘埃一起沉降入水中,还有的是随垃圾、人畜粪便以及某些工业废弃物进入水体。某些病原微生物进入水中之后,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引起传染病的流行。而某些微生物则会导致水华、赤潮等现象,对水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我们对微生物的危害进行了探究,接着我们应该探讨下微生物给人畜及自然界带来的好处。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某些微生物也是人类的好朋友。如1929年,青霉素的研究诞生。青霉素能抑制病菌细胞壁的形成,使菌体的新陈代谢

失调,达到抑菌和杀菌的效用。之后科学家们有研制出了很多抗菌素类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等。还有一种叫正常菌群的微生物,他们的营养来自宿主组织细胞的分泌液、脱落细胞,以及某些腔道中的食物碎屑和残渣等。菌群的代谢产物除供给细菌自身利用外,一部分可以被宿主吸收利用。例如,过去外科医生不太重视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的功能,所以在肠道手术后为避免发生感染,常用抗生素作预防性治疗。

再者,并不是所有的微生物发酵和腐化现象都对人类的财产和健康造成危害的。抗生素、丁醇、维生素C以及一些风味食品的制备等通过微生物发酵途径生产的。以酸奶为例,利用乳酸菌发酵生产的酸牛乳其营养全面、风味独特,比牛乳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许多乳酸菌本身的微生物特性及代谢产物使得酸牛乳具有良好的保健医疗功效,如双歧杆菌及嗜酸乳杆菌等。它可以调节肠道的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止腹泻的作用,降低胆固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免乳糖不耐症,促进乳中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促进人体对乳中钙的吸收,增加维生素,改善矿物质的代谢吸收,调节机体微量元素的平衡,抑制致病菌和抗感染,抗辐射作用,抗高血压作用,抵抗衰老延长寿命,抗变异原性和抗肿瘤作用,分解毒素,防癌抗癌,具有美容作用。在地球化学生物循环中,微生物的腐化和分解作用是关键的一环。微生物作为生产者完成的是无机有机化的过程,直接为更高级的消费者提供营养;作为分解者是更主要的方面,完成的是有机无机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整个地球物质化学循环过程中,一方面又清道夫的功能,是地球保持清洁和状态的恢复;另一方面为其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营养。

如今,我们常常可以从很多的报刊杂志上看到关于生物技术处理环境污染物的报道。如利用微生物净化污水。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利用微生物处理生活垃圾。借助EM复合菌剂的接种发酵,可以消除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病原菌虫等,达到变废为宝,有效解决了传统的垃圾焚烧或者垃圾填埋所造成的能源损耗、空气污染、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的问题。利用微生物治理大气污染。微生物用于烟气脱硫,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剂,设备要求简单。利用自养生物脱硫,营养要求低,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为湿法脱硫的50%。

从以上对微生物给人畜和自然界带来的利和弊的讨论,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在我们的周围和机体内都有其他生命体与我们共存。对于那些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威胁的微生物我们应该时刻做好防备。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是大部分传染病的始作俑者,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源头消灭它,在传播途径断绝他。例如,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到人多的地方要戴口罩;注意用药,不滥用抗生素。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环境里弥漫的微生物时刻腐化着我们的食物,那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如每餐尽量将食物吃完,少吃隔夜饭菜,不吃变质的食品,科学妥善保存好储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某些病原微生物会污染水质,那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医院污水等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污水的管理,做好水质处理工作和水源的卫生保护,做好积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作为个人,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不喝生水,饮用水应该经过严格过滤净化并加热烧开方可饮用。

虽然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会无止境地持续下去,但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所处的环境,利用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正确对待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减小微生物对人类的危害,让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微生物

1、概念: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了此知识点,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知识点的学习。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生物所需的物质(如水)和碳、氢、氧、氮等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不是单向传递,而是被反复利用的,我们称之为物质循环。下面我们着重认识一下碳循环和氧循环。

碳循环

(一)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产生

1、生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包括动植物的呼吸和微生物对动植物遗体及粪便中有机物的分解,从而不断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据估计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有90%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的。

2、化石燃料及其制品的燃烧与火山爆发→二氧化碳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主要是动植物遗体长期压在地下,未被微生物全部分解,就可能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而形成。它们的燃烧和火山爆发都能使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层。

(二)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消费利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据估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每年的光合作用能将750亿吨的碳转化为糖类化合物。绿色植物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消费者。

一、微生物

(1)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等。

(3)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类型

(1)腐生: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寄生: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营养方式。

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寄生性微生物发球消费者。

(3)自养型微生物:有此致微生物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作用:发球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生长特点:生长繁殖速度极快。

3、作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特点以及极快的繁殖速度,使它们成为生物圈的重要成分,尤其腐生性微生物工程作为生物圈中的分解者,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

三、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四、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五、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六、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THE END
1.综合基础知识农业(精选6篇)《农业知识综合三》侧重于农业工程综合知识的考查。考试内容应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本领域基本概念、基础理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3gn3nsl.html
2.农药发展史及基础知识.ppt农药发展史及基础知识大纲一、农药概念二、世界农药发展史三、中国农药发展史四、农药基础知识入门五、农药的剂型六、农药的分类七、植物病虫草害简介八、杀虫、菌剂简介一、农药概念1、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防治为害农、林、牧、渔业生产的有害生物(虫、螨、线虫、病菌、杂草及鼠害等)和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及https://www.taodocs.com/p-341124347.html
3.2023.5.25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山西中公医疗卫生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23.5.25】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帮助考生备考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获取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可点击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栏目。 1. 不属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典型表现是: A.心律失常 B.瞳孔缩小 https://sx.yixue99.com/2023/0523/45276.html
4.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2)误差和数据处理基本概念。 (3)实验室用电常识。 (4)食品检测基础知识。 (5)化学基础知识。 (6)微生物检测基础知识。 (7)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 (8)食品卫生基础知识。 (9)质量法、标准化法、计量法、食品卫生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http://www.cnsdjxw.com/news_brows.asp?id=2970
5.《农药知识读本》(骆焱平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农药知识读本》,作者:骆焱平 主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最新《农药知识读本》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农药知识读本》,就上当当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141793.html
6.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真题+参考答案2019下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真题答案+解析 1、在信息传输模型中,( )属于详码器 A、压缩编码器 B、量化器 C、解调器 D、TCP/IP 网络 【答案】C 【解析】译码器:是编码器的逆变换设备,把信道上送来的信号(原始信息与 噪声的叠加)转换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调器、译码器、数模转换器 等。https://blog.51cto.com/u_13886554/5487592
7.说明文教学设计(通用11篇)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 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 1、说明文的概念; 2、说明文的分类; 3、说明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5、说明方法; 6、说明文语言特点 三、说明文常见考点 1、说明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https://m.ruiwen.com/zuowen/shuomingwen/890763.html
8.2018级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29)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大数据下医养结合的需要,具有现代医学理念,掌握康复治疗技术OT、PT、ST等专业知识,具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各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及民政、残联、工伤等各类康复机构第一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76.htm
9.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知识14.如何去除蔬菜中的残留农药? ①流水冲洗加浸泡法。污染蔬菜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农药污染。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他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的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反复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https://www.iyzx.com/portal.php?mod=view&aid=50960
10.农药基础知识*1、一款农药为 20%吡虫啉悬浮剂,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20%是指每亩用一个包装 20%的农药 B、吡虫啉是中文通用名 C、悬浮剂是指该药的剂型 D、吡虫啉是杀虫剂 *2、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是按照()来分类的。 A 原料的来源 B 成分 C 用途 https://www.wjx.cn/jq/85897258.aspx
11.最新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七下人教版(精选15篇)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七下人教版篇四 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 (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https://fanwen.chazidian.com/fanwen246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