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复学习计划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复学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三,基本上被分割为了一轮复习、二轮复习、最后冲刺和最后调整期几个阶段。由于学校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设置的复习阶段也略有不同。但大体进度是差不多的。下面我们就从这些不同阶段的角度,具体看看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注意些什么。

1把握一轮复习,攻克基础能力关

当然,在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考生还可能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①畏难

②缺乏阅读

阅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考生知识面狭窄,阅读能力欠缺。近几年的高考显现出一个趋势,考题的文字量越来越大,而答案的字数却越来越少。这就对考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想看,无论自己的知识多么牢固,无论自己解题能力多么强大,如果没有把题目的要求搞清楚,那么答的任何内容都没有意义,这道题目也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通过眼、口、脑、手等器官的协调,在阅读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③信息提取能力不足

课标改革以后,无论是哪个科目,综合性大题都越来越多,而这些日趋重要的综合性大题却成了很多学生的梦魇。

2重视二轮复习,突破综合能力关

经过了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自己高中所学知识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也能够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脉络。通过这些知识脉络,考生就已经可以解答高考中的中档题了。所以实际上在二轮复习阶段,考生的解题能力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进步。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同学们学习水平的分水岭,成绩在这个时候就开始逐渐拉开差距。

进入高考第二轮复习,考生应该树立以下目标:

①重拾遗忘知识点

虽然经过一轮复习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是在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方面还是非常薄弱的。同时,由于一轮复习的知识量非常大,一些概念、公式和方法会慢慢遗忘,所以在这个阶段,就更应该回顾课本、学习笔记和纠错本,避免知识点大量遗忘,尽可能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效果。

②搭建知识结构桥梁

高考二轮复习将会加大横向关联内容的联系,其实就是前面所说的以专题形式来进行复习。这就更加需要考生搭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桥梁。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别人的知识结构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这就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把基础夯实,在牢固的知识基础之上构建自己的知识脉络。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务必要准确合适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考生对自己的复习进度能够有一定的规划和总结,并随时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更具体的,我们需要订立一系列的复习目标,比如,9月完成什么,10月完成什么……甚至可以详细到9月1日完成什么,9月2日完成什么……我们的复习进度就是实现这一个个阶段目标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把这个过程细化了而已。这部分计划,务求详细,因为只有足够详细的计划,才可以保证我们在漫长而枯燥的学习中因为不断的实现了我们的目标而拥有可持续的学习热情。

4计划赶不上变化,谨防高考复习进度上的两大误区

(2)误区二:复习计划越具体越好

一、正确认识复读的代价、风险与人生目标

作为一个复读生一定要十分清楚复读的最大代价是一年的青春时光,一定要十分清楚复读是有风险的,所谓“零风险”是在骗人。但是复读生更要清楚,承担风险、付出一年青春时光目的是实现自己更高、更理想的人生目标。复读结果的外在表现是提高高考成绩,进入理想大学,而复读结果的内在表现是改变了整个人生。从改变人生这个高度看,一年的青春时光是值得的,承担复读的风险也是值得的。复读生一定要有代价意识,一定要有风险意识,但同时一定要具备对自己人生目标的坚持、坚定的追求。有了人生坚定目标,一年的青春时光就会演变成一种无形的动力,就会主动承担风险并最终化险为夷。

化险为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对自己要有信心。09年高考失利了,但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复读生有复读生的优势,大家参加过一次高考,对高考过程有过亲身的体验,在吸取了教训的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高考经验;第二,大家在高三时已经完整地进行过一轮总复习,也就是说在知识上已经具备了一定量的积累,在能力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复读过程就是再积累、再提升的过程,是再巩固、再落实的过程,是查缺补漏的过程,特别是文科的同学,有了这个再积累、再提升的过程就会使自己变得更完美、更聪明。第三,选择复读也表现了复读生对自己目标的锲而不舍,显示出复读生的一种人格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优势不但是宝贵的资源,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复读生的信心。

二、听老师话、跟着老师走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听老师话的学生是好学生!怎么样才能做到提高复读效果,提高来年高考成绩我们认为,就是要听老师话,跟着老师走。

小聪明不如大聪明,小算盘打得再精也要吃亏,另起炉灶、另立门户、自以为是,是复读的大忌。复读班的老师是精心选择后聘任的,以咱们学校为例,老师队伍全部由各校优秀教师组成,其中光连续多年送毕业班的教师就有几十位,他们既是各学科教研组的组长,又全部在一线上课,不是什么“挂名顾问”,他们肩负着各学科的教学质量。咱们学校选调的教师,必须教过高三,教学业绩要突出,全部都是专职而不是兼职!主管教学的领导的听课,学生的评教评学已经形成制度。说这些是想告诉复读学生,老师们是有一定水平的,有丰富的经验的,对高考研究是充分的,要相信老师。老师们是引导复读生实现梦想的导师,一定要听导师的话,跟着导师走。

还有一点要提醒复读生,每一个复读班的学生是由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的,每一个学生后面都有六个或更多的教过你们的老师,这些老师就成了你们比较复读老师的参照,这里产生一个问题,在复读班教学过程中谁向谁靠拢复读班的老师无法向你们靠拢,只有一条路:你们向复读班的老师靠拢,这样复读班的教学才能正常进行下去,而且这种靠拢越快越好,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要听老师话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三、要有吃苦精神、要学会合作学习

学习没有诀窍、没有捷径,考试更不能猜题押题,学习需要的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特别是复读,就意味着再吃一遍苦。我在招生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知识有漏洞,还有些同学150分的卷面连90分都没得到,也就是不及格,高分考生150分卷面也没达到120分,原因固然很复杂,但其中二条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一是方法不对头,二是刻苦精神不到位。一定意义上说选择了复读就是选择了吃苦,谁能吃苦谁就会取得好成绩。

合作学习很重要,这是一种学习氛围,有问题大家讨论,有问题共同研究,合作学习不是反对问老师,有问题当然要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互相提问、互相讨论,复读生的班级一旦形成合作学习氛围,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向上的氛围。

这里还想提及一点就是厚道的学生是好学生,厚道的学生包容性强,具有很强的宽容性,不是自私自利,不是斤斤计较,不是以邻为壑,不以同学为竞争对象,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精华办复读班这么多年似乎形成这样一条规律,厚道的学生出成绩。再往深处说复读过程也是人格提升的过程,分数当然要提升,人格更要提升,人格的提升对分数的提升有着重大影响。

四、抓基础、抓中低档试题

研究高考多年、抓高考质量多年,有两条经验是年年不变,概括起来就是这样两句话: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基础知识!

真正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是中低档试题!

150分卷面,得分在120分以内,有些考生甚至不足90分,一般说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基础知识有漏洞,二是中低档题跑了分。有些优秀考生语、数、外得到120分或110多分,分析结果是难题(占30分)得到一些分,而中低档题跑了不少分。综合试卷中有240分中低档题,相当一部分考生没有抓住。高考750分,中低档题占八成——600分,抓住这600分的题就抓住了根本。

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高考考查任何一项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因此高考复习,高考复读抓住了基础知识就是抓住了根本。

五、学会答题

【关键词】积极情绪高中英语复习教学

1积极情绪的定义及功能

积极情绪就是因为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当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1.1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认知能力

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

高考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考生的头上,对每个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而缓解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的学习体验。经常能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自然会恢复,主观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2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

2.1科学安排复习内容

(1)安排模块复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模块课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英语水平中下的同学。以模块课文为基础,依托科学的复习学案,梳理单元基础知识,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并识记。上课以听写和提问的方式对作业内容的落实情况做一个检测,三个单元复习完毕时再做一次小测验,循序渐进,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果。做到课前做的作业和课堂检测内容、考试检查内容一致,拒绝做无用功。

(3)安排阅读、完型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具体操作为:每天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两次阅读加一次完型、一次改错和一次作文训练,一周安排一次综合训练。

2.2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积极氛围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学生在情感上与老师相融时,他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倍增。复习阶段如何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呢?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激发学生积极情绪。从提问到任务设置,为学生量身定做。为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各个层次的学生尽可能都有带到。每节课老师至少要随机提问三分之一的学生,连续三节课内每个学生都要提问到。为了做到这一点,我课前根据作业和学生实际,反复推敲上课要问的问题,甚至谁来回答、谁来补充都写在问题旁边。发动学生小组合作解决词汇记忆和词义辨析的困难。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也只有允许学生在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的训练过程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高效的复习。

【关键词】高三;复习;教学环节

进入高三,很多教师和学生认为:学生只需要多做题,教师只需要把题讲好就差不多了,这样的认识和做法显然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并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本文只谈高三化学复习如何把握好几个教学环节。我认为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练、评、答疑几个方面。

1.教

2.学

3.练

4.评

5.答疑

答疑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占有不可小视的份量,能起到培优辅差的作用。因为其它的教学环节难以针对学生个体,答疑是群体教学的有益补充。通过答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了解学生个人在知识及能力结构上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有疏露或未得到理想的效果。如何答疑?面对摆在面前的问题或习题,教师如果二话不说地讲解解题方法和答案,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个体辅导效果。不妨先问学生是如何思考的,教师冷静的分析学生的思路,找出其思维存在的障碍及知识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再对症下药、一针见血地指出其症结所在,让学生自己去进一步思考,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和上课一样,答疑也最好不要采用“灌输式”。除此之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答疑时要区别对待。对基础差的学生一定要耐心答疑。教师还可进一步给学生适当的学习建议,并反思学生的问题是否反映出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练习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九年级中考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笔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1明确目标,以“本”为本,强化基础

首先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组的专家们中考命题的依据。通过研读《课标》,可以明确考试的具体范围、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地“超标”、“拔高”、“拓展”。复习时十分重要的一点是通读课本。临到中考,如果没有完整系统地看一遍课本,没有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没有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的复习等于没有复习。其实,中考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据课本内容编制而成的,课本中的习题、例题、实验、插图、阅读资料等常被用作编题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细通读课本,必要时还可自己写出阅读总结,回归课本,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作为载体学好,这是获得高分的必经之路。如,对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除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种现象或事物的本质属性外,还要进一步与相近的概念进行比较,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同时按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辅之以必要的实例佐证。

2注重复习方法,提升能力

复习时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有效课堂,在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2.1调查摸底,有的放失地复习

通过基础知识检测、提问、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中存在的疑点、盲点,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教师针对疑点、盲点复习,有效消除疑点,填补盲点。否则即使教师讲的津津有味,而学生无法产生共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对所复习的内容无法掌握,更不会理解复习内容。

2.2建立网络,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化学知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归纳起来,形成网络。一方面,学生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学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意义、写法;(2)化学式——意义、写法、计算等;(3)化学方程式——意义、书写步骤(配平)、注意事项、计算等。

2.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创设情景

2.4重视问题设计,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CO2浓度的有(填字母)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采用节能技术

D.利用太阳能、风能

(2)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可有效实现碳循环,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例子很多,如:

A.6CO2+6H2O光合作用C6H12O6+6O2

B.CO2+3H2催化剂CH3OH+H2O

C.CO2+CH4催化剂CH3COOH

D.2CO2+6H2催化剂CH2=CH2+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字母)

这是一道以温室效应中二氧化碳气体为命题背景,介绍了一系列关于减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人人有责及物质综合应用意识。

一、依结构,推性质,实现结构体现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D.贝诺酯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最终生成乙酰水杨酸钠和对乙酰氨基酚钠

关键词:高三学情;探究;别样

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

一、学情分析

新课程高考试题大多是情景性试题,是来自社会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化学科学素养低的学生是难以解决的。学生走出校门后,随着化学知识的渐渐忘记,便没有什么化学科学意识和观念去指导其行为。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作为负责任的教师不能让这种现状延续。到了高三,新授课基本结束,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完备的知识结构,他们更容易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引发探究,分析问题也更加深刻,讨论也能更加有效地实施,更加具备展开探究性学习的条件,这也是所有高三学生更重要的学情,正是基于这有别于高一、高二学生的不同,即使同样是探究性学习,同一个课题,高三化学复习课也能上出不一样的精彩,这好比在不同的土壤、气候条件下,花儿同样可以展示出别样的红艳!

二、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知道Fe2+和Fe3+的检验方法并能优选且应用于生产生活中。(3)认识Fe2+和Fe3+相互转化的途径,并能运用于生活实际中。(4)进一步感受原电池的应用,铁的防腐。

2.过程与方法:(1)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理论推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与总结。(2)在分组实验中养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3)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起到复习巩固与提升的效果。

三、复习重点、难点

(1)重点:Fe2+和Fe3+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难点:Fe2+和Fe3+的检验及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优化,学习和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

四、设计思想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一是以“暖宝宝”的化学成分和原理的探究为主线复习提升学生对“铁及其化合物”重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暖宝宝”是生活中常用的利用原电池反应发热的商品,它集元素化学、实验化学和化学原理于一体,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不同层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化学科学意识。二是注重思维的发散和联想,既有对知识的再概括、再认识,也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五、教学设计和过程

学生:想。

教师:好,每个学习小组1包。

学生:体验发热情况。

教师:此时此刻,同学们在脑子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学生:小袋里装的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发热(原理)

教师:好!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对一新鲜事物就要保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浓厚兴趣。今天,让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中,一起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探究暖宝宝的化学成分和发热原理以及解决其他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定性探究过程一般分为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和得出结论几个步骤。现有资料:暖宝宝的发热料由某种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无机盐、水和保温材料组成。请你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和观察分析,猜猜纸包里装的是什么物质?说出你的猜想依据。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大家学过哪些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学生: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铝热反应、金属与酸反应、大部分化合反应……

教师引导:根据大家的观察,你觉得暖宝宝的发热剂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它的发热原理是什么?

学生:观察发现发热材料是黑色粉末,只有与空气接触时才开始放热,同时根据资料说明,可以猜想发热剂的成分可能是铁粉、食盐、活性炭。它发热的原理是活性炭有强吸附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铁粉、活性炭、盐、水组成一个原电池,发生铁的吸氧腐蚀,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同时释放热量。

设计意图:在已学习了铁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铁在生成物中呈现不同价态的原因的欲望,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可变价态元素的性质,同时为检验铁单质提供更多的思考途径。

教师引导:除了用磁铁检验铁单质的方法外,你还有什么好的化学检验方法?

学生:可以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来检验,若出现蓝色溶液,证明溶液中有亚铁离子。(这是参加竞赛辅导的某个学生的回答)

一直在想,能否有更好的办法激活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呢?经过实践,笔者感觉,复习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师生合作可以激活死气沉沉地化学课复习课堂的,下面就此略谈一二。

一、合作制定计划

二、合作实验创新

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绝大多数老师对于涉及实验的内容,都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进行纸上谈兵,有时学生们由于知识遗忘或混淆往往一脸茫然。对此,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做法,课堂上遇到此类情况时,不再简单地口述。而是在原有实验基础上结合复习内容引领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并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沉闷的复习课堂气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技能,锻炼了他们利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

三、合作参与命题

四、合作进行反思

一、质量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即物质质量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例1有一批氢氧化钠样品,经测定含水质量分数为3%,并且还含有7%的碳酸钠.取其中5g样品加入到100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溶液中,最后加入浓度为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调至中性.问一共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蒸干,能够得到多少克固体?

1.按照通常的解题思维模式,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5g给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各个组分以及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m(NaOH)=5g×(1-0.03-0.07)=4.5g;n(NaOH)=4.5g/(40g/mol)=112.5mmol

m(Na2CO3)=5g×0.07=0.35g;n(Na2CO3)=0.35g/(84g/mol)=4.2mmol

n(HCl)=100mL×2mol/L=0.2mol=200mmol

2.然后我们需要列出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一:NaOH+HClNaCl+H2O;

反应二: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三:NaOH+HClNaCl+H2O

3.最后在根据各个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所需补加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79.1mmol,即26.4mL的3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一步计算出所发生的三个反应中的固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即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12.5+4.2×2+79.1=200mmol,质量为11.7g.

以上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并且在计算过程十分容易出错,如果利用质质量守恒法则是整个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1.我们首先解决第二个问题,很容易发现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只有氯化钠,由于反应过程中Cl-守恒,而Cl-又完全来自于盐酸溶液中.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出HCl的物质的量就可以直接得到最后所得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00mmol,进一步直接计算出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2.然后利用整个反应过程中Na+的守恒,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出所需补加的多少物质的量的Na+即可.用总的物质的量200mmol减去给定样品中Na+的物质的量(112.5+4.2×2)mmol,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所需补加Na+的物质的量为79.1mmol,进而计算出所需补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为26.4mL.

二、化合价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化合价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物中正负化合价的总数相同.

例2有40mL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水溶液,将其加入到60mL浓度为1mol/L的盐酸溶液中,接着加入5mL浓度为2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经pH试纸检测溶液为碱性.然后用1mol/L的硫酸进行中和,当硫酸的用量为2mL时,恰好可使溶液呈中性.求该碳酸钠水溶液的浓度.

1.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我们依然需要列出所有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KOH+HClKCl+H2O;

H2SO4+2KOHK2SO4+H2O;

2.然后根据所给定硫酸的量进行倒推,最后求出碳酸钠的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浓度为0.068mol/L.

如果能够将化合价守恒法运用于这道题目,那么解题的过程则会简化很多,也不易出错:

1.题目中给出最后溶液为中性,也就是说所涉及到的CO2-3,OH-,H+的化合价是守恒的,即:

2(化合价)×0.02(体积)×c(Na2CO3)(浓度)+1(化合价)×0.004(体积)×2(浓度)=1(化合价)×0.08(体积)×1(浓度)+2(化合价)×0.001(体积)×1(浓度)

通过一步计算便可以得到碳酸钠的浓度为0.068mol/L.

三、电荷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电荷守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氧化剂得到电荷总数和还原剂失去电荷总数相等,一般会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

例3有3mol/L的硝酸溶液30mL,与某金属发生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得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浓度为2.5mol/L.一直硝酸被还原后生成的产物唯一,求还原产物是什么?

这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属于比较难的题目,乍看下去根本无处着手.但该类型题目所涉及到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我们便可以想到利用电荷守恒法进行解题:

1.首先我们可以得知有0.09mol硝酸参加反应,未被还原部分为0.075mol,即只有1/6的硝酸被还原,5/6的硝酸未被还原.

2.然后我们可推断出溶液中有5/6×0.09=0.075mol的金属离子,也就是说1/6×0.09=0.015mol的硝酸根得到了0.075mol的电子被还原,即每个N+5得到5个电子,被还原成N0,即还原产物为氮气.

四、原子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原子守恒即在化学变化发生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例3同样也可以利用原子守恒法进行解答:

设金属为M,被氧化后呈+1价.1/6的硝酸被还原,5/6的硝酸未被还原,则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M+6HNO3Mn(NO3)5+X+Y

【关键词】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复习;新课程

现代汉语词典对“概念”一词的解释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基本”的解释是“根本的”。所以概念就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是反映客观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思维的基本形式。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可粗略地分为: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物质的性质、化学量、化学用语、化学实验技能、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溶液和胶体等几个方面,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区别、相互独立。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实验、化学计算以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化学知识的基础。化学基本概念的复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考化学成绩的高低。

一、夯实基础、力求准确到位不留死角

以高考考纲为教师基本概念复习的依据,全方位准确理解高考考岗对基本概念的所有要求,以达到明确考点、抓住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的目的。而同学们要仔细研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及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力求做到能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在熟练掌握常规解题思路的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形成。就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要有所突破,注重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谈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我们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即元素化合价是否有升降,而忽略本质的理解,使得学生错误的认为该反应:CaO2+2H2O=Ca(OH)2+H2O2也为氧化还原反应,实际此类似CaC2和水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应该准确的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只有全面而准确的解释了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把握基本概念的本质,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二、类比分析,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混淆不张冠李戴

同学们对一些相近的化学基本概念容易造成混淆,主要是对概念的实质未能掌握,特别是对一些叫法相近的、前后联系的概念更是如此。所以在复习到这些易混淆的概念时特别注意,既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又要把握概念的外延,更要强化类比相似概念的异同,突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相应的网络知识图。在练习中可采用简单题组的形式加强概念的辨析,多以典例强化概念,同时用“关系图”来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加深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和外延。例如,在复习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等基本概念时,运用关系图加以分类,

再突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把握它们概念上差异的基础上,再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加以强化,记住有关的典例,有助于同学正确的加以辨别。

三、迁移应用,前后联系构建网络,系统了解概念的应用

四、归纳总结,掌握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众所周知,化学基本概念有着“零”、“散”、“多”的特点,在专题复习中,仅仅抓住基本概念的重点、难点、热点构建知识体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化学知识总结归纳成规律,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先对双基知识进行分析、整理,然后总结归纳,最终举例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再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例如高中化学的离子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延伸出的离子反应规律即可解决离子共存、盐类水解及其有关探究性实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即可解决原电池、电解池及元素化合物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元柱.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J].科学教育,2009.4

[2]黄正旭.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2011.05:107

THE END
1.农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doc农药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药分类的是: 杀虫剂 杀螨剂 植物生长调节剂 杀鼠剂 微囊悬浮剂(正确答案) 杀菌剂 2. 下列不属于杀虫剂作用机理的是 胃毒 触杀 铲除(正确答案) 内吸 3. 下列哪种杀螨剂没有杀卵作用? 阿维菌素(正确答案) 乙螨唑 螺螨酯 乙唑螨腈 四螨嗪 4. 下列哪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06/5041001143004333.shtm
2.农药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doc农药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页数:约6页 分享到: 1/6 分享到: 1/6下载此文档 文档信息 页数:6 收藏数:0 顶次数:0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文件大小:16 KB 时间:2019-09-29https://www.taodocs.com/p-302711596.html
3.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2024职业病副高高级职称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导言】考试宝典发布副高级卫生资格考试宝典2024职业病副高高级职称基础知识考试试题(F1),更多职业病学(副高)副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1. [单选题]有机磷农药中毒时,皮肤污染部位的清洗要用 A. 热水 B. 温水 C. 冷水 D. 肥皂水 E. 70%http://m.51kaos.com/show/x3ol9q.html
4.工商基础知识范文12篇(全文)工商基础知识 第1篇 注册公司需要知道知道的基本知识就是公司字号、企业类型、注册资本、注册地址和记账报税等等,很多要了解的,主要是保持一个学习的心态,不可一蹴而就。 一、公司字号与商标 好好考虑公司字号与及时注册商标。虽然公司注册后还能进行变更名称,但其会涉及到一系列的信息变更,流程麻烦,成本还不少,这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qgrvm17.html
5.2023.5.25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山西中公医疗卫生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23.5.25】医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卫生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帮助考生备考医疗卫生招聘考试,获取更多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可点击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栏目。 1. 不属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典型表现是: A.心律失常 B.瞳孔缩小 https://sx.yixue99.com/2023/0523/45276.html
6.2019年5月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一、常识判断。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9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应邀参会。 A.中非合作 B.世界人工智能 C.“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https://fujian.jinbiaochi.com/fujiansydw/news_79687.html
7.心血管内科基础知识:综合测试题(每日一练)考试题库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基础知识》题库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题库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基础知识:综合》题库,分..http://www.91exam.org/exam/87-4449/4449089.html
8.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模拟试题(18)执业药师>>> 2018年执业药师考试药学综合知识模拟试题汇总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有关“解救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鞣酸溶液洗胃 B、口服吐根糖浆催吐 C、一次或多次静注毒扁豆碱 D、药用炭吸附、硫酸钠导泻 E、连续监测血中阿米替林浓度直至降到安全范围 2、以下所列药物中,可以应用于解救氟化http://3g.exam8.com/a/429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