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卉产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于一体的高效农业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近年来,受国家耕地保护政策趋严、市场需求结构调控等影响,花卉产业遇到了发展困境,本文作者通过对唐山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以期推动相似地区花卉产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一、唐山市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1.总体情况。唐山市花卉栽培历史悠久,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花卉产业经过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程。种植结构上包含了地方特色花卉、观赏苗木、各类草花、鲜切花和特殊用途花卉等多元化发展格局;花卉功能从观赏产品逐渐延伸至旅游、养生、保健、文化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唐山市紧抓邻近京津、气候适宜、种类丰富的优势,借力2016年举办第16届世界园艺博览会、2021年河北省第五届园林博览会的难得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突出流通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知名品牌,全市花卉产业发展曾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良好势头,但近期衰减明显。
从以上统计数据分析(见下表),2010-2020年,唐山市花卉生产大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状态,每年生产面积基本上稳定在5万~6万亩,2018、2020年到达最高点7万亩左右,2021、2022年快速下降,为3万亩多一点,2023年仅为1.83万亩,到达最低点。
2010-2023年度唐山市花卉生产情况统计表
注:2019年因省、市、县机构改革和新冠疫情无统计数据。
2.发展特点。
一是初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以后,唐山市花卉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围绕特色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花卉生产呈现出面积增加、标准提高、特色突出、效益提高的局面,一直是稳定向上趋势。以2017年为例,截止当年底,全市花卉栽培面积6.2万亩,各类花卉温室面积1388亩,年产盆花、切叶切花、种球及观赏苗木2.14亿(盆、支、个、株),实现产值近4.63亿元,唐山市当时已经成为河北省花卉生产大市之一。
二是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国内花卉苗木市场竞争激烈,唐山市统筹资源、增强势力、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争取最大经济效益。通过从事花卉生产的农户、合作社、公司直接签约配伍等模式,建立联结机制,利益共享,实现了三方良性互动、多方共赢。2017年底,全市共有花卉企业70个,花卉市场62个,花农户数0.91万个,花卉从业人员近1.6万。
三是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和基地。截止2017年,唐山遵化市被命名为河北省花卉重点产区;共有11家花卉苗木生产企业被命名为河北省花卉示范基地;10家单位被认定为唐山市十佳花卉基地。当时全市共有中型花卉市场62家,大小花店30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龙头、中介组织为衔接、零售花店为网点的销售体系。其中,唐山市凤凰花卉科技示范园,总投资4亿元,占地400亩,是河北省单体最大的花卉市场,曾是第16届世界园艺博览会分会场,先后被被评为河北省十佳花卉市场、河北省十佳花卉基地。
二、存在问题
2.管理机构不顺,专业人员匮乏。由于编制限制,目前唐山市花卉技术指导人员,大多由林果技术人员兼任,与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农间形成技术断层,影响了花卉产业的健康、快速、规范、有序发展。
3.种植规模不够大,辐射带动力不强。唐山市花卉苗木产业总体规模还偏小;花卉市场半数以上鲜切花、盆景和兰花类等高档花木产品要从外省市购进。
4.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规划布局有待完善。唐山市花卉产业品种构成以园林园艺绿化苗木为主体,节令草花和盆花生产为辅,鲜切花较少,尚不能完全满足自用。以2017年调查数据为例,全市生产花卉苗木总计2.14亿株,其中观赏苗木1.59亿株,占比74.3%;参考历年数据,观赏花卉苗木比例均在70%左右,占绝对优势,园林花卉多是常见的几样,低端多、高档少;小树多、大树少;彩色树种少;苗木基地布局分散;温、热带鲜切花(叶)、高山、冷凉地域的球根类花卉生产和种球繁育发展乏力;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新、奇、特名优花卉品种还很缺乏;花卉产品的精、深加工、冷储保鲜等能有效增加附加值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5.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服务体系有待提高。唐山市花卉产业起步较晚,科技力量薄弱,花卉种籽、种球多从国外、省外、市外买进,自主生产较少,粗放经营管理,产业成本高,效益空间小,缺乏市场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占比低,在新品种的选育和配套技术、珍稀植物的引进,尖端科学技术在花卉产业的转化利用及资源保存、地方特色花卉的开发利用、栽培设施方面需加强。花卉产业培训及推广服务体系尚未形成;营销人员严重不足、园林设计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短缺,花农专业教育程度低。初步统计,唐山市花卉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6.流通体系不完善,经营模式需拓展。唐山市大型的综合性花卉交易平台和“互联网+”应用很少,花农和花企大多还是依靠经验和旧有销售模式,信息传输有滞后性、实时准确率低;花卉交易仍然采用店铺、租摊等传统方式,个体零售多,批发企业少;电商经营少,缺乏有市场号召力的统一品牌,对外竞争、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能力较弱,直接影响花卉产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发展。
三、形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花卉业既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又是美丽的公益事业,还是绿色的富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一是有良好的政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是有良好的自然条件。环京津地区属于暖温带气候,境内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地貌多样,土质肥沃,适宜花卉苗木生长繁育。三是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环京津地区毗邻京津,交通便利,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海运码头齐备,形成了水、陆、空兼备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四是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荒滩沙漠治理和矿山生态绿化修复力度加大;助力乡村振兴的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行动,促进鲜花、盆花、盆景进入各个街道、庭院、家庭,花卉及园林绿化产业还有潜力可挖;欢度节日、开业庆典、红白喜事、纪念先人先烈等活动也多用花卉盆景等仍有需求;当今,中国花卉文化与当今西方世界的花语文化产生交集、共鸣,除了探望病人、友情表达,在特殊节日、高考、中考期间还流行起送花祝贺学子高中的新习俗,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不断改变,花卉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
四、对策和建议
据了解,与唐山市地理环境、花卉产业经历类似的北方地区还有很多,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都经历了剧烈的冲击和震荡,笔者以唐山市具体情况为例,为类似地域花卉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精准定位,科学规划。根据当前花卉产业市场行情和农业发展战略,应重新思考定位花卉产业,遵循人与自然、社会、经济、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律,谋划构建新的现代化大花卉产业发展格局;在保证严格执行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前提下,本着适地适花、规模生产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已有的保护地生产设施等,引导城市近郊有条件的乡镇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瞄准大市场,培育大规格、特殊品质树种;完善特色花卉苗木基地,规划建设乡土树种、彩叶树种、名优高档花木、中高档盆花、食药用花卉等5类特色基地。
2.理顺机制,强化管理。市级部门应统筹管理城乡的市政园林、园艺管护、绿化施工、机关团体、物管企业,统一开展技术服务、政策引导、信息通联、优势互补,形成花卉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链;各重点县(市)区管理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花卉生产的管理;利用好政策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争取将花卉产业管理、技术培训等纳入财政经费预算,保持每年都有一定的发展基金用于花卉产业,并力争在用地、用水、用电、贷款等方面给予扶持;组建利用好各级花卉苗木协会,使其充分发挥出桥梁和纽带作用,增强市场活力,逐步拓展销售空间和渠道;推广开展花卉苗木标准化、无害化生产,完善制定施行花卉苗木生产地方标准,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4.帮扶龙头企业,强化示范带动。选择已有一定规模、辐射面广、带动力大、发展势头好的合法合规企业重点培养,给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优惠或项目贷款贴息方面的资金扶持,助力协调解决土地、建材、电力、水利、交通、检疫等方面问题,培育示范典型。