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手机成为“新农具” 庄户人变“新店家”——农村电商助力农民丰收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

手机成为“新农具”庄户人变“新店家”——农村电商助力农民丰收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题:手机成为“新农具”庄户人变“新店家”——农村电商助力农民丰收

新华社记者

五谷丰登,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节。在广袤的山间田野,迅猛发展的农村电商正造就新时代的“新农民”。他们借助网络,告别“丰收的烦恼”,让一大批优质的农产品成为热销“网红”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考察时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记者近期在河南、山西、四川、贵州等地走访,深刻感受到电商助力精准扶贫、促进产业变革,给广大农村群众、乡村带来的巨变。

乡土“山货”成网红“尖货”

“想不到在家门口也能做电商。”苗族小伙余玉龙是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的负责人。3年前返乡创业,现在他的网店主要销售银球茶等当地特色农产品。

干皎村地处雷公山腹地,沟壑纵横,但高山云雾也孕育了好茶。余玉龙在淘宝上开的店名叫“雷公山茶馆”,今年以来销售额已超过60万元。

“起初家人都不支持,觉得我是无业游民,直到后来看到店里堆满了要发出去的货,才开始支持我。”余玉龙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机一边说,顾客的每一次好评都是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

有好东西,却运不出、卖不了,这是很多偏远地区的“痛点”。特别是一些生鲜“山货”,要转化成“网货”更是不易。

河南省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位于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8年实现脱贫。

进入村庄,一块块金黄的稻田映入眼帘,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

近年来,东岳村大力推进“多彩田园”产业扶贫,成立了村电商服务中心,把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咱的日子节节高,其中不少功劳要归功农村电商。”种粮大户杨长太不愁销路,也不担心价格,他把收获后的稻谷加工成大米,打上四方景庭农场的商标,通过电商销售,每亩稻谷净收入1300元左右。凭着十足干劲儿,他也从昔日的贫困户成为如今的致富带头人。

东岳村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刘钰介绍,除了大米,糍粑、咸麻鸭蛋、黑猪腊肉、红薯粉条、甜米酒等“光山十宝”也是热卖产品。

自2014年起,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支持范围目前已实现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覆盖,河南光山、贵州雷山都是受益的“示范县”。

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干皎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负责人余玉龙在打理自家网店(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也是新农活

去年,没上过大学的“雪莉”收到了一份“录取通知”,作为“快手幸福乡村带头人”,她和全国各地10多位乡村创业者一起,去清华大学参加了“快手幸福乡村创业学院”的学习。

来自家乡的特产,总能勾起在外游子的乡愁。伴随着直播、短视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民借助“网红”的力量,展示农村的风土人情。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岭头村农民魏宝玉被网友称呼为“宝玉”,现在扛上锄头下地干活,一定会带着三脚架、自拍杆。从2017年起,魏宝玉开始直播自己耕种、锄草、收获的全过程。他说,直播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看到小米是怎么种的、怎么收的,让人们吃着放心。

最近,为了拍出理想的效果,魏宝玉特意更换了一部拍摄功能更强的智能手机。像魏宝玉一样,很多村民也从“电商小白”成长为“专业卖家”,越来越多的农民、返乡大学生、致富带头人甚至村干部和县长,都当上了销售农产品的主播。

在9月23日的中国农民丰收节里,众多像“雪莉”“宝玉”一样的乡村主播被网民围观,通过实时互动,各类农产品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交易量。

“手机变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了新农活,数据变成了新农资。我们要打造永不落幕的丰收节。”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方建生说。

余玉龙在展示当地绿茶(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农村市场生意旺电商带货全世界

在四川省青神县,柑橘种类多、产量大,过去对品牌塑造不够,价格不高。近年来,当地主推“青神椪柑”品牌,集中在线上销售。目前,全县共发展网店2500多个,电商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去年,实现网络零售额11.74亿元,同比增长32%。

“过去,村民的柑橘丰收了,也不能及时卖到城里换成钱,严重制约了全村发展。”高台乡百家池村党支部书记刘如祥说,现在通过电商,柑橘从田间地头摘下来,很快就能卖到千里之外,有的还搭乘中欧班列卖到了欧洲。

新电商喷涌打通了农产品上行通道,农产品的市场生命力逐渐增强。

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惠勤介绍,合作社目前有社员178户,柑橘种植面积3500余亩,其中标准化果园超过2000亩,全部纳入了统一质量管理体系,农户通过“组团”发展电商,要比“散户”自己闯市场有优势得多。

“这片地原本种的是老品种,今年3月,合作社帮农户进行了品种改良。”周惠勤指着一片果树说,合作社还帮助社员在质量标准、生产技术、农资供给、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了统一。

来自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级贫困县网络零售额实现1109.9亿元,同比增长29.5%。截至目前,全国农村网商已接近1200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3000万人。(执笔记者李银、向定杰,参与记者于佳欣、孙清清、魏飚、陈健、王君璐)

余玉龙在包装“网货”准备发货(9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向定杰摄

THE END
1.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近年来,黄石市阳新县以“新媒体+产业”为抓手,让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 在阳新县陶港镇上徐村的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村民程玉萍正在直播带货。 亿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玉萍说:“主要经营那些干菜、水果、家禽之类的。” https://m.hbtv.com.cn/p/3184662.html
2.榕江:用好手机“新农具”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榕江县先后培训新媒体主播4万余人,开播1.28万个帐号,一大批“新农人”用活新媒体平台,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带货变成“新农活”,大力推介“贵州村超”以及当地农特产品、特色美食、特色民族文化等,通过数字经济赋能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一支强大的“主力军”。 http://rj.wenming.gog.cn/xczx/20241126/20241126_933344.shtml
3.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活新闻新闻 经视播报 2024 00:00/00:00 自动 倍速 新化县:将手机变成新农具 把直播变成新农活 节目简介https://www.mgtv.com/b/607800/20489528.html
4.“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5.手机变成“新农具”陵城区义渡口镇推进农村电商普及应用义渡口镇党委书记孙丽苹说,下一步,义渡口镇将持续推进农村电商普及应用,让手机变成“新农具”、上网变成“新农活”,做好电商基地的运营管理,培养更多的优秀主播,筑牢人才“蓄水池”,打造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新高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玉欣 编辑|邢仁宇 https://m.dz24hour.cms.dezhoudaily.com/shehui/p/70669.html
6.作文论证素材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来自粉笔郭宇伦【作文论证素材】“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已成为菏泽乡村的新风尚。【转发】@半月谈:#哪儿是农村电商第一市# 【菏泽:做强电商有心得】#什么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因素# 数据显示,在山https://weibo.com/2606605257/NuOtHnVrf
7.腾讯数字农村购买腾讯云开发者社区图为周傲英在腾讯教育M 巨头们AI的角力战正向农村渗透 “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由于疫情的影响,直播卖货成为了解决农货滞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宁召开,科技兴农展现磅礴力量 为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新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破解科技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information/%E8%85%BE%E8%AE%AF%E6%95%B0%E5%AD%97%E5%86%9C%E6%9D%91%E8%B4%AD%E4%B9%B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