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国采取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的稳健策略,坚决反制了美方的加税行动,建立起我们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决不做无原则妥协的可信形象,受到全世界的尊重和钦佩。同时中方始终把磋商的大门打开,保持着对局势发展的影响和塑造能力。
贸易战之初,一些人怀疑中方无法将对美国农产品的购买工具化,认为中国市场已经形成对美国高质量农产品的依赖。然而事实证明,中方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变成了高度灵活的过程,这个过程对美方产生的实际影响要远大于对中国市场的副作用。美方经济和政治上都形成了对农产品问题的聚焦。
现在中美双方都越来越清楚了,两国贸易战出现一方彻底压倒另一方意志的结局完全不可能。贸易战长久拖下去只能是双输的彼此消耗。要结束贸易战,双方只能相向而行,争取形成善意互动,消化、打破业已形成的严重僵局。
中美元首大阪会晤的共识为两国走出贸易战再次树立了目标,现在双方互释善意信号已经开始,两方磋商团队的牵头人也已两次通话,面对面的谈判即将开始。我们希望这一进程能够形成建设性的势头,而且不乏后劲,让两国元首的共识一步步结出现实的成果。
本文系《环球时报》社评:有关中国企业进行新的美国农产品采购,什么意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